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政治家魏征十分孝順,母親咳喘多年未愈,魏征心里十分不安。唐太宗得知后,即派御醫前往診病。御醫診斷后,開一個以川貝母為主藥的藥方,但因太苦,老夫人不肯服用。
第二天,老夫人想吃梨。魏征派人買回梨,削皮后切成小塊,但是老夫人因牙齒脫落,不便咀嚼,故也不愛吃。
魏征想辦法把梨煮水加糖后給老夫人食用,老夫人食用后意猶未盡;于是魏征在熬梨汁的時候,將湯藥也加入一起熬煮,并多加糖以掩蓋苦味,誰知在熬煮時不小心將湯汁熬干了,變成了糖塊,只能將糖塊拿起給老夫人品嘗,糖塊香甜酥脆,老夫人很喜歡吃。魏征便每天將藥汁與梨熬煮成糖塊給老夫人服用。半個月后,老夫人的咳喘病便好了。此法后演變成川貝雪梨膏。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
【性味與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性能特點】川貝母苦泄甘潤,微寒清熱,入肺、心經,為清泄潤肺之品。善清肺化痰、潤肺止咳,為肺熱燥咳及虛勞咳嗽之要藥;能開郁散結,治痰熱或火郁胸悶、瘡腫瘰疬。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
【主治病癥】
1、肺熱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虛久咳,陰虛勞嗽。
3、痰熱或火郁悶胸,瘰疬,瘡腫,乳癰,肺癰。
【用法與用量】3~10g;研粉沖服,一次1~2g。
【使用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產地】
川貝母主產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區;
暗紫貝母主產于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
甘肅貝母主產于甘肅、青海、四川等省;
梭砂貝母主產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
太白貝母主產于陜西(秦嶺及其以南地區)、甘肅(東南部)、四川(東北部)、湖北(西北部);
瓦布貝母主產于四川西北部(北川、黑水、茂縣、松潘)。
【采收加工】采挖季節因地而異,西北地區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一般在6~7月采挖。采挖后,洗凈,用礬水擦去外皮,曬干,或低溫干燥。有的用硫磺熏后再曬干。
【真假、好壞鑒別】
川貝母:均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
松貝:“懷中抱月”,抱合緊密,小瓣到頂,頂部閉合,底部“觀音坐蓮”,“縷衣黑篤”。①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3~8mm,直徑3~9mm;②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③頂部閉合,內有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④質硬而脆,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兩瓣鱗葉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開裂。①類扁球形,高4~14mm,直徑4~16mm。②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開裂,內有心芽。
爐貝:兩瓣鱗葉大小相近,頂端開裂,“虎皮斑”、“馬牙嘴”,基部稍尖或鈍。①長圓錐形,高7~25mm,直徑5~25mm。②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習稱“虎皮斑”,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端開裂而略尖,開口稱“馬牙嘴”;③基部稍尖或較鈍。
川貝母——類似品
平貝母:①扁球形,高5~10mm,直徑6~20mm;②表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頂端略平或微凹,常稍開裂,中央鱗片小,外層鱗葉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抱不到頂。④質堅實而脆,斷面粉性,氣微,味苦。
湖北貝母:①扁圓球形,高8~22mm,直徑8~35mm。②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外層單瓣鱗葉呈元寶狀;③頂端閉合或開裂,基部凹陷呈窩狀;④質脆,富粉性,氣微,味苦。
伊貝母:新疆貝母:①扁球形,高5~15mm;②表面類白色,光滑,外層鱗葉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緊靠;③頂端平展而開裂,基部圓鈍。④質硬而脆,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伊犁貝母:①圓錐形,較大;②表面淡黃白色,稍粗糙,外層鱗葉2瓣,心臟形,肥大,一片較大或等大,抱合;③頂端稍尖,少有開裂,基部微凹陷;④質輕而疏松,微粉性,氣微,味微苦。
川貝母——偽品
麗江山慈菇:又稱“土貝母”、“草貝母”。①短圓錐形,高10-15mm,直徑7-20mm;②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一側有自基部伸至頂端的縱溝,不分瓣;②頂端漸尖,基部常呈臍狀凹入或平截;④質堅硬,略帶粉性,味苦而微麻。
【現代藥理研究】川貝母含多種甾體生物堿:西貝母堿、貝母素乙、川貝堿、貝母辛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降血壓、松弛腸道肌肉、興奮子宮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臨床配伍應用】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
1、用于內傷燥痰:常與麥冬、天門冬、知母同用,具有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內傷燥痰,咳嗽喘逆,時咳時止,痰不能出,連嗽不已,或肺熱身腫,燥痰煩滿,如二冬二母湯(《癥因脈治》)
2、用于瘰疬,痰核:常與玄參、煅牡蠣同用,具有清熱散結的作用,用于瘰疬、痰核,咽干、舌紅,如消瘰丸(《醫學心悟》)。
3、用于痰火之失眠:常與當歸、生地、蓮心等同用,具有清心化痰的作用,用于心經血虛,夾有痰火之失眠,如清心飲(《血證論》)。
1、川貝雪梨湯:川貝母3g,雪梨1個,冰糖適量;將雪梨在1/4處切開,上部分做蓋,挖去梨核,將敲碎的川貝和冰糖放入梨中,放入燉盅中,隔水燉煮1小時,即可食用。能化痰止咳,潤肺養陰。
2、雪梨貝母粥:川貝母3g,粳米100g,雪梨1個,川貝母敲碎或磨粉,雪梨去皮,去核,切塊;粳米洗凈,將上述食材一并放入鍋中,加水適量,上火煮約40分鐘后,即可盛出食用,能清涼潤肺,適合久咳難愈者。
點擊下列的“了解更多”,即可進入康美中藥網官網,查詢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