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饋贈錢財?shù)目犊潭人坪跏呛饬亢脻h品質的重要標準。宋江之所以被稱為及時雨,以至于天下好漢識與不識,一見他面“翻身便拜”,是因為他生性慷慨,有求必應,準備隨時解囊相贈,以致于讀者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宋江是水滸傳中最為豪闊慷慨的好漢。
事實到底如何?誰才是梁山最慷慨的好漢?誰又是最小氣的那一個?
饋贈金銀是水滸人物最常見的開銷之一。根據對象的不同,饋贈行為可以分為普通百姓對好漢的饋贈、好漢對百姓的饋贈、好漢之間相互饋贈等三種情形。
百姓向好漢贈送銀子的,主要有三次。
第一筆贈款,是史太公贈與王進的。王進逃難途中,求宿史家莊并教授史進武藝,臨行之前,史太公“托出一盤兩個緞子、一百兩花銀謝師”。從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100兩銀子的購買力遠超過10萬元人民幣。對于在江湖逃難的王進來說,這實在是一筆可觀的巨款。
與此情形相似,淮南王慶被押送陜州途中,偶遇龔端兄弟,便住在龔家教授武術,辭別之際,獲得50兩白銀的饋贈,也無異于天降橫財。
此外,宋江逃難之際,受邀住進徒弟孔明家中,遇見武松被抓,二人在孔家莊住了十數(shù)日,辭別之時,孔太公“各送銀五十兩”。孔太公贈錢的總數(shù)雖然與史太公一樣,也是100兩,但分量顯然比史太公要輕。孔家與宋江此前有舊,又是主動邀人前來的,個人贈銀卻只有50兩;而王進以路人身份求宿史家莊,雖然教過史進武功,卻也捎帶著省了母親的食宿費。史太公在殷勤接待之外,另以100兩白銀相贈,足見其慷慨大方。(史進大約因受到父親熏染,為人也是豪爽不羈,他在梁山的排名能進前幾位,應該也與此有一定關系。)
依此來看,百姓們饋贈好漢,基本標準是每人50兩起步。
那么,好漢們贈給百姓錢款的標準是多少呢?這種情形,水滸傳提到過這么幾例:魯達、史進、李忠救助金翠蓮,三人捐款額分別是5兩、10兩、2兩。宋江捐助剛死了丈夫的閻婆,出手是白銀10兩,另加棺材一幅。李逵回家接母遭遇李鬼,李鬼謊稱要贍養(yǎng)老母,李逵贈他白銀10兩做為本錢。雖然5兩、10兩銀子對百姓而言并非小數(shù),但相比普通百姓對好漢出手就是50、100兩的贈款,好漢們就顯得不太“爽利”了。(李逵接母離家時,曾給大哥留下銀子50兩,但這不能算做贈與普通百姓,而應該看作慷梁山之慨得自家之利。)
好漢與好漢之間的饋贈,在水滸傳中隨時可見,無法備述,且看幾樁典型贈款事例。
晁蓋平生仗義疏財,頗有些江湖名聲。水滸傳中,正面描寫晁蓋贈人財物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公孫勝前來獻計劫取生辰綱,晁蓋以為他是乞丐,先令人給他大米三五升,公孫勝大鬧幾次,晁蓋才逐漸把施舍標準提高到三二斗、三四斗。大米三五升或三四斗,這應該是晁蓋平時“仗義疏財”的一般標準。這個標準浮動區(qū)間較大,差別達到近10倍,似乎還遵循越鬧騰給得越高的規(guī)則,可見,晁蓋對一般的江湖人士較為小氣。另一件事是,阮氏三雄離開晁家時,晁蓋贈給三人花銀共30兩,平均每人10兩。阮氏三雄前往晁家,是應吳用邀請共商劫奪生辰綱大計的,晁蓋所給的贈款也不過每人10兩,足見他對有名的江湖好漢也不夠大方,比起史太公、孔太公,差得老遠。難怪晁蓋雖然在江湖上有些善名,卻沒有一個梁山好漢主動投到他的莊上。(書中明寫的,只有劉唐、公孫勝前往,但他不是去“送錢”而不是“求財”的。)
柴進有當世孟嘗君之稱,結交好漢似乎是他的專職工作。他曾宣布,凡是路經柴家莊的罪犯都可以去莊上免費吃住并得到資助,以至周邊酒店都不敢接待罪犯,怕萬一惹怒柴大官人。他接待的好漢確實不少,僅梁山人士,就有王倫、林沖、武松、宋江等。王倫受助額度不明。武松得到的饋贈額也不清楚。武松離開柴家莊園時,“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具體金額是多少,沒有明說。后面卻寫道:“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柴進是主人,宋江是住客;不提主人的資助金額,卻寫明住客的贈銀數(shù)量,兩相對比,顯見得是柴進出手不夠大方。宋江辭別柴府的情形書中沒有正面描寫,柴進對其資助的數(shù)量并不清楚,但可以參考林沖受到的待遇。(以宋江在柴進心中的地位,其待遇不會低于林沖。)柴進為林沖的總花費共65兩銀子:為使林沖與洪教頭比武,出彩頭錢25兩,被林沖羸得;林沖離別出,贈銀25兩;為方便林沖,共賄賂押解差人銀子15兩。其中,林沖到手的銀子為50兩,與其他施贈方的手筆相當。而對于前來投奔的普通好漢,柴府饋贈的額度,應該等同于林沖剛進柴府時莊客自做主張拿出的贈品:“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貫錢”。相比晁蓋幾次“加價”才將贈品增加到三四斗米,柴進的豪爽值高出了數(shù)十倍;但與史太公、孔太公這些普通地主相比,也只能勉強達到起步標準。
宋江時時濟人之難,的確配得上及時雨的稱號。他居家之時樂于便周濟普通百姓:給閻婆10兩銀子辦喪事,準備將一條金子送給賣湯藥的王公做棺材本。更難得的是,即使在逃難途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撒錢,活脫脫就是一臺“行走的提款機”:柴家莊上,贈武松白銀10兩;揭陽鎮(zhèn)上,兩次贈送薛永銀子共25兩;江州牢營里,替李逵還賭債銀10兩,替李逵支付打傷宋玉蓮的賠償金20兩,又送李逵一錠大銀50兩。宋江這種高頻率、高額度的饋贈舉動,比起柴進,其慷慨程度顯然又高出了幾個層級。
然而,宋江似乎并不能穩(wěn)坐慷慨榜第一位。水滸世界中,還有一位好漢更視金錢如糞土,此人便是武松。因在景陽岡打虎,被陽谷知縣賞銅錢一千貫(約合白銀1000兩、人民幣100多萬元),武松卻眼都不眨,轉手就賞給了獵戶。在蜈蚣嶺上,武松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得到金銀近200兩,卻都送給被王道人霸占的婦人。在十字坡,張青送給武松10兩銀子,武松隨手送給押送他的兩個公差;在十字坡分店,武松見捉住他的四個店小二“沒錢去賭”,便自掏腰包送10兩銀子給四人。身為無產無業(yè)的窮光蛋,武松面對巨款毫不心動,揮手就把1000貫巨款毫無條件地送給別人,這種氣魄,才堪稱水滸第一人。
綜上所述,水滸人物慷慨度排行很有些出人意料:總體上,普通百姓(莊園主)比好漢們大方;而好漢之中,武松出手最爽利,宋江的確是及時雨,晁蓋卻顯得有些守財奴氣息。
順便說一句:在梁山世界里,慷慨能贏得好名聲,吝嗇則可能丟性命。盧俊義是河北首富,在他家中,僅管家李固手下就“管著四五十個行財管干”,也就是說,家中財務人員就有4、50人,這種經濟實力,完全比得上上市公司。但盧大官人生平似乎不太喜歡濟人危困,甚至連官府也不太打點,一旦有事,萬貫家財反而差點變成催命符。因受梁山坑害,盧俊義被刺配沙門島。出行當日,老盧向兩位押送的公差求情明日再行上路,卻被薛霸罵道:“你便閉了鳥嘴!老爺自晦氣,撞著你這窮神!……你又沒一文,教我們如何布擺!”董超罵道:“你這財主們,閑常一毛不拔;今日天開眼,報應得快!”虎落平陽遭犬欺,盧首富何曾受過這等鳥氣!但誰叫他平日舍不得銀子?若非路上有燕青暗中照料,恐怕連性命都早已丟掉,只能留下巨額財富給老婆去養(yǎng)小白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