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可能是因為一次考試沒考好,也可能是因為跟小伙伴發生了矛盾。
孩子跟成年人不同,他們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忍不住發脾氣。
這時作為家長,你該怎么辦?
有的人會說,熊孩子打一頓就好了。或者以暴制暴恐嚇孩子說:“別鬧了!老實點!”
但是這樣做也許能唬住孩子一時,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叛逆得更嚴重。
也有家長覺得只要孩子不是不太過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
可是如果孩子的負責情緒不處理,堆積壓抑在心里,會引來更大的爆發。
其實孩子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父母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也不難,只要牢牢記住三句話:
?第一句,“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當家長對孩子說出這句話,其實是告訴孩子,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因為孩子憤怒的背后一定隱藏著某種需求,孩子生氣,沖家長發火,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和恐懼經常是同時出現的。憤怒往往伴隨著恐懼,其背后隱藏的是對愛的渴望。
比如,當一個孩子沖著家長怒吼:“行了,我就是什么都不如弟弟,你們永遠只看到弟弟的好!”這就意味著,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一方,感到委屈和憤怒;而更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擔心父母不夠愛自己。
而如果家長不明白這一點,看不到孩子內心的需求,而是反過來批評、教育孩子,那孩子就會受到傷害。他后來可能會出現這幾種結果:
第一是覺得向家長表達情緒得不到理解,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獲得家長的愛,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努力了;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證明家長是愛自己的,有可能通過各種破壞性行為來引起家長對自己的關注。
再一種結果是,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怨恨,將來再次爆發,越來越嚴重。
所以在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應該首先要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同時用心覺察孩子在這情緒背后的需求,而不是生硬地壓制或者枯燥地說教。
?第二句話:“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是,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并向孩子道歉。
這可不是向孩子示弱或者妥協,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理解和關心他們。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大人在孩子面前,必須保持絕對的權威、不能認錯,所以就盡力掩蓋自己對待孩子時的錯誤。
那這樣的后果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帶給孩子的傷害越來越深。
具體的傷害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是孩子將來可能老覺得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容易妄自尊大,過高估計自己,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對別人則總是持懷疑、否定的態度。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會屈從于家長的觀點,認為自己真的不行,老是不對。那慢慢地他就容易變得很壓抑、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社交上就不敢主動。
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對孩子都會產生很大的傷害,所以家長應該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并向他道歉。
?第三句話:“對不起,讓你誤會了,我的本意是……”?
其實孩子都明白,家長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
比如,常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不讓孩子干這干那;或者侵犯孩子的隱私,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還老是以為自己是在關心愛護孩子呢。
所以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生氣、發火,需要想想,這很可能是自己的言行無意中傷害了他們,應該及時道歉、解釋、澄清,消除誤解。
當孩子理解到家長并不是不愛自己,只是在愛的表達方式上沒有注意,那么他們的情緒就會得到正確的處置,也就不會造成家長擔心的、產生心理上的傷害了。
下次碰到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妨試試跟孩子說這三句話吧!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再處理問題就會事倍功半,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