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他的工筆作品中,可見寫意的內在結構,畫面布局富有大的氣勢,將寫意的精神貫注于工筆樣式,富有筆墨的節奏與韻律。
尤其在色彩運用上講究整體色調,甚至將色彩推向青綠與金碧的純度,富麗而不失典雅,整體而不失變化,疊映出山水畫般的意象,使工筆作品具有了意態的活力。
姚舜熙:1961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85年、1995年、2007年于中央美術學院攻讀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花鳥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
出版有《中國花鳥畫學概論》(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花鳥畫寫生與創作教程》(高等教育教材)、《百杰畫家·姚舜熙》、《中國美術家檔案·姚舜熙》、《中國美術家·姚舜熙》、《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姚舜熙》等18種學術著作。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就在研究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花鳥畫創作方向,那就是從傳統的折枝花鳥朝向表達花鳥生態的“大花鳥”境界,將繼承宋元時期的花鳥畫風貌與展現新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這種學術意識使得他更寬闊地感受自然花鳥和所生成的環境,對花鳥世界作整體觀。如他此時期的代表作《靜靜的山谷》、《黃土地》、《南風》等。
許多年來,他二十余次走向南國,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及南美洲亞馬遜雨林、印度雨林和南方田園中感受生活,收集素材,形成了自己創作獨特的視角。
他的藝術——從早期到最新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宏闊的視野,一種博大的境界,畫面內涵充實,形象飽滿,草木花卉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洋溢著自然生命的生機。
姚舜熙 《祥云之二》 160x230cm
像他的代表作《驕陽》、《蘇醒》、《驚夢》、《祥云》等,這既是觀察自然花鳥的一種視角,更是一種結構畫面的方式,在其中透溢出我們這個時代中國美術、中國畫藝術的理想。
姚舜熙堅持將寫生和創作融為一體,展現了花鳥畫創作新的方法。寫生與創作相結合,從寫生通往創作,這是中國畫教學很重要的一個傳統,在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學中更是突出了這個優長,幾代藝術名師都通過不斷地實踐,承續著這個傳統,也推動這個傳統走向新的高度。
姚舜熙在這方面十分突出,提出了“創作性花鳥寫生”的學術概念,多年來,他堅持走向自然,面向自然,建立自己的藝術基地,在那里扎下根來,在寫生的現場進行構思和創作,既有以線條勾勒為主的白描長卷,也有大寫意潑墨的鴻篇巨制。
在他大批的寫生作品中,造型和用線都十分精到,許多尺幅闊大的現場寫生作品,更是展現了他的筆墨功力,在線條的運用與墨色的表現上非常豐富,全幅一氣呵成,節奏起伏跌宕,現場感興蓬勃盎然,充滿筆墨語言的生命力,堪稱當代水墨花鳥寫生中難得的精品力作。
這些在現場寫生所獲得的感受,在工作室和畫室里往往難以取得,正是這種將寫生與創作融為一體的方式,練就了姚舜熙筆墨的個性以及將感受轉換為筆墨的創作能力。
姚舜熙是在工筆和寫意兩個領域同時研究,而且將兩個領域的優長相互融匯的一位代表。基于他對傳統的研究,他認識到工筆和寫意兩種體例并非相互隔絕,而打通這兩種體例是當代花鳥畫創新的一種可能。
為此,他多年來工寫兼修,在他的工筆作品中,可見寫意的內在結構,畫面布局富有大的氣勢,將寫意的精神貫注于工筆樣式,富有筆墨的節奏與韻律;他也尤其在色彩運用上講究整體色調,甚至將色彩推向青綠與金碧的純度,富麗而不失典雅,整體而不失變化,疊映出山水畫般的意象,使工筆作品具有了意態的活力。
在他的寫意作品中,他注重筆墨精微的變化,運筆用墨非常鮮活,作品有了充實的視覺內涵。這種從實踐和學理兩方面形成的治學方式,是他藝術創造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