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爆出大美人關之琳離婚,這個究其一生跟富豪攀關系的女明星,出身并不差,可是她13歲那年,父母離異,母親獨立撫養她和弟弟,過早地承擔了家庭重擔的關美人,她一生搶男人的歷史太過彪悍,對錢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欲望,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錢,包括第一次婚姻。”
亦舒曾經寫過一個小說叫做《印度墨》,據傳是以李嘉欣為原型,拋棄優質男友選擇富商,原因是不想再過那種窮怕了的生活,李嘉欣自己,也是一生致力于嫁豪門,跟關之琳搶富商,逼得原配離婚,最終她終于得償所愿,揚眉吐氣。
還有張柏芝,旁人都無法理解,她和謝霆鋒明明是金童玉女,為什么會把自己的婚姻搞成悲劇收場,可是若是知道她復雜的家庭環境,了解她從小就被迫出來賺錢養家替娘家還無窮的債務,便能夠理解,她的不安全感和歇斯底里源自何處。
從心理學的角度角度上來說,成年后的所有性格和缺陷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匱乏里。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人的想象。
哪怕是貴為女明星,也同樣難以幸免,更何況是我等普通人,只怕是更加在原生家庭帶來的桎梏中無法動彈。
今天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一本書。
一本我看完之后,哭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書。
這本書叫做《中毒的愛》。
在這本書的序言里,武志紅老師說道:“你所有的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你那些灰暗的,一直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來自你與父母的關系。”
除了占有欲不是很強之外,我擁有書中描述的所有灰暗感受: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人際關系差、悲觀……更糟糕的還有持續反復發作的抑郁、喜怒無常、沒法信任別人等等。
雖然看起來,我是個開朗樂觀天真善良的姑娘。
那不過是因為我一直在努力假裝成正常的樣子,因為我很害怕,如果將這些負面情緒表現出來,會讓我失去所有的朋友,變得沒人愿意接近我。
而事實上卻是,當你用偽裝的一面跟人交往時,你永遠無法不感覺到孤單。
我哭了好久好久,幾乎是不能自抑地一個人坐在房間里放聲大哭。
哭完之后,很想寫一些,我之前從未寫過的話。
這些話我只說一次,以后再也不會說。
有關我的灰暗感受,以及那些過去我不愿直視的灰暗感受的來源。
從我出生起,我媽就不喜歡我,因為我是女孩子。
她從來沒有給我留下任何溫情的記憶,除了不斷地打我和罵我。
我很小的時候開始生病,這給本來就貧窮的家庭帶來了很重的負擔,為了湊夠醫藥費,所以爸爸需要出門很遠去打工賺錢。
而我媽則將她和爸爸的分離,遷怒到我的身上。
她不止一次地罵我:“你怎么不去死?如果你死了,我就挖個坑把你埋得深深的。”“早知道你是個害人精,我就不會讓你生下來。”
她說我是個害人精,嫁給誰就會害了誰,說我長得丑,不會有人要。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以為,這些都是我的錯。
我的十幾歲,永遠是灰撲撲的,穿得永遠是質量很差的衣服,頭發亂糟糟,跟班上的每個人關系都很一般,我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除了成績好,我覺得一無是處。
我很討厭自己,因為媽媽從來都不喜歡我,也從來都不關注我,在我的記憶里,我甚至不記得她有給我梳過頭發,牽過我的手,抱過我,她沒有給我開過任何一次家長會,我們幾乎沒有談過心,我有事情不會告訴她,我認為她不會關心。
后來的情況更糟糕。
我大學的時候,他們離婚了。
而離婚后的爸爸,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他和當年的媽媽一樣,把所有的錯都推到我身上。
他喝很多很多酒,喝醉了之后就沖著我大吼大叫,說是因為我,他才會一直都在外面打工,因為我,家里才會這么窮,才會留不住媽媽,因為我,他才會跟媽媽總是吵架,總是關系不好,如果不是我生病,不是我一直要上學,家里根本不會這么缺錢,他也不會總是因為忙著賺錢而忽略媽媽。
這些話,是當年媽媽罵我的時候說的,爸爸會因為她這么說而堅決維護我,而現在,他在失去了媽媽之后,卻開始相信媽媽說的是對的,我是導致他婚姻失敗家庭破裂的罪魁禍首。
對我來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么多年爸爸一直的維護,是他讓我相信,自己不是媽媽所說的那樣,才讓我能夠微弱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合理而有價值的,可是,他自己親口就否定了這一切。
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時期,感覺自己被所有人拋棄了。
我反復地在內心里不斷回想起爸媽說過的這些話,我拒絕跟他們任何一個人聯系,我恨他們,更恨自己,恨自己為什么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我,所有的事情才會變得糟糕不是嗎?
二十二歲的時候,爸爸因為長期的酗酒加上情緒不好,引發了心臟問題,然后去世。
在他去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有種感覺,認為自己是殺害爸爸的兇手。
如果不是我,他們會關系很好,媽媽不會一天到晚都發脾氣,他們不會離婚,爸爸不會酗酒,不會生病,不會這么突然就去世。
我沉默,不說話,每天都過得暈乎乎的,可是這種感受,沒有辦法跟任何人說。
我默默地穿行在無邊無際的黑暗里,惶恐著,害怕著,一夜夜地哭了一次又一次,我希望媽媽能夠在我身邊,我想告訴她,我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可是,她沒有出現過。
這么多年,我都是在這種強烈的負罪感和內疚中過來的。
可是,卻從來沒有人安慰過我,沒有人走過來跟我說,沒有關系,那不是你的錯。
我努力地從那段傷痛中掙扎出來,然后試圖去修復跟媽媽的關系。
然而我發現,她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從小到大,她對我的辱罵和冷淡給我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她依然在繼續地傷害我。
最近她做的一件事是,在我離開家后,把我的房間租了出去,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回家,就沒有地方可以住。
我跟她抗議,她的反應是,能賺點錢就賺點錢,你又不在家。
就算家里有債要還,把我的房間租出去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可是,這是她的首選,因為她不在乎我回家沒有地方住這件事,她也不在乎我會不會因此感到憤怒和受到傷害。
我哭了很久很久,終于承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她沒有那么愛我。
每次我發生任何事后,我媽媽從來沒有安慰過我,她只會羞辱我。
她說我是因為脾氣古怪才會沒有人喜歡,她說我去面試電視臺失敗是因為長得丑出不了境,她甚至要求我嫁給一個只相親見過一次的中學畢業的工廠工人,理由是,你以為像你這種條件,還能找到什么更好的嗎?
我談過的幾次戀愛,都會被我自己弄糟,我永遠在跟人歇斯底里地吵,懷疑對方不喜歡我,抓住一點點事情都大呼小叫,哭著跟人說“你不是真的喜歡我。”無論對方怎么解釋都無濟于事。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終于意識到,不是他們不喜歡我,是我從來沒有原諒過自己,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值得被人喜歡的人。
難道不是嗎?連我媽媽都不喜歡我。我有什么資格,去要求一個陌生人可以喜歡我?
前段時間,同事之間在討論性格測試,大家共同做一道測試題,測試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什么。
我測試得出的結論是“快樂”,結果大家很驚訝,以為我的結論會是“成功”,因為我看起來像是一個會不顧一切追求成功的人。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功利主義者。但是,我的一言一行,仍然在不斷地追尋著所謂的“成功”。
在看了這本書之后,我突然意識到,我只是習慣性地在通過去追求“成功”去討好我爸媽。
小時候,我從沒讓他們為我的學習操過心,成年后,也沒讓他們為我的工作操過心,我一直努力學習,爭取每次考試都考到第一,是因為,我一直在努力試圖討好我爸媽,我想盡力在他們面前證明我的價值。
在我人生的二十幾年里,我人生的所有目標都在擺脫他們給我的羞恥感,我感覺羞恥,因為我生病,需要花很多很多錢,所以爸爸媽媽不能經常在一起,所以爸爸媽媽之間糟糕的婚姻關系都是我的錯。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必須要做到更好,才能得到他們的承認,才能讓他們原諒我。
在我小的時候,我媽媽的語言和行動,讓我一直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所以我要功成名就,要有出息,要讓他們知道,養了我并不是虧本的事。
但其實不是,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是做一個幸福的,正常的,能夠感覺到開心和快樂的人,能夠去愛別人,能夠感受到別人的愛。
《中毒的愛》里說一對稱職的父母,五大基本職責是:
1, 他們必須滿足孩子物質的需求。
2, 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3, 他們必須滿足孩子對于愛、關心和溫情的需求。
4, 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情感上的傷害。
5, 他們必須為孩子提供道德和倫理方面的指導。
我終于明白,縱然,我的爸媽,是一對活得非常辛苦的父母,他們為我和弟弟付出了很多,可是這么多年,他們除了第一點,其他四點都沒有做到,他們不是一對稱職的父母,而最重要的是,這不是我的錯。
我并不是為了指責我的爸媽,我深知他們的艱難和不易,也深知他們的一生,是苦難多過享受,他們付出了所有,卻依然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安定和幸福。
我很愛他們,我能夠理解他們的迫不得已,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環境里,生存才是首要需求,而愛和溫情,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他們太忙了,他們的生活不如意的地方太多,所以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而我,只是非常不幸運地成為了那個被他們指責和怪罪的對象。
而正視這些灰暗的原因,或許就像是這本書所言,是為了“隔斷”。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我們應該努力避免這些灰暗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努力正視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去解決它,采取行動,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放縱自己。
“消除父母對你的負面影響的過程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這一過程會使你的內在力量獲得解放,使這么多年來隱藏的自我獲得解放,使你本應成為的那個個性獨特、富有愛心的人獲得解放。”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依然在哭,可是,我終于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內心的這些惶恐和不安,終于能夠在二十幾年后,可以跟自己說,請原諒你自己吧,你沒有辦法在一個孩子的時候要求她去承擔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你的存在,不是導致家庭悲劇的原因。
如果,如果,我可以穿越回到自己的小時候,我一定會緊緊擁抱住那個瘦弱的自己,告訴她,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家里窮不是你的錯,生病也不是你的錯,爸爸媽媽糟糕的婚姻不是你的錯,爸爸生病和去世都不是你的錯,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的錯。
他們是成年人,他們有責任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他們不應該把生活的不如意都發泄在一個孩子身上,而這一切,都讓那個孩子在很多年以后都無法從這種陰影中走出,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人喜歡,不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有魅力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感覺忐忑,不相信任何人,沒有辦法對別人付出愛,也沒有辦法感覺到別人的愛。
以后的人生還有很長,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而原諒自己,放下那些背負了太久太久的愧疚和自責,也許只是第一步。
幸運的是,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不再是當年那個毫無反擊之力的孩子,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跟我媽說“不”,表達我的憤怒和她對我的傷害,也終于可以坦然地讓自己接受,她并沒有那么愛我這個事實。
過去的所有陰暗過往,可以是之后的種種行為的映照,我們能夠把自己現在的種種負面情緒都歸咎于之前的不美好經歷,但是,這絕對不能成為自己一直躲在這種陰暗中的理由。
“你不應當為自己還是一個毫無防衛能力的孩子時所遭受的事情負責。你應當負責的是,現在就采取積極的措施,以求對此有所作為。”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反復揭開自己傷疤的人,把過往的不幸當成是所有事情失敗的借口,也不希望自己一直沉浸在這樣的負面情緒中不可自拔,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用一副受害者的嘴臉去應對所有的生活不如意,這并不會遭到同情,反而會讓人感到嫌惡。
這并不是讓你更勇敢,你會讓你更加怯弱。
這些年,陸陸續續看了很多書,認識了很多人,也做了一些事情,我想,我終于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沒有關系,那些事情,不全部都是你的錯,沒有關系,你不是所有悲劇的源頭,你并不是那個不值得被生下來的人。
我只想告訴自己:“對不起,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沒有保護好你,我知道你依然愛著媽媽,可是以后,我不會允許任何人再繼續傷害你。請你,再勇敢一點,你無須用妥協和自責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你本來就很好,你沒有辦法解決父母的問題,可是你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就算內心的黑暗無邊無際,可是你已經長大了,你做得很好,你接受了它的存在,請你,再勇敢一點,努力去掙脫它,努力去給自己更好的生活。你值得被人愛,值得被人喜歡,值得擁有所有美好的生活。請相信自己,你真的很好。”
也許,做到這些很難,可是,我依然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堅強和勇敢,可以穿越那些無邊無際的黑暗,而等待我的,是足夠豐盛和多姿多彩的未來。我總會變得越來越好的。我無比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