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馬蒙、莽果、麻蒙果
來源 為漆樹科杧果屬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以果、果核、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大喬木,高10-27米。樹皮厚,灰褐色,成鱗片狀脫落。單葉聚生枝頂,葉柄長(zhǎng)4-6厘米,葉片革質(zhì),長(zhǎng)橢圓狀披針形,長(zhǎng)10-40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常成波浪形。春季開黃色或帶紅色花,圓錐花序頂生,有柔毛,花小,雜性,芳香,萼片、花瓣均為5,花盤肉質(zhì),5裂,雄蕊5,但僅一個(gè)發(fā)育。核果橢圓形或腎形,微扁,長(zhǎng)5-10厘米,熟時(shí)黃色,可食,內(nèi)果皮堅(jiān)硬,并覆被粗纖維。
生境與分布 栽培品。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
藥理作用 杧果甙有較好的祛痰及鎮(zhèn)咳作用。
采集加工 葉全年可采,春、秋季采果。鮮用或干用。
性味功能 酸、甘、平。果、果核:止咳,健胃,行氣。葉:止癢。
主治用法 果、果核:咳嗽,食欲不振,睪丸炎,壞血病。葉:外用治濕疹瘙癢。果核用量10-30克,外用適量,鮮葉煎水洗患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