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情況介紹
伴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教育的均衡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改革息息相關,它關系到整個教育改革和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新的教育體系,因而學校的教育必須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
一、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
柳河縣長青小學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學生1735人,教職工99人,教學班38個,建有2個微機室,1個多功能教室,通過學校校園網改造,教學樓(學生教室、教師辦公室、各功能教室)均已通過“有線+無線”信號100兆光纖接入,有效保障和推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至目前,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學校自身的努力,信息化建設的“三通兩平臺”任務基本完成。即學校接通了互聯網,實現了網絡“校校通”;所有教學班級安裝了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不少教師開通了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了“人人通”。省級“兩平臺”建設基本完成,教師可以進行瀏覽訪問,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服務教育教學。
二、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應用情況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 學校積極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廣活動,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整合效果好。許多青年教師包括一些即將退休的有這方面特長和愛好的教師能熟練使用現代教育設備,能充分應用網上資源進行教學,課堂教學能充分體現信息技術功能并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 教師資源庫方面,學校圖書館自行購買了一部分信息應用書籍和應用軟件,教師在教學中制作的一部分課件放在學校校園網的資源庫中,以便老師們共享交流。
3. 學生發展方面,計算機課安排班級三——六年級,每周課時數40課時,學校建有兩個微機室,共有學生用機92臺,能確保計算機課正常教學需求。電子擺拼課程安排班級四、五年級,每周4課時。STEM教育編程課程安排班級五、六年級,每周24課時,創客Labplus軟件課程連接Scratch初級實驗箱課程安排五、六年級,每周2課時。
4.開通了校園網絡,學校校園網經常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通過校園網、使家庭、社區更了解我校,從而優化教育環境。
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1.“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以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為重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與公平。
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網址:www.jleduyun.cn公共資源服務平臺,使用省教師賬號與密碼登錄,跳轉到國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平臺,通過點擊“我要曬課”按鈕進行活動報名。我校參加曬課活動,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參加曬課的教師為學校增光,通過www.eduyun.cn管理平臺,管理員進行后臺報名及審核,通過活動,進一步增強教師對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每位教師都能利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上好一堂課;建設一支善于應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骨干教師隊伍,使每一堂課都有一位引領本地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名師;形成一批精品課(程),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共享,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深度融合。
2. 網絡教研情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學習,以2015年70名教師參加中小學教師能力為主的提升培訓,2017以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都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中青年青教師能夠積極的幫助中年教師,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圓滿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3.360圖書館學習。全校教師進入360圖書館學習,每月學習篇目50篇,寫一個原創作品。
4.參加中小學安全網絡知識競賽,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在中小學安全網絡知識競賽中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學校將把此項工作作為長期的工作任務重點來抓;將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手段,并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積極推進空間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轉變教師的觀念,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我校通過推進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實現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后勤服務的數字化管理,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