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冬臘月,春節的腳步也一天天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已過,接下來就是立春了。也盼望著盤旋在汽車業的“大寒”也能退去,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年終歲尾,我們的螺栓疲勞系列也進入到了最后一篇:疲勞極限的預測。
開篇,先讓我們一起揭曉系列(三)文末留下的一個小小的懸念:
受到同樣的外部載荷,不同的缺口設計,究竟哪一種設計的應力最小呢?
答案是(3),應力圖如下。
(平緩圓滑的底部過渡,可以有效的降低應力幅值,想想我們對螺紋牙底的要求就明白了。)
關于疲勞極限的預測,準確的方法業內尚無定論。
可以確定的是,螺栓的疲勞極限要顯著小于其母材的疲勞極限,有可能是其疲勞極限的1/2, 1/10, 1/25,而母材的疲勞極限是有可信數據的。
遺憾的是,現在沒有確鑿的螺栓疲勞極限數據可以對此證實或證偽。
但是,下面這個引入若干影響系數的預測方法還是相對比較合理:
螺栓疲勞極限 = 標準試件疲勞極限×修正系數
這里的修正系數包括:載荷系數、尺寸及盈利影響系數、應力集中系數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修正系數(如惡劣的腐蝕環境等)。
比如,對于載荷系數而言,軸向載荷取值0.85,扭轉載荷取值0.58。
好啦,這就是最后一篇的螺栓疲勞討論,惟愿通過這一系列的討論,大家能對螺栓疲勞的機理、預防和預測有所了解,在連接設計時趨利避害。
最后,祝各位圈友春節回家路上順順利利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