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9.1—1945.9.2)
一、二戰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1929—1935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等法西斯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勢力是戰爭的制造者。
③間接原因:英法等大國采取綏靖政策。
④歷史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各種矛盾發展的結果
二、二戰的交戰雙方
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德意日)VS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美、蘇、英等26個國家)
三、二戰的主要戰場
東方主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
四、二戰的進程(共10點):
①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
②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③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稱衛國戰爭);10月,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粉碎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⑤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1)背景: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憤怒,美、英、蘇等國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逐漸走向聯合。
(2)目的: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
(3)參加國: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
(4)標志:《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5)意義: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不斷壯大,改變了力量的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
⑥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地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既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二戰的轉折點。
⑦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役。作用: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陷入東西兩個戰場(蘇聯紅軍和美英盟軍)夾擊之中。
⑧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
(1)目的:為了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2)參加國:美(羅斯福)、英(丘吉爾)、蘇(斯大林)。
(3)地點:蘇聯雅爾塔。
(4)內容(主要決議):
①德國戰敗后由美英蘇實行分區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
②決定成立聯合國。
③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5)作用:進一步協調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創造了條件;奠定了戰后的兩極格局。
⑨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歐洲戰場結束。
⑩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二戰全面結束。
五、二戰的影響: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巨大災難;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復了世界和平,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
六、二戰的性質:是一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義戰爭
七、二戰勝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相互支持。
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爭
③世界各國人民英勇作戰。
八、二戰的啟示
①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
②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③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夠聯系起來,共同迎接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④國與國應該和平相處;
⑤人類命運休戚相關,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
九、中國與二戰
地位:中國是首先開始反抗法西斯的國家,是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國家,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十、怎樣才能避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各國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政治互信,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均衡發展,減少貧困,消除戰爭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