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看到朋友圈有人寫到祝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讓我心生感慨,順帶著想了很多事情,和之前的一些零散思考一起總結了下,做了3個和“母親”相關的話題。
【丁克】
過去幾十年非常流行的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丁克。
的確,結婚與否,生育與否都是個人自由,一開放自由的社會理所應當應該尊重這份自由。
但我們在爭取自由的同時,也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為人妻,為人母”是人生中一份難得且寶貴的經歷,它會讓人生增加很多牽掛,很多回憶。如果一個普通人不結婚不生育,作為普通人是很難將空白下來的精力活得更加多姿多彩的。
二三十歲的年紀,人們還可以依靠年輕美貌和身強力壯等優勢到處旅游,到處社交,等到中年,身體開始變得遲緩,曾經的喜好也變得索然無味,回首發現父母離世,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時刻牽掛你的人了……
這也是為何很多曾經丁克的家庭,人到中年以后又突然想要孩子,為此不惜離婚的主要原因。男人還好,女人到了這個年紀基本就很難再生育了。
我們的確可以羨慕很多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企業家和電影明星擁有傳奇的生命歷程,他們中的很多也都是終身未婚或是未育,但這些人無疑都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他們的事業和成就如同生命延續。
反觀普通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尤其是在四五十歲以后,很容易陷入迷茫,前途也變得虛無。如果說過重的生活壓力是人生很難承受的生命之重,那么當一個人在一個社會中絲毫沒有牽掛同時也沒有牽掛自己的人,同樣也會是一個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之輕。
結婚生子的確不是人生的必選項,但古人用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結婚生子是絕大部分普通人體驗生命感悟生活的最佳選項,也是兜底選項。
一個人的確可以選擇不結婚,也不要孩子,但前提一定是你有信心,有毅力,也有能力去尋找更有意義的人生,這的確會是一條擁有獨特魅力的道路,但風霜雪雨往往只能一個人去獨自面對,靜下心來,捫心自問,這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女主內】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針對不同的事情分配好自己的精力是一件很有難度且有一定藝術性的事情。
之所以有難度,是因為普通人一旦適應了一種方法論以后,便很容易下意識地套用在其他事情上,這就是為何很多人都明白28法則,要將80%的精力花在生活中20%重要的事情上。
但現實情況在我們忙于日常瑣碎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將處理瑣事的方法論直接套用在了重要的事情上,回過頭來看才發現將大把的精力浪費在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大道理和優秀的理論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好實踐的絕對是少數。
拿生活中的事情舉例子,很多上了年紀的父母在日常買菜的過程中,可能會為幾毛錢的差價而不惜往返幾小時路程,與售貨員或商家砍價半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
也同樣是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幾十萬的理財或p2p甚至房產買賣,可能五六分鐘就做出了決定,等到塵埃落定后,又往往后悔當初的自己做決定是太過于沖動。
舉上面的例子絕對不是說買菜不要砍價,而是想告訴大家,人一旦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瑣事上,其實就已經沒有多少精力來認真思考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古人才提出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所謂女主內,那就是一個大家族的日常事務的處理,從起居飲食的安排,到迎來送往的人情,都由女主人來操持,而涉及到家庭成員和家族發展的大事兒往往由丈夫來決定。
日常瑣事需要考慮的角度往往是短期利益,背后的邏輯和方法論自成體系,人生大事需要考慮的角度往往是長期利益背后的邏輯和方法論也自成體系。與其讓一個人在兩個不同的邏輯和方法論之間不斷轉換,倒不如讓人各司其職,專精于同一邏輯和方法論,這樣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小事兒精明大事糊涂的現象出現。
因為古代的主要勞動力是男性,所以才會設定為男主外女主內,現代社會男女在工作上已經沒有多少差異了,所以夫妻之間的分工。也沒有必要完全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設定劃分,但最好提前做好分工,如果日常瑣事主要由一方做決定,遇到重要的事情就一定要聽取另一半的意見。
【婆媳關系】
婆婆和媳婦,一個是已經成為母親的人,一個是將要成為母親的人,按理說應該很有共同語言和理解才對,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家庭的婆婆和媳婦關系很難處理好,以至于很多女性在相親的時候都會提前聲明一定要跟婆婆分開住,一些男性母親早逝反而還成了有競爭力的條件。
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分析過婆媳關系,以及為何會出現婆媳矛盾,除了二人自身的原因,同時也將身為兒子和丈夫的當事人拉進來進行“批判”。
但這些分析往往都忽略了一個更為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公公。展開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另外一個“母親”群體經常出現的煩惱,那就是更年期。
很多人將其歸咎于激素和外界壓力,這個原因的確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部分母親生完孩子后,都會全程陪伴孩子成長到高考,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成績,這些瑣事幾乎占用了母親大部分精力。
當孩子考上大學展翅高飛后,之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所形成的慣性會讓很多母親感到不適應。一日三餐不用再焦慮如何變著花樣做了,關于中高考的新聞也不再關心了,表面看是壓力小了,但如果空閑下來的精力處理不好,就很容易形成所謂的沒有存在感。
誰也無法小覷十多年形成的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
如果這個時候不處理好,就會為之后的婆媳矛盾埋下隱患,當一位焦慮的母親無法在丈夫身上尋找到存在感和安全感,往往會試著從兒子身上找補回來,這就導致婆婆跟兒媳婦成了競爭關系,婆婆會通過各種瑣事來試探這個曾經讓自己付出那么多的兒子,是否還在乎自己,是否真的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細心觀察生活會發現,如果一個家庭中的公公有主見懂浪漫,與婆婆的感情恩愛如初,婆婆根本就不會去跟兒媳婦搶兒子,彼此都會很和諧。
女人對男人的要求真的不高,一年365天中,只有情人節、結婚紀念日、和生日這幾個屈指可數的節日需要男人主動計劃好搞搞小浪漫,讓平淡的生活多一些色彩和樂趣,那么接下來的300多天中女人回報男人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體貼,經濟學角度看都是劃算的事情。
但即使是是這樣,很多80后和90后父輩也不屑于去做,一句“老夫老妻”就搪塞掉了生活中絕大部分可以閃光的浪漫細節,因此80后和90后這一代,也是婆媳矛盾問題最突出的一代。
物質大潰乏的歲月,讓很多父輩們無法也無意去理解學習稍高一些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一種無奈。
生活中,很多類似的問題其實都是背后另一個因素日積月累形成的,如果我們只看表面,很容易被外在的假象迷惑住,相親的時候了解對方父母情況,尤其是感情狀態就很重要。
夜已深,母親節快過完了,再也沒機會說出口的祝福堵在心中,壓著喉嚨……
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