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波斯文明
1、波斯文字
石刻碑銘采用巴比倫式的楔形文字;公文書契采用阿拉米拼音文字。但是巴比倫文字太難,在300多個字中,他們只采用36個。這36個字,經過一段時間演變,由文字變成了字母。這就是波斯楔形文式的字母。
2、波斯人服飾:他們的服飾取自米底亞,頭上或束巾或戴帽;身上有衫有褲,衫有外衣內衣,外衣總有很長的袖子,一般人在衣服外面大都系一條腰帶;褲也分內外,褲管一般都很長;腳上,除襪外,有的人穿草鞋,有的人穿皮鞋。除了臉之外,任何一部都不暴露于外。婦女的裝束,除上衣部分在胸部有一裂縫外,全和男裝無異。王服尚紅。帝國鼎盛時代,男女均極講究化妝,美容竟成了一種新興行業。每一個波斯人可說都是香料專家,據說雪花膏就是他們發明的。波斯男性概蓄長須,發式初聽其自然,慢慢地則流行戴假發。
3、波斯語言
在波斯歷史上,他們使用過很多語言: 大流士一世時代,宮廷與貴族作用的是“波斯古語”,這種語言與梵語極為接近,與現代英語也是表親。其波斯古語又分為兩支:
一支稱禪德語,祅教經典《波斯古經》就是以此語記錄;
一支稱巴拉維語,為印度語中的一種,今天的波斯語(伊朗語言),即由巴拉維語發展而來。
4、農業
波斯人高度重視農業,祅教也一味鼓勵人從事農業,認為從事農業是討宇宙最高之神阿胡拉·馬茲達喜悅的。在波斯人看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農民高。波斯土地部分屬于自耕農,部分屬于國家,部分屬于貴族。自耕農常結幾姓為一農莊,協力以耕共有之地;屬于國家的土地,由農奴耕種。波斯農奴皆為外國俘虜,波斯人絕無做農奴者。屬于封建貴族的土地,概由佃戶耕種。耕田以牛為動力。主要作物是大麥、小麥。波斯農家多飼養牲畜及釀酒,家境小康者,酒肉不斷
5、工商業
波斯工業甚為落后,在波斯人的觀念中,工業是下等人所做的事情,故而應該讓屬國的人民去做;至于商業,波斯人認為商場充滿詭詐,故而經商是件卑賤的事(這點與中國古代的觀念頗為相似),君子不應為,一切生意也皆讓于屬國之人。波斯的幣制仿自呂底亞,大流士時期鑄有一種叫“達里克”的金銀幣,這種幣制可說是現代“復本位制”的濫觴。
6、基礎設施
在大流士統治期間,在帝國境內的各大都會間修筑了許多大道。一條由蘇薩至薩迪斯的大道,全長即達5000英里。每隔13.6英里就設有一站。沿途各站均備有宿舍,設備精美;還有驛馬傳遞公文。沿途村莊不絕,治安極佳;另一條值得一提的是起自蘇薩、經阿富汗、直達印度的路。這些道路的修筑,原為便利帝國內軍事活動及政治聯系,但卻對促進工商業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還使文化、風俗、思想觀念,甚至迷信,也皆有了交流的機會。如猶太教和基督教中天使魔鬼的概念,就是從波斯傳出去的。
7、宗教 —— 祅教
(1)祅教始祖查拉圖斯特拉(或稱瑣羅亞斯德)。據波斯傳說 ,遠在基督降生前數世紀,在雅利安人的故鄉,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先知查拉圖斯特拉,希臘人把他叫做瑣羅亞斯德。他經受種種考驗,虔信光明之主阿胡拉-瑪茲達是唯一真神。在此之前,波斯是多神教的國家,所信諸神中主要有太陽神、保生地母和牛神?,嵙_亞斯德不顧術士反對,對原始宗教進行改革,公然宣稱只有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是唯一真神,其他神充其量不過是此神之一體或象征。大流士一世接受這種新信仰,宣布以祅教為國教。
(2)《波斯古經》:又名《知識及智慧之書》,這部書可說是波斯人的“圣經”,傳說是由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傳授給先知瑣羅亞斯德的,實乃查拉圖斯特拉門徒匯集其教訓及祝禱語而。這原來只是一本普通的書,但祅教徒為示尊崇,特稱之《波斯古經》。這本經書比基督教的《圣經》薄很多,內容也顯得殘缺不全,主要由禱語、圣詩、神話、藥方、儀式、教訓等集結而成?!恫ㄋ构沤洝飞系淖志?,有許多竟與《吠陀經》相類。古經中的故事顯然來自巴比倫,如神分六天造萬物、人類的祖先是一男一女、洪水災害等。
(3)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最初是阿胡拉-瑪茲達只是人格化的“籠罩四野的蒼天”,后來因為政治的需要,查拉圖斯特拉把阿胡拉-瑪茲達提升為既能造物又統治萬方的威風凜凜的王,成為一位至高無上的神。阿胡拉-瑪茲達有7個特性(或為7方面之代表):一是光;二是理性;三是正義;四是統治;五是虔誠;六是幸福;七是不朽。然而他的門徒卻把這些特性人格化,變成了阿胡拉-瑪茲達創造及統治世界的助手。這樣一來,原來創始的一神教,最后又變成了多神教。這種情形簡直與基督教一模一樣。加之波斯人歷來相信守護神和魔鬼之說,因此,在神學理論上又不能不把這些東西融會進去,于是乎,祅教也就更像多神教了。
(4)祅教的倫理:祅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
一是,宇宙是一大戰場,每人是一小戰場。在這些戰場上,善與惡時時刻刻在斗爭。人命中注定一生下就得作這樣的斗爭,即不是站在善的一邊,就是站在惡的一邊。人的一舉一動不是對阿胡拉-瑪茲達有影響,就是對阿里曼(惡界的最高神)有影響。在查拉圖斯特看來,人是重要的,有尊嚴的,因為他的一舉一動足以對神或其他超自然的力量發生影響。就從這點來說,祅教比中世紀及現代許多學者高明多了。在中世紀學者看來,人只是一種無助的小蟲;現在學者則認為人僅是一種會動的機械。
二是,人雖然命定要參加善惡之戰,但他絕對不是某一方面的工具,他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擁有對善惡的選擇權。如果喜歡說謊就選擇跟隨阿里曼;如果喜歡誠實就跟隨阿胡拉-瑪茲達??傊痪湓挕凹核挥?,勿施于人。”
三是,人之職責有三:其一,美德之最大者,為確保言行之誠實及榮譽;其二,虔誠。百惡之首為“不信”;其三,慷慨仁慈,不過這種慷慨仁慈只適用于本國人,因為外國人是異教徒,不討神的喜歡。
四是,最后審判。對于人生的結局,祅教認為,好人是有好報的。祅教把世界歷史的過程劃分為四個時期,每3000年為一個時期。四個時期由善惡輪流當值,但當世界進入最后一個時期時,便是最后審判。這時正義會得到伸張,好人升上天國,惡魔勢力即永遠歸于消滅,惡人永墮地獄。最后審判之說在波斯占領巴勒斯坦期間傳入猶太,猶太神學中之《末世論》,可說就是波斯最后審判的翻版。
(5)祅教與其他宗教相較:
一則,祅教和以一神教著稱的基督教并無二致:基督教有上帝,祅教有阿胡拉-瑪茲達;基督教有撒旦,祅教有惡魔;基督教有天使,祅教有守護神。
二則,祅教還有兩大特色是其他一神教所不及的:第一,它直接提出了人生的另一面,即病態的、邪惡的一面,并標舉了救濟之道;第二,它跳出了印度禪學和繁瑣哲學的圈子,最后對邪惡加以否定。
三則,祅教與其同時代的其他宗教相比:較少血腥氣、較少偶像崇拜、較少迷信。
總而言之,祅教是個相當完美的宗教,只可惜壽命短了一點。
祅教在大流士一世時代,其勢之盛如日中天。但漸漸地人們信仰太陽神和保生圣母。說來真是可嘆,人們常舍邏輯,就詩歌;舍宗教,就迷信。似乎沒有詩歌和迷信,人類就活不下去。到公元前1世紀時,波斯人崇奉的太陽神密特拉頭上有著一個火輪,代表太陽,后來被羅馬人請入萬神廟。在基督教中,他就是最原始的“圣誕老人”。
8、禮儀與道德
根據記載,我們發現許多波斯王嗜殺成性,野蠻殘酷,他們的歷史充滿了血腥味和鐵臭味,盡管如此,波斯人民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卻是極溫文爾雅的。一般而言,都很健談、慷慨、熱情、好客。民族意識較其他民族為重,你可以出錢令希臘人打希臘人,但要雇傭波斯人打波斯人,則非易事。他們的禮數之多,各種典禮儀式規定非常詳細,惟中國人可以相比。
(1)飲食:直到薛西斯時代,他們的飲食還非常簡略,一天只吃一餐,飲料就是白開水。但到了末期,盡管還是一餐,但貴族們這一餐從中午一直吃到晚上。且山珍海味,常常換新,全國上下都在研究什么東西怎么做才好吃。
(2)衛生:極其講究,也非常重視,如做工時手不干凈,所做的東西便根本沒有價值,還要受到嚴懲。假日和宴會必須穿雪白衣服。他們認為靈魂的潔凈,首先要從身體的潔凈做起。
(3)在波斯,不鼓勵獨身,而且容許多妻納妾,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希望國民多多生育,也是情理之事。祅教認為世界上除了天堂之外,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家。一個幸福的家,必是多子多孫,六畜興旺,福星常至,爐火熊熊。
(4)波斯人喜愛動物,狗受到寵信又在其他動物之上。
(5)婚姻:例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但議婚對象驚人廣泛,兄妹婚、父女婚、母子婚時有所聞。有錢人可以隨便納妾,但貴族之家,必須立有戰功者才能納妾。
(6)女性地位:波斯女性地位起初并不低,她們在公眾場合往來,不必戴著面紗;她們可以擁有財產;她們以丈夫名義或經丈夫同意,可以經營事業。到了大流士之時,開始下降,不過只是貴族人家的女性行動受限制。平民百姓婦女還是相當自由的。在波斯,男女茍合被視為大罪,賣淫被視為蛇蝎,墮胎被視為大惡。
(7)男孩子深受重視。在波斯人觀念中,男孩子能做工,幫對家庭是一筆資產;能打仗,對國家是一股力量。至于女孩子因為早晚嫁人,價值遠不如男孩子。波斯人求子,只求男不求女。
(8)波斯人善飲,居魯士以酒供應部隊。波斯大臣討論國家大事前,必定要先喝酒,很多大事都是在喝酒后決定的。如果決定有誤,第二天酒醒時還可更改。波斯人無論有錢無錢,喝酒已成家常便飯。
(9)最喜歡唱歌跳舞。用以伴奏的樂器有豎琴、笛子、大鼓、小鼓等。
(10)初階教育只希望孩子學好三樣事情:騎馬、射箭和說老實話。貴族可進入高等教育,但教育非常嚴格,因為在波斯高等教育的目標只有兩個:一是培養官吏;一是培養戰士。
(11)波斯人觀念中,人不應該把時間用在學書學寫這種文縐縐的事上,而應習武、下棋甚至談戀愛?;谶@種觀念,波斯人在文學方面自然只有交白卷了。
9、科學與藝術
(1)科學只是商品,必要時可從巴比倫進口;寫小說的是雇工下人,正人君子不為之;詩歌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唱的,因此一旦沒人唱了,便成了絕唱。
(2)醫藥是祭師的專長。祭師認為世間所有病痛都是由魔鬼造成的,所以治病之道,一是符咒;一是齋戒。有時也用藥,但總覺得不保險。到了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統治時,醫生這一行已有組織完備的同業公會出現。收費標準依病家的貧富和地位,付不起醫藥費的窮人可以求治于祭師,因為祭師治病是免費的。
(3)繪畫與雕像:都是建筑物附屬品,雕像和其他一切藝術品幾乎都是從外國運來。
(4)波斯建筑最有特色的是石階,可能脫胎于美索不達米亞塔形建筑之外廊,然也帶有波斯自己的特點,就是階與階之間升幅非常之緩,同時,每一階又非常寬,可容10人10巴并排行走。與石階相連的高臺下面建有精密的下水道系統,下水道所經地區多為巖石,故下水道多是就石鑿成之通道。波斯建筑大多損毀,所剩寥寥。
雖然波斯的工藝品幾乎取自外國,但他們的綜合能力十分的強大。他們把取自各國的東西配合得非常巧妙。埃及的列柱,經他們一修改,已不嫌壅塞;美索不達米亞的墻壁,經他們一修改,已不嫌其厚重。一切建筑集合在波斯波利斯,令人感到只是和諧、莊嚴與華貴。對于這些建筑后來被希臘模仿而去,并進行了改造。
10、政治
(1)王權
A,王權的特殊性:影響波斯人生活的主要因素為政治、軍事,而非經濟。換言之,波斯財富的積累靠的是權力,而不是工商業。帝國組織的最高層為王,波斯語中的“王”,兼有戰士之意。這反映了在波斯,王和軍事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在帝國的范圍內,有許多屬國之王,故而波斯王也有“萬王之王”的稱呼。這一稱呼,也標明波斯王享有的特殊王權:
一則為生殺大權,無須經過任何審判程序或宣布任何理由。不僅如此,這種權力有時還可轉授給皇后或皇太后。
二則為王權的絕對性,旨意一經宣布,任何人都必須貫徹,不能批評更不能違抗。
B,掣肘王權的因素:然而波斯王權這種至高無上及絕對的權力,真正由自己實行者,只有居魯士和大流士一世。其他的波斯王整天忙著下棋酒色享樂,王權并未能真正行使。一是宦官(閹者),他們或為波斯王的近侍,或為太子師保,地位特殊,在宮廷中具有莫大的影響力。每一朝代更迭,他們幾乎都曾從中作祟。二是貴族,他們居于王與人民之間,起一種緩沖作用。與大流士同時起兵的另六家貴族,不僅享有一般特權,還可參與國家大事,或作為宮廷咨政,他們的發言對王往往具有很大影響力;或各赴封地治理一方,享有自治權。
(2)軍隊:王權的真正支柱,也可以說整個帝國政府的真正支柱是軍隊。軍隊不能維系,帝國便宣告瓦解。波斯是全國皆兵,逃避服役者,無論任何理由,都屬罪大惡極,處以極刑。波斯軍隊組織訓練均談不上,其所以能戰勝敵人,主要靠人多。因此,任何一支部隊只要組織嚴密,訓練有素,即使人數少,亦可使之潰不成軍——馬拉松與普拉蒂亞之戰,就是如此。波斯軍隊的組成分為御林軍、常備軍和一般部隊:
御林軍為一切部隊的矛頭。由2000騎兵、2000步兵組成。任務是保護王的安全。擔任御林軍是貴族子弟的特權。
常備兵由波斯人及米底亞人組成。波斯王在帝國內劃分若干守備區,每一守備區派守備部隊駐守,守備部隊由常備兵產生。
一般部隊,原則上一個附屬國組成一支部隊。這些部隊有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武器,同一種戰法。波斯部隊因為來源不同,故其裝備亦不同,但一般均配有戰車。
(3)波斯都城和行省
A,都城:波斯建有許多都城,統御各省即從這些都城發號施令。帕薩爾加德(位于今伊朗)是波斯的古都,波斯波利斯(位于伊朗扎格羅斯山區的一盆地中)是波斯的首都,埃克巴坦那(又稱埃克巴坦、哈馬丹,今伊朗哈馬丹省的省會)是波斯的夏都。但許多波斯王喜歡住在蘇薩(位于伊朗的胡齊斯坦?。?/font>,蘇薩本為埃蘭古都——近東歷史起自埃蘭。
B,行?。簽榱吮阌诠芾砑罢鞫悾ㄋ箤⑷珖鴦澐譃槿舾墒?,在大流士一世時期,全國劃分為20個行省。這些行省或由省長或由分封的諸侯,秉承波斯王之命治理,他們的任期由是否獲得國王的信任來決定。為防止各省坐大,大流士為每個行省選派了一位武人即將軍,一位文人即監察,協同治理。省長、將軍、監察三者均各向國王負責。此外,波斯王還向各省派送情報人員,作為其耳目。在省長之下,實際推動政事的是一批官吏,這批官吏不隨朝代的變動而變動,屬于鐵打的營盤。他們的薪俸直接來源于百姓。
(4)法律與法院
A,法律:在波斯,王命就是法律,軍隊就是權力。波斯人相信,國王的決斷或命令都是本于光明之主阿胡拉·瑪茲達大神之意,都是不可更改或違抗的,王法自然也是神圣的。
B、法院及審判:
王是最后審判者,但這項職權照例由國王委派親信大臣代行。國王之下,是一個7人組成的高等法院;下一級則為若干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星羅棋布于全國。在古代,法官由祭師充任。后來一般人甚至女性也有被任命為法官者。
審理有一定程序,且有審限規定。小的爭端不經由法院,直接由仲裁人加以調解。審判以判例為依據,故而,一種相當于“代書”或訟師的階級便應運而生。疑難案件常以對神發誓來解決。
居魯士是天生的領袖人物,他稱王波斯,誠如美國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愛默生所云,萬眾歸心的結果。這位波斯王的思想言行非常高尚,治國治軍非常干練。能征慣戰,但絕不驕矜。他對戰敗者,寬仁厚德,不但贏得國人的敬愛,而且能贏得敵人的敬愛 —— 攻下巴比倫后,無條件地釋放了史稱“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讓他們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猶太人欣喜若狂,在《圣經》中,他們將居魯士稱作“上帝的工具”。
第六,他是有史以來最善于統御的一位君主。他讓波斯帝國內的各民族,享有信仰的自由;每攻下一城,即解除當地民間疾苦,并親自禮拜城中神廟;像拿破侖一樣,居魯士攻下很多城市,由于其體恤當地民眾,敬重當地神廟,每到一處,當地的百姓都表示熱烈擁護。就此點,居魯士比拿破侖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