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路小學“名師工作室”階段工作總結
發表時間:2006-6-26 20:53:43 作者:市南區教育中心 來源:本站原創
青島文登路小學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深入探索優秀教師的培養規律,更好地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市南區教育體育局開展了“名師工作室”的認定活動。目的是充分利用校內的名師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學校的教學指導工作中,帶動全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我校積極響應區教體局的號召,認真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學校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工作室大力的支持,使“名師工作室”工作順利地開展起來。為了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逐步規范名師工作室的管理,現將一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關心,思想重視。
學校為工作室教師設置了單獨的掛牌工作間,每學期還給“工作室”撥發“特殊工作津貼”, 給工作室成員提供許多的學習、參加培訓的機會,為名師和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搭建一個共同成長的平臺。
工作室教師充分意識到自己工作的神圣與重要,深刻感受到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清楚認識到名師工作室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名師資源共享最大化,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促使其專業發展,旨在建立起名師與中青年教師合作互動的培養人才新機制。進一步發揮名師指導、示范和輻射作用,促進我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正因為如此,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都積極的投入到工作中來,形成了嚴肅活潑,刻苦鉆研,文明和諧的團體。
二、立足校本,帶動全校。
由學校組織,以學校培訓,教師自我培訓為主的校本培訓則是最重要、最直接、最實惠和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育理念、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有效途徑。我校名師工作室的教師在校本培訓工作中擔任著重要的任務。
1、鼓勵教師自修,強化自我培訓。
工作室教師都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制定了“自培計劃”,學校為教師自我培訓創設較好的學習環境,指導并幫助教師訂購一些有關課改的書籍、報刊雜志,拓寬教師學習的領域。教師們通過自我學習,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夯實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2、加強教研活動,強化日常培訓。
工作室教師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時間,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的通識部分、學科部分,以及有關報刊雜志上介紹的課程改革經驗文章,通過日常的教研活動,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樊籬,加強交流合作,集體研究,挖掘教材,深刻了解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的聯系。
3、舉辦專題講座,進行集體培訓。
工作室定期舉辦專題講座,這是校本培訓的一種有效形式。講座內容是新課程教學理念,解讀新教材、探究學科教學、研究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熱點以及外地課改的經驗,本地區、本校教師課改經驗等,能較好解決在課改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最終可以廣納課改新信息,拓寬教育教學視野,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深入進行課程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滿懷熱情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去。
4、開展示范觀摩,進行導向培訓。
課改的重點在學科教學,校本培訓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工作室教師定期共同設計一些研究課、觀摩課、示范課,在學校進行觀摩示范,課后組織本學科的教師共同進行互動式的評課、研討,從情境過程、認知過程、因材施教等三方面把握課堂教學評價的維度,讓教師明白課改的方向是什么,什么樣的課才符合課改要求。努力使每堂課起到觀摩、示范、導向作用。
工作室教師通過集體備課,設計教案、說課、觀摩示范和評課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體現“科研、教研、培訓一體化”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
5、請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
校本的開發,需要先進的理念作指導。教師發展學校的專家定期到我校、我工作室進行蒞臨指導,并對工作室教師展示的觀摩課、示范課進行聽課、評課、互動式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給學校及工作室的校本教研活動注入了生機活力。從領導座談,教師質疑,到隨堂聽課,教學評議,在專家的精心指導和引領下,我校校本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通過校本培訓,工作室教師更好的轉變了教育觀念,提高了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三、以老帶新,做好“傳幫帶”工作。
為了更好的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學校開展了“與名師結對”的活動,每位工作室教師負責帶徒弟1-2人,定期組織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1、加強專業理論學習。
針對青年教師自身理論知識的欠缺,在工作室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2、堅持實行集體備課制度。
通過實行集體備課,能夠使新教師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了解教學難點,研究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直到形成完整的備課教案。
3、進行互動式聽課。
堅持每月2次聽新教師課,不定期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工作室教師盡顯自己的教學態度、教學經驗和教學風格,以供學習,并及時發現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傳幫帶,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4、開展教學研究,促其積累。
要求特別是總結教學法的心得體會,在活動中,我們共同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即使督促新教師每學期進行教學工作總結,指導青年教師總結教學中的體會,形成文字素材,論文分別在省、市、區的教育科研論文評比中獲獎,出校級以上公開課、研究課1-2次,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5、建立新教師教學記錄手冊。
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記錄并長期保留。結合記錄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使得新教師能直觀看到成長過程。
四、以教科研促教學。
在我校教科研課題“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中,工作室教師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根據學校課題,我們確立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子課題。在研究中,我們確立了以下三個研究方向:1、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2、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的環境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適應自己程度的學習內容,自由擇取學習方法。3、自讀自悟。遇到疑難,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探究,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助、個性主動”的信息流多向交互傳遞,并將所學方法轉達化為能力。真正的體現了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吸納的學習過程。
在教科研課題的結題中,工作室教師擔任了出匯報課的任務,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教科研課題精神,讓學生在質疑中學會探究,在合作中懂得交流,在自主中學會方法。
將教科研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工作室兩位教師在“市南區中青年教師風格展示中”出課,并獲得可喜的成績;教師們撰寫出一篇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與案例,分別在全國、省、市的論文評選中獲獎。
短短的一年匆匆而過,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正在忙碌、有序地進行著。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及時反思、總結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情況,更好地推進課程改革,發揮團隊學習的優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無愧于“名師工作室”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