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文紅:歐洲左翼力量的現狀、困境與前景


導語:受金融危機、難民危機等因素影響,歐洲資本主義遭受牽連,然而歐洲左翼政黨并未抓住機遇實現選舉突破,恰恰是右翼民粹主義鉆了空子,成為當下歐洲無法忽視的一種政治思潮和運動。當前,歐洲左翼力量的主要困境在于缺乏特色和共識,批判多,建議少。展望未來, 如何在宏偉理想與嚴峻現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歐洲左翼力量面臨的重大考驗。



在當今國際政治形勢動蕩、發展趨勢不明朗的形勢下,右翼民粹主義攪動歐美政壇無疑是過去一年最令人矚目的現象之一。在右翼民粹主義大行其道的同時,歐洲左翼政黨卻缺乏明確的指導綱領,從理論到組織都存在諸多問題,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016年1月9日,德國極右翼勢力“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運動”在科隆參加示威游行。

歐洲左翼力量的現狀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日趨猖獗的國際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及嚴峻的難民危機影響,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歐洲政壇的中左翼政黨“神奇回歸”的局面已不復存在。1999年時,歐盟15國中的13國是社會黨執政或參政,歐洲呈現“粉紅色”的政治形勢。但從21世紀初開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葡萄牙、挪威、丹麥、愛爾蘭等國社會黨都紛紛喪失了執政或參政地位。

2015年,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丹麥、芬蘭、希臘、波蘭、愛沙尼亞、克羅地亞、瑞士等10個歐洲國家進行了12次選舉。結果,各國中左翼政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均低于右翼政黨。從政府組成看,只有葡萄牙社會黨聯合左翼聯盟、共產黨和綠黨組成左翼政府,愛沙尼亞社會民主黨參與執政。2016年,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和奧地利舉行了總統大選。結果,保加利亞社會黨人雷德夫以60%的得票率勝出;摩爾多瓦社會黨人多東在第二輪選舉中擊敗對手;奧地利綠黨背景的無黨派人士范德貝倫也在最終贏得勝利,避免了歐洲出現二戰后首位極右翼總統,使歐洲“各國領導人都松了口氣”。加上社會黨執政的法國和社會民主黨參與執政的德國,目前在歐洲主政的中左翼政黨也是屈指可數。總體而言,歐洲大多數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目前處于守勢。

一、歐洲左翼黨的成立及現狀


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部分國家的15個共產黨和左翼政黨在意大利首都羅馬成立了“歐洲左翼黨”,旨在成為積極影響歐洲政策的政治力量,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歐洲左翼黨目前擁有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27個國家的包括成員黨和觀察員身份在內的33個政黨,在歐洲議會內與歐洲左翼/北歐綠黨黨團聯合組成歐洲左翼聯合黨團(EUL/NGL),位列歐洲人民黨議員團、歐洲社會黨議員團、自由黨議員團和綠黨議員團之后。歐洲左翼黨名為政黨,實際上是基于共識原則進行運作,黨派多元,所代表的國家不同。這種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盟內部運作機制的困境。歐洲左翼黨目前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激進左翼思潮,具有多樣性的重要特征。

在2015年1月的議會選舉中,激進左翼聯盟取得歷史性突破,以36.34%的得票率戰勝執政黨新民主黨,成為希臘第一大黨。圖中左為激進左翼聯盟黨領導人齊普拉斯,右為新民主黨領導人薩馬拉斯。

值得一提的是,希臘、葡萄牙、西班牙這三個南歐國家的激進左翼政黨具有“搶眼”表現。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南歐諸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經濟深陷困境,失業率攀升。2014年,希臘和西班牙的青年失業率高達50%。民眾對執政黨的極度不滿,催生了激進左翼政黨的崛起。希臘共產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黨、意大利共產黨人黨、葡萄牙共產黨、左翼集團、西班牙聯合左翼、“我們能”黨等激進左翼政黨高舉反對新自由主義的旗幟,堅決反對政府提出的福利削減政策。在2015年1月的議會選舉中,順應希臘近年民間激烈的反緊縮運動,激進左翼聯盟在選舉中取得歷史性突破,以36.34%的得票率戰勝執政黨新民主黨,成為希臘第一大黨,打破了希臘自1981年以來由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和新民主黨輪流執政的局面。激進左翼聯盟成為歐元區第一個以主張反緊縮政策而贏得選舉的政黨。

在2015年10月舉行的葡萄牙議會選舉中,中右翼執政聯盟、社會黨、左翼集團黨分別獲得38.5%、32%和10%的支持率。由于兩大主流政黨均未達到組閣所需的議會多數席位,左翼集團黨就成為影響政府組成的關鍵因素。經磋商,社會黨獲得左翼集團黨和葡萄牙共產黨的支持,組成新一屆政府。社會黨與激進左翼政黨聯合組閣是歐洲左翼運動中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

西班牙“我們能”黨于2014年成立,在當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即獲得5個席位,躍升為西班牙第三大黨。在2015年5月的地方選舉中,主流政黨人民黨和工人社會黨遭到嚴重削弱,執政黨人民黨的得票率為26%,比2011年減少255萬張選票,以微弱優勢贏得此次城市和自治區選舉的勝利;最大反對黨工人社會黨則減少77.5萬張選票,得票率僅為25.1%;“我們能”黨的支持率卻大幅增加,贏得20%的選票,位列第三,并在巴塞羅那市獲得多數席位。2015年12月的議會選舉進一步加劇了西班牙的政治碎片化,人民黨、工人社會黨、“我們能”黨的得票率分別為28%、22%和13%。

二、金融危機以來左翼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的結果


在2009年6月4—7日舉行的第七次歐洲議會選舉中,中左的歐洲社會黨獲得25%的支持率,社會黨團獲得歐洲議會736席中的184席,比2004年下降29席;歐洲左翼黨只獲得4.7%的得票率,35個議席。


2014年5月22—25日舉行的第八次歐洲議會選舉是《里斯本條約》生效后的首次選舉,被認為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并將直接影響未來五年歐盟政治格局。歐洲社會黨在此次選舉中獲得25.6%的支持率,占歐洲議會751席中的192席;歐洲左翼黨獲得5.59%的得票率和42個議席。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民眾對自由經濟已經心生厭倦,希望政府能夠對經濟進行調節。這對左翼政黨來說似乎是天賜良機。然而,左翼政黨并未憑借經濟危機提供的機遇在選舉中取得突破。


其實,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就有跡象表明,很多選民喪失了對政黨的信任,不再相信政黨能夠真正改變什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由主義者30年來“別無選擇”的意識形態宣傳的成果。這種觀點把經濟視為歷史發展的動力,認為政治決定對經濟規律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對政治行動作用的懷疑成為選舉中棄權人數愈來愈多的一個原因。這一趨勢在下層民眾中表現更為明顯。

客觀地講,在歐盟所有各國,激進左翼政黨都未能發揮出全國層面的團結作用(團結工會、協會等組織),進而導致自身處于弱勢局面。各國激進左翼政黨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的議會選舉結果大體是6%—15%的中數,一般低于10%,影響力有限。當然,由于資本主義仍深陷危機,激進左翼政黨仍具有生存空間,甚至在一些地方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上述南歐三國激進左翼政黨所取得的進展。然而,在西歐,激進左翼政黨卻始終未能發揮主流作用。在很多情況下,由于中左的社會民主黨“向右轉”,從而使激進左翼政黨得到了原屬于社民黨陣營的一些思想“較左”的民眾的選票。換句話說,主要是失意者、生活狀況和生存條件不穩定者支持激進左翼政黨。因此,激進左翼政黨遠未達到19世紀民主主義政黨和20世紀共產主義政黨所達到的民眾支持度。


歐洲左翼力量的困境:缺乏特色和共識


一、中左翼政黨日益“居中”,身份特征已不明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快速發展,對西歐社會的勞動組織方式、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了強烈沖擊。特別是中間階層日益擴大,淡化意識形態傾向不斷發展,對以中下群體為社會基礎的西歐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產生了嚴重沖擊。西歐發達國家傳統工人的數量急劇減少,直接影響到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政治基礎,使各國社會黨在選舉中處于不利境地。

為了應對社會階級結構的新變化,也為了政黨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西歐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開始重新確定自身的依靠力量,努力擴大政黨的選民基礎和社會階級基礎,以爭取中間階層作為奮斗目標,并且把中間階層的利益要求作為調整政策的出發點,以期最大限度地爭取民心。

1999年6月,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所實施的第三條道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第三條道路旨在從社會新變化出發,進一步向中間層滲透,向全體選民最大限度地開放,尋求跨階級的支持,擴大自己的生存基礎。這種調整部分地適應了西歐社會的發展現實,但重心的轉移也在事實上拋棄了社會最下層的民眾,致使這部分民眾或是退出政治生活,不參加選舉投票,或是轉而支持其他政黨。歐洲社會黨在理論和政策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調整和變革,在力圖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的同時,也產生了自身定位和身份認同危機。

二、歐洲左翼黨:內部雜亂多元無共識

歐洲左翼黨成立之初,在遭受質疑的同時也曾被寄予厚望。不過,從這些年的實踐看,歐洲左翼黨在歐洲層面上還不能發揮與其他主流政黨相當的作用,迄今所取得的突破和進展也非常有限。歐洲左翼黨始終被諸多矛盾和問題所困擾。

一是缺乏統一的行動能力,未能團結起應該團結的力量。歐洲左翼黨自成立以來,在雅典、布拉格、柏林等地召開了多次代表大會,形成了一些決議,認為“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提出要建設更加公正、民主、和平的“另一種歐洲”。然而,這些決議更多是停留在紙上,未能化作統一的行動。

二是未能達成共識,并制定出具有說服力的政策。歐洲左翼黨在歐洲未能形成統一的聲音,更未提出可行的參政、執政方案,因此也就沒有被廣大民眾所認同和接受。造成這種困難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值得關注的因素之一是激進左翼的內部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有可能在市場經濟內部實現平等,只要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運動、斗爭,就可以減少不平等;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會造成不平等,要實現平等,唯有超越資本主義。在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上,一部分人主張適應資本主義;一部分人主張與資本主義決裂。

三是隨著歐盟東擴,原東歐國家的一些左翼政黨也加入了歐洲左翼黨。而東西歐的不同發展經歷對雙方在歐洲左翼黨內的合作與統一帶來嚴峻挑戰,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差異使雙方在很多問題上都難以步調一致。同時,歐洲議會左翼黨團的各個政黨源自不同的傳統路線,因而具有不同的政治重點。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左翼政黨的定位傾向于社會生態、男女平等,多年前就在綱領中確立了“綠色因素和采取激進手段的民主原則”;而希臘共產黨等馬克思列寧主義類型的共產主義政黨則仍堅持先鋒隊作用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歐洲左翼黨彌合內部分歧、化解內部矛盾尚需較長時日。

三、困境原因:批判多,建議少,左翼的意義何在


批判性無疑是左翼政黨所具有的一個突出特色。然而,批判只是手段,創造和建設才是目的。“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迄今為止,歐洲左翼力量雖然提出了許多為公眾所接受的批評意見,也能夠針對影響普通民眾和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發展趨勢組織一些抗議活動,但卻幾乎從未提出獨具特色、具體的、令多數人信服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在過去幾年里也就未能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產生實質性影響。


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也凸顯了歐洲左翼黨所處的兩難困境:多年來,左翼政黨曾不斷批評產生危機的原因,即金融市場上類似于賭場的投機活動。現在,各主流政黨也都認同這種批評意見,并且也贊成在這一領域進行調控。在諸如銀行的國有化、經濟刺激計劃等克服危機的各項措施中,各執政黨多多少少地借用了左翼政黨的某些建議。同時,批判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評論和文章也紛紛見諸報端,對社會公正、國家干預的呼喚不絕于耳。然而,選民卻并未因此而把選票投給左翼政黨——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歐洲議會選舉和一些國家的地方選舉中大都如此。這似乎是一種悖論。在經濟危機橫掃歐洲的今天,各國民眾似乎應該拋棄導致危機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轉而支持左翼政黨主張的經濟調節和限制資本無序膨脹。然而,選舉的結果卻與此相反,以至于引來各方媒體“歐洲向右轉、左翼大潰敗”的陣陣驚呼。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這或許再次表明人們在危機期間更傾向于依賴政府或者尋求迥異于全社會共識(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解決方案;而另一方面則表明人們對歐洲左翼政黨掌控經濟的能力還相當缺乏信任。或者說,在全球經濟危機之際,更多的選民還是相信市場經濟,相信自由競爭的力量,而不是大政府、高稅收的福利社會主義方向。盡管左翼政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在諸多方面被證明是正確的,也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但對于哪一個政黨能夠更有把握地應對危機、重振經濟,很多選民似乎還是基于“保守政黨擅長經濟建設”的經驗性認識而更傾向于信任右翼政黨。這也反映了普通民眾趨利避險的社會心理——在經濟危機、政局動蕩、社會發展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老百姓在進行選擇時,往往具有一種求穩怕亂的心態,因而會傾向保守、傳統的主張,而不是相反。

因此,尤其是對于激進的歐洲左翼黨來說,在對主流局勢進行批判的同時,重要的是能夠制定出共同的思想路線和面向歐洲未來發展的具體政治替代方案,否則就難以避免邊緣化的境地。2014年,德國左翼黨首次在聯邦州議會選舉中成為執政黨,該黨政治家波多·拉梅洛出任圖林根州州長。這使人們認識到,只有當左翼黨在愈來愈多的聯邦州和市鎮執政,積累了必要的執政經驗后,才能在經濟等領域發揮建設性作用,從而擺脫政治上正確但現實中卻難以獲得選民支持的困境。

未來前景:左翼力量的出路何在?



如何在宏偉理想與嚴峻現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歐洲左翼力量面臨的重大考驗。金融危機以來的事實證明,左翼政黨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大體是正確的,但卻似乎僅止于此,并沒有在批判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能夠影響歐洲未來走向的方案。對于中左翼政黨來說,應該在執政或聯合執政的方針中凸顯自己的特色;對于歐洲左翼黨來說,也應把謀求執政、參政作為長遠目標,而不僅僅是充當反對派,即便是所謂建設性的反對派。

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加劇了歐洲社會結構、階級結構的變化,歐洲工人運動和政黨政治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貧富差距、勞資沖突依然存在,加之代際、性別矛盾以及日益尖銳的移民問題、難民問題、恐怖主義襲擊和文化沖突等等。這一切其實是左、中、右翼各類政黨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目前這種堪稱多事之秋的危機時刻,各個政黨都紛紛“開藥方”,努力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那么,哪一個政黨的政策最有針對性,能夠最有效地解決問題,哪一個政黨就最有可能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現在的情況是,隨著歐洲經濟陷入衰退,右翼政黨的政策也開始向左移,甚至運用左翼政黨長期宣揚的諸如國有化和政府救助等經濟政策。相比之下,左翼政黨則有些相形見絀。

由于歐洲左翼黨內部組成多元、各個政黨所處的國內環境、面臨的問題以及與本國政權的關系各不相同,是否有能力改變其組織方式、能否延續傳統工人運動的勢頭,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2016年12月,歐洲左翼黨舉行柏林代表大會,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尋找同盟,加強聯合,盡可能凝聚最廣泛的團結力量,并向所有進步力量開放,如向所有的工會和相應組織開放,以帶來一些新的結構改變。

2017年3月19日,德國柏林,德國社會民主黨大會舉行,馬丁·舒爾茨被推選為新任主席。


過去近30年間,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從一個整體分裂成不同的陣營。大約有45%的人分離出去,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整體力量被削弱。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陣營現在已分裂成三大部分:社民黨只擁有大約25%的選民,綠黨擁有大約10%的選民,左翼黨擁有大約10%的選民。目前,社民黨與左翼黨呈現接近的態勢。社民黨希望達到與左翼黨聯合的目的,成為有承載力的、與整個左翼友好合作的力量。這樣,社會民主黨就能夠變得比原先更強大。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左翼力量如果能夠完成這一聯盟,成為在歐洲重組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將意義重大。

在20世紀30年代的困難時期,為抵抗法西斯,捍衛國家的獨立、民主和自由,社會民主主義曾經聯合起來,成功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21世紀的今天,面對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歐洲的左翼力量能否再度聯合起來,阻止右翼民粹主義的發展?2017年,法國、德國都將舉行議會選舉。德國已經有政黨為此做出努力,并且開啟了對話進程。當然,實現聯合絕非易事,現實的困難重重、內部的阻力重重。歐洲左翼力量的未來發展,仍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凱

平臺編輯:魏銀萍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管·研究國際問題的必讀期刊



《當代世界》雜志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月刊。作為中央級外事部門主管的權威媒體,她依托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央其他外事機構,薈萃眾多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以海內外國際問題智庫豐富的人脈和信息資源,宣介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對外方針政策,權威解讀中國對外戰略,深度剖析國際關系和世界政黨政治的演變和發展,聚焦世界熱點、難點,全方位、多角度地評析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的最新發展趨勢和事件,是廣大讀者特別是領導干部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文刊】18元/期,216元/年

郵發代號:82-723,國內統一刊號:CN 11-3535/D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6-4206



【英文刊】80元/期,320元/年

郵發代號:80-270,國內統一刊號:CN 10-1398/D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6-1596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4號中聯部(100860)

訂購電話:010-83908408

投稿電話:010-83908407/9012

新春特惠 微信訂閱《當代世界》精美雜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聰聰:21世紀歐洲激進左翼政黨發展的新特點及走向
半數女性,半數新手!馬克龍能否帶領他們贏得法國?
法國社會黨如何聯系民眾
多國左翼政黨議會選舉失利 東歐集體“向右轉”?
意大利主要中左翼政黨民主黨承認敗選 意大利的選舉結果是意料中的,
原蘇東地區左翼力量新動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吉安市| 彭州市| 石棉县| 丁青县| 崇仁县| 侯马市| 米易县| 宜兰县| 绥江县| 苍山县| 读书| 蒙山县| 太仆寺旗| 达日县| 寿光市| 镇坪县| 柳河县| 南丹县| 吴川市| 独山县| 恩平市| 盐池县| 柳河县| 托克托县| 苏州市| 大安市| 西安市| 六盘水市| 怀远县| 桦南县| 赣榆县| 抚松县| 区。| 民和| 塔城市| 铜陵市| 泽州县| 阿图什市| 卫辉市|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