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所謂英雄也有柔情淚,只是未到傷心處。楚漢爭霸時,項羽的這首絕命詞,不僅淡化了留在人們心目中殘暴的印象,相反還讓人生出諸多欽佩和嘆惋來。這位秦末著名的軍事家,驍勇善戰、氣壓萬夫,與叔父項梁在會稽郡舉起反秦大纛后,迅速崛起,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和絕人武勇,逐漸成為諸侯的渠率。巨鹿戰役后,眾諸侯的軍隊在他的統率下,入關中,滅暴秦,威震宇內。之后(公元前205年),他仗勢分封天下,佯尊原楚王熊心為義帝,自稱西楚霸王,冊封了十八路諸侯。為此,“史圣”司馬遷曾評價他:“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按照眾諸侯進關中前的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最先進入咸陽,本應為關中王,但因項羽懷疑劉邦有企圖,于是爽約改封劉邦為漢中王,這引起了劉邦強烈不滿和憤怒,進而導致楚漢戰爭的全面暴發。項羽與這十八路諸侯一起成為這場歷時三年五個月爭霸戰的主角。正是:風起云涌看欲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