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間的春夏,我們經常能看到長在地上的草本植物開著淡紫色或紫堇的小花,待花落后,結的種子會開裂成三瓣,里面都是棕褐色的小顆粒,就像小時候吃的一種小藥丸——七珍丹,那時候最討厭吃這個藥了。
那開這種小花的植物叫什么呢?其學名為紫花地丁,又叫野堇菜、光瓣堇菜等。紫花地丁屬側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地上無莖,開花時高5-10厘米,果期葉片增大,高度增高,可達20厘米。其葉子為狹長三角形狀,根部為倒卵形。花朵顏色有紫堇色、淡紫色。蒴果為長圓形,種子為卵球形。紫花地丁花期較長,可從4月開到9月,既是春天的浪漫,又是盛夏的一絲“清涼”。
紫花地丁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全身都是寶。鄉間遍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藥用價值。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部(下)》記載:
紫花地丁
釋名: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氣味:苦、辛、寒、無毒。
主治
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紫花地丁觀賞價值高,可在盆中培植,布置在窗臺、書桌等室內。美麗的紫色,又怎能不讓人浪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