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中國家庭教育報告
在家長圈中流傳~
報告提出8個關于家庭教育的真相
不少家長看完都表示十分意外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投入和參與
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嗎?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嗎?
孩子的榜樣是誰?
為啥娃不愛和自己“交心”了呢?
答案都這里!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學生和班主任眼中的家與家庭教育——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為揭示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推動家庭教育的科學研究與決策提供了客觀依據。
這8個真相就是▼▼▼
真相1孩子認為“溫暖的家”
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調查顯示,孩子們認為人生最重要事情是“有溫暖的家”。
八年級學生提交的數據中,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為“有溫暖的家”,人數比例遠高于“有錢”、“有社會地位”、“有權力”。
四年級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的情況:
無論是讀四年級還是八年級,孩子都將家庭作為他們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他們對家庭非常重視,且充滿了對溫暖家庭的期望。
真相2: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榜樣
樣是看得見的正能量
觀察榜樣的言行并模仿
是孩子間接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眾多研究表明榜樣對孩子的行為有重要影響,這次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是學生最崇敬的榜樣。
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老師”和“科學家”;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影視歌星或體育明星”和“歷史名人或文化名人”。
此之前,不少家長以為
各種偉人才是孩子的榜樣
這次數據說出了令人略感意外的
孩子的心聲
真相3:家長關注的 ≠ 孩子想要的
長對孩子不同方面的關注程度,體現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教育重點。
孩子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體現了孩子在成長中的需要和對家長的期待。
兩者的錯位容易拉開親子間的距離,甚至成為親子沖突的導火索。
希望這次的調查數據
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讓你更懂得孩子的需求
調查顯示:家長最關注的事和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事確實存在“錯位”。
八年級學生都認為家長最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四年級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和孩子最希望家長關注的前三位一致,但相對而言,孩子更希望家長也可以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同伴交往。
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事情和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事情存在“錯位”。
在八年級學生眼中,家長最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而他們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身體健康。
真相4:家長期待盡量與孩子的自身目標保持一致
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孩子的學習自然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
這次調查發現,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情況。
這種關注并沒有隨著年級的升高出現較大變化,九成以上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有要求。
96.2%的四年級學生和95.8%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的成績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僅3.8%的四年級學生和4.2%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成績的期望是“考多少名都可以”。
具體來看,四、八年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四年級學生中,絕大部分感受到家長希望自己成為“班里前三名”,八年級學生中,絕大部分感受到家長希望自己成為“班前十名”。
真相5:閱讀頻率是親子共讀的關鍵因素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成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但是,各位家長
你們知道嗎
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
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最為密切
調查顯示,增加親子閱讀的頻率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親子閱讀行為與家庭藏書量有關,家庭藏書量越多,親子閱讀越頻繁。增加親子閱讀頻率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時間和閱讀量。
這次的調查數據顯示——
相比于親子閱讀頻率低的學生,四、八年級學生中,親子閱讀頻率高的學生表示“很喜歡讀課外書”的人數比例分別增加29.2%,27.1%,其中每天進行2個小時以上課外閱讀的人數比例分別增加23.5%,16.0%。
這表明,增加親子閱讀的頻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在閱讀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增加閱讀量。
真相6:小學階段家長學業卷入更重要
很多家長一定對“學業卷入”這個詞感到很陌生。
所謂的“學業卷入”,就是指家長在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投入情況,比如投入時間、精力等等。
這次數據顯示——
三成四年級學生、近五成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學業卷入程度低和較低。
家長學業卷入程度越高,學生學業成績越高、越認同學習的價值,四年級尤其如此。與家長學業卷入程度低的學生相比,四、八年級家長學業卷入程度高的學生學業成績更高。
真相7:尊重是溝通的前提
有研究發現,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權,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促進孩子情感、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發展。
這次調查顯示,部分家長對孩子缺乏尊重——
? 13.3%的四年級學生和10.8%的八年級學生表示“我做錯事時,家長總是不聽解釋就批評我”。
? 10.7%的四年級學生和8.2%的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從不認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種問題”。
? 15.4%的四年級學生和9.9%的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從不認真聽我把話講完,總是打斷我”。
真相8: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親子溝通狀況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對孩子的學業表現、身心發展和社會適應等都有很大作用。
次調查顯示,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
? 25.1%的四年級學生和21.8%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花時間與我談心”。
? 22.5%的四年級學生和21.2%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問我學校或班級發生的事情”。
? 23.6%的四年級學生和19.0%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討論身邊發生的事情”。
? 34.0%的四年級學生和34.8%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一起談論電影或電視節目”。
據說不少家長
看到孩子們的這些想法后
感到很意外
但孩子們的想法
給家長們提供了
不少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點擊藍色字體“了解更多”進入官方微博閱讀更多名校信息與留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