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飲食來獲取營養,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后,可以為人體提供各種營養素。因此,飲食是非常重要,但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的風險。
高血壓患者應遵循哪些飲食原則?
第一、多攝入一些植物蛋白
從食物中可以獲得平衡的營養,以滿足身體反應和活動的需要,而合理和均衡的蛋白質攝入是降低血壓的關鍵。蛋白質用于制造肌肉、血液等。攝入蛋白質可增強免疫力,調節身體的水分平衡,并幫助傷口愈合。同時,它還具有增強體力和記憶力的作用。蛋白質可通過攝入魚和禽蛋,通過蔬菜和谷物、豆類可以攝入植物蛋白。懷孕期間缺乏蛋白質容易疲勞,體重減輕,水腫和胎兒發育受阻。在飲食療法中,應多食用植物蛋白。
第二、確保攝入足夠的鈣
如果每天攝入一定量的鈣,可以防止血壓升高。如果我們在食物中,補充的鈣不足時,可能會使血壓升高。因此,注意在飲食中補充更多的鈣,以滿足身體的吸收,這樣對高血壓的防治是非常有益的。而含鈣較多的食物包括大豆及一些豆制品、奶制品,以及魚蝦、木耳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這些食物。
第三、多吃清淡和有膳食纖維的食物
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更多的粗糧。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物質可以控制血壓,保持健康。粗糧中的膳食纖維能減少膽固醇的腸道吸收,促進膽汁排泄,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有效預防冠心病和結石。膳食纖維還增加飽腹感,排便保濕,排毒和預防癌癥,增強抗病功能。另外,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鹽會加重高血壓的癥狀。
第四、注意攝入熱量的控制
補充適當的熱量可滿足身體的需要,熱量得到滿足,體重可以保持不變,如果熱量供應過多,就會導致體重增加。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有應注意動物脂肪的攝入,由于高血壓患者體內脂肪組織逐漸增多,全身代謝水平下降,所需要的消耗熱能相對減少。因此,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熱量攝入。
總而言之,高血壓患者必須要注意對飲食多加控制,在制作食物時,可采用蒸煮等烹調法,不要使用煎炸和烘烤等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