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陽陵泉和陰陵泉的作用:筋會陽陵泉,所有筋的問題用陽陵泉;陰陵泉主要是利小便、關節的濕,小便消導、水腫。關節里有積水時,兩個穴道一起用。
2、一般加強針力時,用本穴加強,在病經之表或里經。如病經在膽經時,先扎膽經的表里經肝經本穴行間,再針膽經的子穴(陽輔穴)或母穴(俠溪穴)。
3、便秘:無論燥矢或是濕淋淋的,針灸時下支溝、照海、天樞穴。
4、導引手法標本賦:病灶在第六椎痛,先在第六椎外開1寸半督俞穴下針,這是導,然后在后溪下針,這是引,這就是導引。如在頭上天應下一針,這是導,然后在對側膽經的本穴臨泣下針引氣進行瀉,再提針到表,補膽經。
肝、肺、脾、腎有問題時,治心(心脈不會斷)、強脾(把胃口壯回來),這樣病就不會惡化。
標本賦:標急治標,本病后治。如便秘引起頭痛,先治頭痛治標,然后治本便秘。
5、皮膚病:肺主皮毛,如風疹、蚊蟲咬傷、藥引起過敏的皮膚病,針灸時皮病(濕疹、風疹、癬類)五大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筑賓穴,下針后馬上止癢。內經強調能用針灸的,盡量用針灸,因為湯藥都有毒性。用巴豆和黃連做成餅貼在肚臍上灸時去腹水、胸腔里的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