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世界上賣的最多的一種多肉,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可愛多肉?而是蘆薈,它是最為人所熟悉的一種多肉植物,養殖的歷史特別久,它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植物。
蘆薈不僅可以用來觀賞,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蘆薈的品種也非常豐富,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品種就超過400多種。
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包括庫拉索蘆薈、皂質蘆薈、中華蘆薈和木立蘆薈等品種。
養在朝南窗臺上的蘆薈盆栽,經常給光照,也能開花。
蘆薈可以在花盆中生長良好,有些品種的植株長得特別高大,大部分蘆薈品種都是特別小巧的,無論是養在小陽臺上,或者養在窗臺上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從小就知道蘆薈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植物,無論是輕度的燒傷、輕度的燙傷或輕度的曬傷,都可以用蘆薈來緩解,就是將蘆薈葉片切割下來,將葉子里面的凝膠取出來,均勻地涂抹在皮膚上,就可以達到緩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避免留疤痕。
蘆薈非常適合養在常年溫暖干燥的環境下,在室內也是能夠養得很好的,但是室內養護蘆薈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光照。
眾所周知,蘆薈屬于多肉植物,它是比較喜歡光照的,只是它的耐陰能力還不錯,但是在室內缺乏光照的環境下,它的生長速度會極其緩慢,甚至就停止生長了。
還有一個問題,蘆薈本身就是比較害怕水多了,養成室內植物之后,它對水分的需求就減少很多了,如果這個時候還經常給它澆水,那肯定會導致葉片或根莖腐爛。
將蘆薈盆栽養死的人,通常就是由于太“溺愛”它們了。比如澆水太頻繁,或者是經常澆水到葉片上,導致葉心積水。
1、溫度和養護的位置
另外一個將蘆薈盆栽養死的原因,就是由于溫度過低。蘆薈是熱帶的沙漠多肉植物,特別喜歡溫暖干燥的環境,最低的養護溫度也要維持在5~7度以上,在溫度過低的環境下,蘆薈的葉子容易凍傷,葉片邊緣處就會出現一些水漬狀的斑塊,之后會導致根莖腐爛。
蘆薈養成盆栽后,每天起碼要有三小時以上的光照,才能維持正常的生長狀態。
養成盆栽后的蘆薈,在夏天下午的時候要適當遮陰,避免過度暴曬。
養護如會的位置要維持通風透光,可以多給一些朝南或朝西的陽光,而不是養在過度遮陰的環境下,如果環境過度陰暗,它的葉子和莖都容易出現低垂的情況,莖葉會徒長,枝葉之間的間隙會不斷拉大。
當然,也要避免將蘆薈養在通風不好的地方,不要養在空調或暖氣或其他大型電器的旁邊,否則容易影響它的生長。
2、盆土和施肥注意
栽培蘆薈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栽培的盆土,蘆薈比較害怕一些過度黏重的土壤。
也要避免土壤結塊,栽種的土壤要有良好的排水性,可以在土壤中多添加一些粗沙或珍珠巖,蘆薈的根就能長得更加健壯,土壤要透氣,根部才能生長良好。
可以用到腐葉土,搭配粗沙,在盆里適當放入一些腐熟的堆肥,或緩效型的肥料。
養護蘆薈并不需要頻繁施肥,和絕大多數的多肉植物一樣,一般只需要在春夏季節,偶爾補充一兩次薄肥就足夠了。
施肥的頻率是每隔一兩個月補充一次,而且施肥的濃度要比平常少一半,不要施肥太濃,在秋末溫度降到18度以下之后,就要停止施肥了。
3、繁殖蘆薈
后期想要繁殖蘆薈也是非常簡單的,蘆薈的根莖底部會長出一些側芽。側芽的植株長到5~7厘米以上之后,就可以在春暖后進行換盆,換盆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蘆薈的側芽連帶根系直接掰開,掰下來的側枝要先晾干傷口,準備一些疏松排水好的沙質土。
過了兩三個小時之后,分開的蘆薈側枝就可以重新扦插在盆土中,土壤帶一點點潮氣,種好之后擺放在通風透光處,過5~7天之后再慢慢見光。
養護盆栽蘆薈不要澆水太頻繁,讓土壤有適當的水分就足夠了,這些側芽會慢慢長大。
4、蘆薈開花和預防病蟲害
后期可以多給一些光照,還有機會促進蘆薈開花,蘆葦的植株生長成熟之后,會在植株的葉子之間長出花梗,花梗長長地伸出來,能開出一些黃色或粉色的花朵,它的小花一串串的,觀賞性還是挺強的,一般是在春夏季節開花。
養護蘆薈很少會感染病蟲害,通常就是由于水多導致根莖腐爛,平常養護蘆薈也不需要修剪,根莖底部的葉子長得太密集,或葉子變老,可以將底部的葉片剪下來。修剪之后傷口不要沾水,避免感染真菌。
在夏天的時候,如果發現蘆薈的葉片由綠色變成紅色或橙色,那就是由于光照太強烈了,需要及時搬到稍微遮陰的地方,它的葉片就會慢慢恢復翠綠的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