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意自己的念頭做起,保持頭腦的清醒,任何時候都不要心不在焉,每時每刻都要明白,過去無法改變,未來的一切又建立在每一個當下的基礎之上。
你只管安心做好手頭的事情,注意傾聽內心響起的每一個聲音,別把它們當成必須去遵守的指令。
這種傾聽也不能過于刻意,假如太過刻意的話,它就會變成另外的一種妄念。
傾聽是為了不跟隨,而不是為了以一種妄念壓制另一種妄念,更不是為了形成一種新的對立。
為什么我們要留意妄念,而不直接去認知真心呢?
真心是超越概念的,所以你很難通過學習概念來認知它。
即使某個瞬間你正處在真心狀態,恐怕你也不敢相信,或者不能認知。
幸好,真心與妄心是一體的兩面,妄心止息,顯露出的就必然是真心。
假如你發現自己生起了妄念,又該怎么處理呢?
不要用另一個念頭,比如說“不要胡思亂想”這樣的暗示去壓制它,
你只管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把那念頭當成過路的客人。
對它的到來一清二楚,但是你不跟它攀談,更不跟它套近乎,你只是靜靜地目送它離開。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任由念頭自來自去。
這樣,它就不會對你的心產生干擾,你也不會因為想把一個浪頭按住而激起更多的波浪。
也就是說,你就不會因為對真妄的分別太過強烈,反而干擾了自己內心的寧靜。
所以說,對待妄念,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跟著它走,做到“念來無執,念去不隨”。
如何讓妄想徹底失去土壤?
讓妄想失去土壤就是要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足夠博大,大到能夠包容整個宇宙和大自然。
假如你的心量大到能夠包容整個外部世界,外界與你就必定融為一體。
既然本為一體,又怎么會存有一絲半點的對立?
沒有對立,自然沒有分別;沒有分別,自然沒有了滋生妄想的土壤。
實現這種包容的前提,仍然是明白世界不過是夢幻泡影,本質為空。
不是“空無一物”的空,而是真心般湛然空寂、具有無數種可能性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