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那些難以復制的國寶級古董(上)

中國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視,從大量的古董中可見一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國的國寶級古董,每一件都顯示著古人的高超工藝和智慧。

  1. “五星出東方”護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尤為光輝燦爛、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 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云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方寸不大但內涵豐富。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動,也為精絕國的命運而扼腕嘆息。

2.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是新石器時代文物,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 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 石斧 ,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3.陶鷹鼎

是用一只前撲的鷹的形象來構造,利用鷹的胸部和身體構成了鼎身,而用鷹的兩個爪子和尾巴共同構成了鼎的三足,整個形象穩固有力。

4. “后母戊”銅鼎

這個鼎應該不用介紹了,從小到大的歷史課本里都介紹過,這個鼎本身也充滿了故事。她重達832.84千克。因為太重,暫時無法找到起重機,于是這個鼎就被留在了南京,沒有隨蔣介石一起去臺灣。

5.利簋

簋是一種古代食器,用來盛裝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猶如現在的飯盆。在祭祀或宴享時,它又是一種重要的禮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壇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禮制中用鼎制度的規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組合的最高禮儀,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稱為利簋。

6.大盂鼎

腹內底部有銘文4行32字:“珷征商。隹甲子朝。歲鼎(一說為貞字)。克昏(一說為聞字)。夙有商。辛未。王才闌師。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寶尊彝。”銘文的解釋爭議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這一天,歲星當位時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闌地(一說為管)軍中,賞賜銅給一位名叫“利”的官員。利鑄造了這件寶器以紀念其祖父。

這件文物的最大價值應該就在這幾行字上,它給出了武王伐紂具體時間,“利簋的發現,使人們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實物證據,尤其是其銘文的內容同歷史文獻能相互印證,自然提高了相關歷史文獻的可信度,所以意義非常重大。” 歷史價值大于藝術價值。

7. 虢季子白盤

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壁各有兩只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 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并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

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此盤自道光年間出土后曾被當地農人用以喂馬,后縣令以數錢據為己有。 幾經動蕩,此盤被劉銘傳覓得,極為珍惜。 在其后幾十年內,凱覦此盤者不乏其人,劉氏后人將盤重埋地下,遠避他鄉。 解放后,劉肅將此盤掘出獻給國家。 自此,虢季子白盤才得以重放異彩,供世人欣賞。

8. 鳳冠

明朝的鳳冠做工最為精致,工藝水平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如今存世的鳳冠只有四件,都是明朝定陵(萬歷皇帝的皇陵)遺物。明朝鳳冠是皇后在受冊封、褐廟、廟會時佩戴的高貴飾冠。明朝定制: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龍四鳳三博鬢(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則用九翠四鳳雙博鬢(左右共四扇),行走時帽子兩側的帽扇會展開。

9. 嵌綠松石象牙杯

這件嵌綠松石象牙杯為商代飲酒器。整體均用象牙根段制成,杯身上雕饕餮和夔紋,并以綠松石鑲嵌,造型精巧,雕工高超,是不可多得的商代藝術珍品。

這件象牙杯的雕刻極費心思。工匠因才制器,先是雕好杯身及手柄,然后將杯內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繪好紋飾,接著用刻刀雕出各組紋飾,最后用配制好的綠松石鑲嵌于表面。

10. 晉侯蘇“編鐘”

16件編鐘上均有銘文,為利器刻鑿,刀痕明顯,共355字。銘文可以連綴,完整記載晉侯蘇受命討伐夙夷的過程。銘文敘述周王三十三年,周王親征東國,南國。晉王穌(左魚右木)奉命征伐夙夷。晉侯穌率領晉軍奮勇作戰。周王召見晉侯穌,親賜馬匹、美酒和弓箭。晉侯穌制作這套編鐘以弘揚天子美德。晉侯穌鐘銘文所記載的戰爭,史籍中無從查考,對研究西周歷史和晉國歷史極為重要。此外銘文中的記時歷日對西周的斷代研究也有重要價值。

這個編鐘的發現歷史也很曲折,一共十六件,其中的14件由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從香港古玩市場上發現,另外兩件由考古發現所得。

11. 大克鼎

中國青銅重器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是兩件被稱為“重器鴻寶”的西周銅鼎,與毛公鼎一道,并譽為“海內三寶”。如今,這三只寶鼎分別藏于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

腹內壁鑄有銘文2段,共28行290字,前段14行有陽線格欄,后段格欄制范時除去。洋洋灑灑,無論在布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體工整而不失靈動,筆勢圓潤而不失勁健,呈現出一種雍容舒展的風尚。

銘文內容大意可分為兩段,主要敘述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隸的賞賜。前段是克歌頌祖先師華父謙遜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能夠輔弼王室,靖遠安內,周王追念其功績,任命師華父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出傳王命,入達下情;后段是周王的冊命辭,重申了對克官職的任命,并賞賜禮服、土地、奴隸、僚屬和樂隊,于是克叩拜謝恩,稱頌天子的美德,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這篇銘文歷見著錄,流傳有緒,一向被視作研究西周經濟制度和奴隸制度的珍貴史料。

12. 太保鼎

據考證,此件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時的重臣召公奭所鑄造的。聽聞全國的文物當中,只有6件有“太保制”字樣的文物。

13.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這件朱漆碗出土時有所殘損,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由一塊木頭鏇挖而成,碗壁較厚,口部微內收,腹部弧線較深。碗底圈足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紅色,略有光澤。

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紅色涂料。出土時,這層薄薄的涂料剝落得很嚴重。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專家們確定這就是天然生漆。這一發現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國長江流域的人們已將天然漆用于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14. 良渚出土“玉琮王”

這件玉琮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根據《周禮》記載,“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琮是一種用來祭祀地神的禮器。

15. 戰國水晶杯

杭州出土,面經過拋光處理,光滑透明,無紋飾,內有海綿狀自然結晶。

這個應該不用多做介紹了,感覺像是現代的杯子穿越了一樣。不能小看了古人。

16. 淅川出土“云紋銅禁”

禁為承置酒器的案,類似于現代人用的茶幾和案臺。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多層鏤空云紋,銅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層云紋做裝飾,通透性較好,似天空飄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著12條龍形異獸,另十二只蹲于禁下為足。

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復雜,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古代“土豪版”餐桌。

17.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遍飾于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此壺原為一對,一件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館。

18. 齊王墓“龍紋矩形銅鏡”

是西漢時期的大型銅鏡,鏡長115.1厘米,寬57.5厘米,重56.5公斤。背部有五個環形弦紋鈕,兩短邊又各鑄二鈕。每一環鈕四周飾柿蒂形紋。背又飾有夔龍糾結圖案,卷曲交錯自如。這件大型銅鏡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撐,鏡背面和邊上的鈕可能就是與柱子和座子固定時用的。

19. 鑄客“銅鼎”

戰國。楚國青銅炊器, 又此鼎在數千件楚器中最為雄偉,特冠一“大”’字,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

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這雙漆木屐長20.7厘米,寬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這雙漆木屐的發現,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發明,而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這件漆木屐的樣式與現代木屐相似。屐板和屐齒由一塊木板刻鑿而成。屐板前后圓頭,略呈橢圓形;屐齒為前后兩個;系孔有三個,前端一個,后端兩個,彩繩早已腐朽不見。良渚發掘中就曾出土過木屐,說明在4000年前中國古人已開始穿木屐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木屐的盛行時期。這個時期的木屐不僅用于出行,還用于家居。文獻中對此有諸多記載。而此時的木屐樣式也富于變化。據說,南朝宋永嘉太守謝靈運創造了一種活絡木屐,前后齒均可拆卸,便于登山,史稱謝公屐。

唐代木屐傳到日本。

宋代,婦女因纏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當雨鞋。穿著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畫《歸去來辭圖》中有所描繪。明清時期之后,傳統木屐慢慢淡出中國人的視線。

我個人真心覺得木屐不好穿啊,聲音又大,走在木質地板上很不好意思。

21.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三國(吳)。盛食器,直徑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盤內壁及底髹紅漆,外壁及底髹黑紅漆,內外顏色有區別。漆盤內的畫面分為三部分:上面為宴賓圖;下面為出游圖;中間部分又包括三個畫面:右側為馴鷹圖、中間為對弈圖、左側為梳妝圖。1984年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出土。現藏于:馬鞍山市博物館 。

朱然墓出土的大量漆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三國時期崇尚使用漆器的習俗沒有改變,在宮廷、豪族中依然以漆器作為生活中的奢侈品。

22. 司馬金龍墓出土“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為木質漆屏風,上繪有多幅人物故事畫,色彩艷麗,線條清晰。這一漆屏既是魏晉時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繪畫史上的佳作。

此漆屏由木板構成,出土時早已朽散。現存較為完整的木板共五塊。每塊木板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木板兩面均涂滿朱漆,然后以黑漆勾勒成畫,但屏風朝下一面腐蝕嚴重,難辨原貌,只有向上一面保存較完好。

上半部的22件國寶級古董就先介紹到這里,下半部請關注本號“中國那些難以復制的國寶級古董(下)”。

(更多收藏交流請加小編微信: 13681833438,一起欣賞交流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64件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上)
看40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的國寶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
中國古人有多厲害?看看這些禁止出境的文物就知道了
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每件都是至寶
為什么有些中國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汾县| 乌恰县| 杭锦旗| 上林县| 丹寨县| 湘乡市| 长宁县| 平顺县| 岱山县| 聂荣县| 广安市| 兴海县| 临泽县| 邓州市| 大埔县| 琼海市| 广德县| 连平县| 忻州市| 汶川县| 炉霍县| 广东省| 梓潼县| 泗阳县| 普兰店市| 奉节县| 兰考县| 康乐县| 多伦县| 双流县| 武胜县| 华蓥市| 桃园市| 临潭县| 永康市| 湘阴县| 绥芬河市| 临颍县| 无锡市| 济宁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