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黃芪30克、防風30克、炒白術50克,共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現代常將此作為湯劑服用,藥量酌減。
本方的用量,各書不盡相同。例如《世醫(yī)得效方》為黃芪180克、白術120克、防風60克,《醫(yī)宗金鑒》為三藥等分,本方是采用《成方切用》引《景岳全書?古方八陣》方的用量,與《丹溪心法》方相同,惟黃芪為炙者。今仍從丹溪原方,其它用量可供參考。
本方主用于氣虛、衛(wèi)表不固、自汗不止,容易感冒風寒之證。
表虛、衛(wèi)外之氣不固,津液外泄,故自汗不止;陽氣不能衛(wèi)外,故易患感冒。本方以黃芪補氣,實衛(wèi)固表為主藥;白術健脾補氣而壯肌腠,以助黃芪益氣固肌表之力作為輔藥;防風本為風藥,善走全身皮表,黃芪得防風而固表之功更為增強,且疏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可祛全身之風邪而不傷正,故用為使藥。三藥相合,有黃芪固表而外有所衛(wèi);有白術固里而內有所據;防風遍行周身既驅已有之風邪,又防再來之風邪。表里皆固,風邪不得入侵,使人體如得屏風之圍護,固以”玉屏風”名之。
我曾用此方加味,治愈一女青年經常很感冒病,每一發(fā)病即鼻塞,全身起小粒狀淺紅色癢疹,影響睡眠及學習,每月可發(fā)生2~3次。經多方治療,數年未愈。我用:生黃芪9克,白術5克,防風6克,連翹10克,忍冬藤20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20克,紅花6克,苦參12克,丹參12克,桑枝30克,水煎服。其進6劑,癥狀消失。囑上方隔日一劑,再服6劑,然后改為隔2~3日服1劑,再服7劑。半年后追訪,來再發(fā)生過感冒病。
我還曾用此方合桂枝加附子湯隨證加減(兼盜汗者,加生龍、牡各20~30克(先煎)、地骨皮9克、炙鱉甲15克(先煎);兼心悸氣短者加生龍齒15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浮小麥30克、茯苓15克)治療幾例久治難愈的自汗癥,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對過敏性鼻炎患者,如屬衛(wèi)氣虛、表不固,風邪乘之而頻發(fā)頻止者,我常用本方加白芷9克、細辛3克、辛荑9克、蒼耳子9克、荊芥穗9克,再隨證加l~2味藥,常收滿意效果。
對衛(wèi)氣不固容易患感冒的人,我常用本方為細末,每次用3~5克,煎水去滓,飯后服,一日3次。要注意用量不可過大,輕量常服,效果反而明顯。用開水徹泡后服用亦可。以上個人用法,謹供參考。本方3味藥,用相同的量,水煎服,名黃芪湯,潔古老人用此以代桂枝湯,治療春夏發(fā)熱有汗,惡風寒,脈微弱之證。如惡風重者,可加桂枝。
本方既可對衛(wèi)氣虛、表不固而易患感冒之人,作為預防之用,又可治療氣虛表疏、患感冒、自汗而表證不解又不可用疏散發(fā)表之劑的患者。
注意對衛(wèi)氣不虛,表有實邪的感冒,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