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最美麗的小鎮--鳳凰古鎮
威靈仙/于鄭州
鳳凰古城圖片欣賞
鳳凰古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 交通實為便利。
鳳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依著城墻緩緩流淌,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漁舟游船數點,山間暮鼓晨鐘兼鳴,懸崖上的吊腳樓輕煙裊裊,碼頭邊的浣紗姑笑聲朗朗,兩岸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吊腳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鄭便展現于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鳳凰,猶如“一幅濃墨淺彩的中國山水畫”。當你徜徉古城用條石砌成的巖板街時,兩邊的古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如巨龍飛舞,似鰲魚展翅。細雨聲中,仿佛傳來敬香人的牛皮釘鞋敲擊街面,發出“叮叮”的響聲,使人產生隔世之感。街道兩邊,有許多屠鋪、染坊、制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各種土特產的店鋪,工藝美術店。還有小吃部和酒店,狗肉湯鍋香味,包谷燒的醇香使人唾涎。
當你漫步在鳳凰古城東門外,踏上虹橋,如登眺望,除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外,還可看到著名“鳳凰九景”。那連綿巍峨的南華山橫亙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綠色的屏障,蒼松翠柏,含蔚籠煙,石徑彎彎,清泉冽冽,鷹飛獸走,鳥語花香,是一個著名的游覽圣地。還有東嶺迎暉,溪橋夜月,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南徑樵歌,奇峰挺秀等風景名勝,把山城裝扮得更加美麗無比。其實,山城無處不美,無處不迷人。北門外那座長長的跳巖木板橋古樸有趣。不僅有水漲水落的不同情趣,而且那些穿著民族服裝,挑著山貨的行人就使人久看不厭。橋巖那一溜青光巖鋪就的碼頭,整天不絕的棒槌聲,嘻嘻哈哈的喧鬧聲,匯成女人們世襲的樂園……
鳳凰古城還具有獨特的風俗美,這里人非常愛戲,且男女老少無別。老人幾鐘酒落肚也象城里人哼“京腔”一樣,哼幾句地方調。在閑暇時,人們愛去城隍廟看“儺堂戲”或“陽戲”。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藝術。前者“歌舞娛福”源自古老的楚國巫師遺風,很有地方特色;后者多表現世態炎涼及人間悲戲,唱腔多變,剛柔相濟,慷慨激昂,生、旦、凈、丑各有特色。曲調優美,配以胡琴和羅鼓等各種民族樂器,悠揚和諧,使觀者如癡如醉,歡時笑痛肚皮,悲時催人淚下。由于這里人們酷愛,至今縣城還保留著“陽戲劇團”,還有業余劇團的以儺戲為主的“古城劇團”,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向城隍廟走去的人們方興未艾.......
有名的特色菜就有很多,如血粑鴨、酸湯魚、牛肝菌炒肉、酸白菜豆腐湯、筍子炒肉、臘肉炒蕨菜、麻辣鱔絲、爆煙肉、麻辣雞丁,野菜的味道也很好,菜以酸、辣為主,令人胃口大開。
沱江古街:沱江古街是一條寬3米,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接修飽灌灰路的的古城主街道。自道門口往西,經十字街、中正街、西正街、回龍閣、營哨沖、陡山喇、接官亭、沈從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長3000余米。此街形成于元明時期,現存的是清式格局。鳳凰古城以這條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
建國前,這是縣城最繁榮的商業街,街兩旁店鋪林立,商賈往返其間,叫賣叫買之聲不絕于耳。建國后,鳳凰至銅仁公路通車,一些大商場大賓館遷址公路邊,古街店鋪多改為民居,略顯冷落。近年來,縣人民政府將東正街段辟為工藝品一條街,許多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店鋪又掛牌開業。工藝品店鋪內,古代、現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琳瑯滿目,選購者絡繹不絕。紅砂石板路上常見三三兩兩的金發碧眼外國人,或欣賞選購民族工藝品,或探討古街的民族文化底蘊。古街又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
萬壽宮
萬壽宮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東門外沙灣,北靠東嶺,面瞰沱江。崇垣危閣掩映在奇山秀水之間,構成一幅絕妙的天然圖畫。萬壽宮始建于明末清初,規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豐四年(1854年)江西人楊泗在西側建遐昌閣;民國十七年(1928)又在大門北側建陽樓。至此,萬壽宮形成建筑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筑群落。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的,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大門內9級臺階之上凌空矗立正廳,而后是正殿。正殿右側有肖公殿,晏公殿,財神殿以及廚房、齋房;左側有梅廊、天符、雷祖殿、軒轅、韋陀、觀音殿及客廳。4000多平方米內矗立殿宇、房舍20余間,或飛檐翹角或回廊游轉,或臥龍嘯空,或奇獸馳地,簡直是殿宇樓臺薈萃,建筑藝術大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陳渠珍在萬壽宮開辦湘西農村銀行的印鈔工廠,后又設立過鳳、麻、瀘三縣剿匪指揮部,還在此辦過織布廠,設過小學。建國后在此設過糧店。歷盡淪桑,萬壽宮大部分殿宇或改建或拆除,已無復舊日之繁華。僅高大門樓、正殿尚存。透過正殿,仍可聯想萬壽宮昔日風采。
正殿是一排結構嚴謹的建筑物。前為正廳,一對精工細雕的石獅分列兩側;后為正殿,殿前橫標上高懸一匾,上書鐵柱功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正殿22根支柱,輔以梁額枋連接,組成大跨度的木構架。小青瓦屋面,硬山式屋頂。正脊疊砌云紋、花、獸圖案,兩端砌有鴟吻,正中頂冠玻璃園葫蘆寶頂,用紅、橙、黃、藍、紫等彩色瓷片嵌砌雙龍,昂首翹尾,奔騰云氣之中,頗為壯觀。殿內供旌陽公許真君神像一尊,夏秋之季,若遇天氣晴朗,斜陽照耀在沱江上游的水門口河面,反射光從虹橋中拱穿過,射進萬壽宮中門,直達許真君頭部。斜陽西移,反射光漸漸遍及真君全身,因神像頭部全飾赤金,在夕陽反照的暉映下,神像金光閃閃,似動非動,栩栩如生。游人身臨此境,目睹此景,定會有一種愰然若仙的的神秘感。
跳巖
沱江跳巖,位于鳳凰古城北門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舊時是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義,辛亥革命鳳凰光復起義、解放戰爭,這里都是進攻古城鳳凰的主要通道。跳巖全長100米。共有15個巖墩,依次橫列在沱江河床上。巖墩均用紅砂塊石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鏈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洪水沖走。幾度風雨霜雪,幾度滄海桑田,跳巖仍堅固牢實,保存完好,如今不僅仍是兩岸人民來往的要道,而且成為鳳凰古城頗具民族特色的亮麗風景。
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營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為時任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率族人損資興建。民國初,湘西鎮守使、******中將田應詔(田興恕之孫)又斥巨資最后修建完工。這是一處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門、正殿、戲臺20多間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還設有五福、六順兩門。祠堂大門前有有六級用紅砂石條砌成的扇形臺階。階前有一塊較寬的空坪,大門建筑三間,中間大門呈八字形,兩邊次間均為青磚砌就,原有石象一對、石鼓一雙,極具氣派。
祠堂正殿系抬梁式與穿斗式結合構架,硬山頂,高、深、面闊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為石鼓,貓拱背山墻,正殿門前砌青石臺階,氣勢恢宏、莊嚴雄偉。
田家祠堂的戲臺為六角飛檐古建筑,歇山頂,飾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間,是演職員演出間歇休息的場所。
沈從文墓地:沈從文墓地所在地前身是清代曾任欽差大臣、云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也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閑觀光的場所。又名“杜母園”。
墓穴后有一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肅然矗立,是沈從文墓獨特的標志。巨石高1.9米,重6噸多,前面刻有沈從文富有哲學內涵的語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刻有沈從文侄女婿、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素教授鐫刻的挽聯。
文昌閣
文昌閣又稱文昌廟,位于城南虎尾峰下。這里古木參天,風景旖旎秀麗。入門為一廣場,廣場右邊一條寬約兩米的石板路直達春暉亭,而后拾級而上達一土坪。土坪邊老榆古槐相掩,翠竹芭蕉相映,南面有一荷花池古稱“月池”,池中荷花數株,翠竹千竿。更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跨池而立。古藤老樹,山柳荷花,小橋流水,一幅天然而又古樸的風景畫。想古人祭祀之余,小橋上觀魚,翠竹下吟詩,別有一番情趣。
《鳳凰廳志》載:“文昌閣......在南門外,嘉慶六年,同知付鼐,奉文構修正殿三間,后殿三間,過廳一間,左右廂房屋六間,二門三間,頭門一間,牌坊一座,月池一區,門樓一座,偏左附魁星閣廳六間,住屋二間”,足見文昌閣當時建筑之精巧、規模之宏大。清末,“廢科舉,創新學”之風盛行,鳳凰名人志士應風而舉,在文昌閣創辦“蒙養小學堂”,民國時,學校易名“模范國民學校”,此時,學校已有一定規模。學校有校歌,歌詞是“佳哉鳳凰,山川磅礴,郁郁復蔥蔥。沱水之濱,南華之麓,靈秀有獨鐘。莘莘學子,濟濟一堂,桃李化春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建奇功。君不見五尺男兒志氣貫長虹,又不見先進賢達何崇隆,作興啟衰,承模垂范,責任匪輕松。愿我同學,及時努力,努力建大同。”這支校歌激勵了許許多多有志者努力進取。著名作家沈從文,著名畫家王永玉,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作家劉祖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原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朱早觀和武警部隊政委李振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肖繼美都在這里念過書,唱著這支校歌走過了他們的少年時代。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座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
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糸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堪稱一代奇才。十五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二十一歲點翰林,四十三歲(1913年)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熊希齡為官數十載,興教育辦實業圖維新,卓有建樹。毛澤東等革命領袖對其評價很高,毛澤東主席曾多次講熊希齡做過許多好事。熊希齡清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于鳳凰。故居在古城北文星街的一個小巷里,東去不足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總占地面積800平方米,是一座由堂屋、臥室、廂房組成的平房建筑。出堂屋正門有一小天井,廂房數間環之。門、窗、墻大部分為木結構,其上或雕花或繪圖案,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房屋不大,但結構精巧,雖封閉而不死、敞放而不亂,是典型的苗族古代建筑格式,極富苗族情調。
遐昌閣
遐昌閣座落在城東萬壽宮內,背后東嶺挺秀,前面沱水東流,環境旖旎雅致。 閣樓建于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為六方木質閣樓式結構,共三層,高20米。閣以抬梁式大木結構為主體,閣內12根大柱支頂,一層一檐,逐層向內收縮,似塔而非塔,造型獨具匠心。屋面下層平緩而上層陡峻,各層出檐起翹,檐下卷棚支撐;第三層屋面6條垂脊交匯于一點,上蓋彩色玻璃圓葫蘆寶頂,古樸典雅。遐昌閣內部裝修古色古香,下層花窗門6扇,上有各種花鳥魚蟲和人物浮雕。正門額匾書“覽勝舒懷”,側門額匾題“正氣生輝”,內頂天花有“龍鳳戲珠”圖案。內前柱刻聯云:一閣臨江,南華來對面;萬山朝鳳,東嶺在當頭。后柱有長聯一幅云:登杰閣,瞰沱江,看清河蕩漾,載將鄉土情誼,匯入湖海波濤,纏綿縈繞臺灣島;望江城,鐘劍氣,喜林壑幽深,孕育民族節概,馳騁文壇疆場,薈萃風云武陵山。沿木梯上二樓,正面匾書“俯仰吟”,兩邊大木柱上刻有一幅對聯,聯曰:舉眼四欣山似畫,憑窗重快閣臨江。樓頂繪有“雙龍搶寶”彩畫,四周有“老鼠結婚”故事數十幅,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
天王廟
天王廟也稱三侯祠、三王廟,位于城東南觀景山麓,游人從東門井沿百級石階可登山進廟。據《鳳凰廳志》記載:“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同知付鼎構修正殿三間,前廳一間,左右廂房二間,住房二間,戲臺一座,二門三間,頭門三間。” 這是一組工藝精巧的古建筑群,相傳是為祭祀“統三十六人,殺苗九千”,替朝廷效忠,殘酷鎮壓苗族兄弟,分別被皇上封侯,最后又被朝庭毒害的宋代楊業第八世孫楊應龍、楊應虎、楊應豹三兄弟建的祠廟。天王廟正殿有三間,由24根朱紅大柱支撐,華麗堂皇、寬敞肅穆,正門上有雙龍搶寶浮雕,屋脊上有巨大的雙龍搶寶石雕;屋檐下有雙鳳朝陽、金童玉女等彩色浮雕。正殿內置三神像,同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身著龍胞,怒目揚眉,威嚴無比。天王廟不僅是鳳凰的歷史古跡,民族古建筑的典范,而且還是辛亥革命紀念地。1910年至1911年,鳳凰苗族愛國人士唐力臣、田應全等在此謀劃,召集松桃、鳳凰、乾州、永綏等地各族義軍誓師起義,攻打鳳凰廳城,于農歷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取得勝利,建立了國民革命新政權----湘西軍政府,并在天王廟舉行慶祝活動。當時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獲悉鳳凰光復后,特書了興廢周知四個大字相贈(現鐫刻于杜母院)。天王廟內,至今仍保存有辛亥革命起義軍信條標語8條,引人注目、發人沉思。
沈從文故居
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后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馬頭墻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于魯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的沈從文先生在這里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沈從文先生深深愛著這座山城,這條沱江,時刻關心鳳凰的建設和發展,1982年還曾攜夫人張兆和先生返鄉看望舊居,多次捐贈錢物幫助家鄉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受到鳳凰人民的普遍尊崇和敬仰。沈從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吊腳樓
回龍閣吊腳樓群座落在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后懸于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該吊腳樓群全長240米,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筑,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斗式木結構,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上層寬大,下層占地很不規則;上層制作工藝復雜,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桿及門窗;下層不作正式房間,但吊下部分均經雕刻,有金瓜或各類獸頭、花卉圖樣.上下穿枋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使之垂懸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這種建筑通風防潮,避暑御寒,是苗族獨特的建筑工藝,具有很高的工藝審美和文物研究價值。
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華山橫亙古城南天,對縣城形成半包圍之勢。山高峻林茂密,縱則奇峰巍然聳立,直插云表;橫則紅松水杉掩映,滿目黛綠。和水杉、銀杏、珙桐、香果等珍貴植物;有油茶、油桐、板栗、漆樹、楠竹等經濟林木和天麻、靈芝、人參、黨參、百味蓮、野百合等名貴藥材,林海萬物爭榮。
沙灣景區
沙灣景區集鳳凰山水之精華,古虹橋、萬名塔、遐昌閣以及鳳凰八景中的五景皆聚于此。再加上游客裝扮的苗族少女和來寫生畫畫的學生,又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北門城樓
北門城樓本名壁輝,因位于古城北面,俗稱北門城樓。北門城樓始建于明朝。鳳凰古城元、明時為五寨長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間從麻陽移鎮竿參將駐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土城改建為磚城,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到清朝,古城的軍事地位日顯重要,先后在這里設鳳凰廳、鎮竿鎮辰沅永靖兵備道治所,古城的建設也得到加強。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將磚城改建為石城,北門定名為“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北門城樓與東門城樓之間城墻相連,前臨清澈的沱江,既有軍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雖幾經戰火,仍巍峨聳立于沱江河岸,為影視名家所推崇,已有《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邊城》、《血鼓》等數十部影視劇在這里拍攝。
歡迎你進入威靈仙的個人圖書館
http://www.360doc.co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鳳凰古城印象
曾是中國最美的小鎮,因148元遭受游客冷落,跌出中國最美古城前十,你認同嗎?
十個最值得去的中國小鎮
湖南鳳凰古城自助游吃、住、玩全攻略
湖南鳳凰:厚重的古城,美麗的沱江
湘西鳳凰 吊腳樓情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安康市| 上虞市| 合川市| 郸城县| 济源市| 吐鲁番市| 许昌市| 娱乐| 桂林市| 营口市| 昭平县| 化德县| 盐城市| 开阳县| 晋江市| 大足县| 永靖县| 兴城市| 长宁县| 穆棱市| 京山县| 临沂市| 黄平县| 瑞丽市| 崇义县| 仁怀市| 江油市| 新竹县| 固安县| 清流县| 五大连池市| 若羌县| 渑池县| 宝丰县| 沐川县| 滦南县| 扎赉特旗| 淳化县| 辉南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