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記憶,是“十里洋場”的繁華景象,是石庫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老弄堂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吳越文化與西洋文化交織碰撞的沉淀。
如今上海的印象,是摩天大樓的鱗次櫛比,是城市交通的車水馬龍,是郊野公園的江南記憶,是現代的摩登與自然的氣息跳躍融合的結晶。
2040年的上海會是什么樣?一個綜合性的全球城市,正闊步而來。
經過3年砥礪,《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簡稱“上海2040”)報告(草案公示版)今天下午終于揭開面紗,向社會公示。
公示時間:8月22日至9月21日
公示地點: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一樓大廳;各區縣展示點;政府網站(“中國上海”政府門戶網站、“上海2040”官方網站、“上海2040”官方微信公眾號)
“上海2040”是上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和法定文件,是引領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綱領,是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發展藍圖。“上海2040”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后第一個展望至2040年并向國務院報批的超大城市總體規劃。規劃緊緊圍繞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強化五個統籌”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基本要求,將國家戰略、民眾期待、上海實際結合在一起,積極探索規劃新理念、新方法、新機制,引領和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此次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門做規劃”,強調專家把關、跨界合作、多方協調、公眾參與。
在市民、專家和規劃師共同參與的決策機制下,上海2040年的目標愿景被設定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城市性質是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2040年的上海,將會是一座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創新資源在這里融合,創新人才在這里匯聚,創新企業在這里成長,創新效應在這里擴散。上海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擴大。
2040年的上海,將會是一座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海納百川的精神繼續在這里弘揚,男女老幼在這里安居樂業,多元文化在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上海將會建設成為優秀歷史文化與時尚現代文化交融的魅力宜居都市。
2040年的上海,將會是一座更可持續發展的韌性生態之城。這里的交通出行環保低碳,這里的城市空間舒適安全,這里的人居環境生機盎然。上海將建成一座綠色、健康、有恢復力的城市。
為應對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挑戰和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上海將以成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城市為目標,牢牢守住“建設用地、人口規模、 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發展底線:
——嚴格落實中央嚴控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至 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至2040年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水、能源、安全、交通等設施需要滿足實際服務人口的需求,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暫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考慮在常住人口基礎上,預留20%以上的彈性。新城人口密度控制在1.2萬人/平方公里以上,新市鎮人口密度控制在1.0萬人/平方公里以上。
——實現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做到規劃建設用地只減不增,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其中,公共設施用地占全市規劃建設用地比例不低于15%,城鎮住宅用地占比控制在26%左右,工業用地占比控制在10%-15%。
——確保生態用地只增不減,至2040年,確保生態用地(含綠化廣場用地)占市域陸域面積比例在6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
——加強水資源、能源、信息和生態等重大基礎設施支撐保障,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能力,強化城市防災減災救災空間保障和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應急響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來源丨文匯客戶端
文丨史博臻
制圖丨徐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