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須在文首醒目注明作者和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條第四款、第五款規定,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
案情簡介
案件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2017)甘民終110號民事判決。
案情簡介:Z公司股東包括杜某等共4人,其中杜某持股比例為15%。2011年11月18日,經Z公司全體股東研究決定,作出《股東會決議》,內容為:“全體股東經過研究通過如下決議:一、“**苑”住宅保留五層,剩余11層共66套房屋,按照股東比例分配給股東。……杜某15%×66套=9.9套(10套)……。二、一層商鋪參照股份比例分配給各股東,共計5間,按照股份比例高低順序選號,剩余商鋪由公司銷售完后按照股份比例進行面積結算,多退少補。具體分配為:……杜某商鋪1間。本決議從即日起執行。”上述決議作出后,杜某認為,Z公司至今未履行分配義務,將其應得房產沒有及時交付,其作為股東的權益受到損害,據此提起本案訴訟。
判決結果:一審駁回杜某的訴訟請求,二審維持原判。
案情分析
二審法院認同一審以上觀點,同時還認為,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條第四款、第五款規定可看出,公司在存續過程中,未經彌補虧損及提取法定公積金,不能向其股東分配利潤。因此,股東主張分配利潤的前提,是公司稅后利潤在依法提取公積金后尚有盈余。本案中,杜某所舉證據,均不能證明股東會決議分配的在建樓盤是已經實際提取各項費用后的公司利潤,也不能證明Z公司存在明確具體的公司利潤分配決議,故一審法院判決并無不當。
提示:公司股東享有利潤分配權,但利潤分配有法定順序。《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條前三款規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如有虧損應當先彌補虧損,然后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在進行以上分配后仍有剩余利潤時,才能按公司章程規定或股東會決議的利潤分配方案向股東支付紅利。
《公司法》之所以對股東分配利潤做出上述規定,是出于維護公司資本穩定性和對公司債權人的保護。如果公司不先彌補虧損并依法提取公積金,則可能導致公司無力清償債務,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也違背了公司與股東財產各自獨立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