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靈魂伴侶的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里——你認識那些家具,認識墻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里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里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本文由佳易博覽出品
2018年11月17日晚上,第55屆臺灣金馬獎頒獎晚會,張藝謀與鞏俐又見面了。
一個臺上,一個臺下。
張藝謀,國寶級大導演,第一次被金馬獎提名,第一次捧走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而鞏俐,是本屆金馬獎評審委員會主席。
張藝謀的獲獎感言,字里行間,充滿著感恩、感激、感謝之情。
此時,鏡頭給了臺下評委席上的鞏俐,含淚鼓掌,以示祝賀。
從1987年拍攝《紅高粱》算起,31年走過,兩人未能終成眷屬。
昔日的愛戀之情,在時間的演繹中,變成“哥們”,變成親情,也不失為一種升華。
萬千浮華身邊過,唯有真愛暖人心。
這,是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
而張藝謀,在鞏俐的青春記憶里,是一座永遠繞不過去、擱淺一輩子的城。
一
【每一份遇見,都是天意】
1986年,鞏俐是中央戲劇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
一次,中日兩國,合拍一部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視短片。
經嚴格篩選,鞏俐等五名女生,脫穎而出。
據說,選中鞏俐的理由——
長相一般,但很有表演天賦。
進組后,有人對這五名女生,進行外型再造。
其中有位,要求剪去留了多年的長發。
輪到鞏俐,要求拔去難看的虎牙。
此時的鞏俐,發揮出山東大妮的真率——
我要用本來的自己,參與演出。
對方毫不客氣——
選中你僅僅是因為你的表演有一定的底子,但是還沒輪到你來擺架子,像你這樣的人多的是,不愿意的話我們另外找人!
鞏俐直言——
對,我承認我自己長得很一般,像我這樣的人是很多,但是正因此我才更要保留住屬于我自己的東西!如果都用同一種審美眼光把我也打造得與眾人無二、同一種模式,這樣才能讓我參加演出,我寧愿放棄這次機會!
眾人驚呆,一個大二女生,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如此放言,真是奇葩!
那是八十年代,學生大多是“溫順的小綿羊”,敢于說出自己意見的人,絕對另類!
但鞏俐說了,最終也得到了那個角色。
只是片酬,僅為別人的三分之二。
那沒關系,從此,鞏俐開啟了她的“自我認知”。
多年后,她感悟——
一定要學會拒絕一些東西,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
此時,想到索羅亞.羅蘭剛出道時,也被要求修改高高的鼻子。
一個“不”字,巨星之路開啟。
異曲同工。
據說,“拔牙事件”成了影視圈茶余飯后的花絮。
由此,引起了張藝謀的關注;
由此,鞏俐的身影,出現在電影《紅高梁》的劇組中……
二
【每一種陪伴,都是人意】
1988年2月12日,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
這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
張藝謀的名字,享譽國際影壇;
女主角鞏俐,星光燦爛。
但伴隨著掌聲的,還有爭議。
鞏俐,出身于傳統家庭;
當時的她,還是一個二十余歲的未婚姑娘。
朝夕相對,因戲生情,張藝謀與鞏俐相愛了。
可張是有婦之夫,有患難妻子肖華,有愛女張末。
人性的欲望很深,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但愛情,猝不及防地發生了。
張的成熟與情懷,對電影的熱愛與執著,深深吸引著鞏俐。
她寫給張的信,火辣辣的,義無反顧——
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
小楊到學校打了我。鬧過之后,現在校園里都在議論這件事,大家猜測我外面有人,也有人猜到了你。聽說系里要找我談話,我已做好了準備,等他們來找我,我就向他們說清楚。他們能理解更好,不理解我也不在乎。我認為,只要把事情說清楚了,也就沒人敢動我了……
我認為人要活的自在,要勇敢地去追求幸福、愛情,你應該得到幸福和愛情……我想結婚,我希望能得到答復,我期望上天賜給我幸福……
鞏俐,面對著千夫所指,被譏為“第三者”。
為了逃避,為了再續緣分,張藝謀與鞏俐接拍《古今大戰秦俑情》,飾演一對情侶。
實際上,那根本不是張的風格。
但因為愛,所以愛。
據說,在此期間,張藝謀不小心被車撞了。
鞏俐心急如焚,徹夜照顧。
終于,“緋聞”以張藝謀離婚告終。
至此,鞏俐成為張藝謀電影中的御用女主角,部部堪稱經典。
1990年,《菊豆》,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1992年,《秋菊打官司》,獲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
1994年,《活著》,提名戛納電影節、英國電影學院獎。
1995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
從《紅高粱》到《搖啊搖,搖到外婆橋》,8年間,張藝謀與鞏俐,創造了無數傳奇。
外媒一致認同,鞏俐是東方女性的代表。
90年代的中國,風傳著一句話——
西方人說起中國,都知道三樣東西,天安門、長城和鞏俐。
電影《活著》最感人的片段
有人說,如果鞏俐沒有遇到張藝謀,那張藝謀就不是今天的張藝謀;
而鞏俐,也許成不了如今的鞏俐。
依我看,凡事,都是互相成全,獨木不成林。
三
【癡愛的人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鞏俐,出生于1965年;
1995年,她30歲,想要一紙婚書。
女人,總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愛,需要很多很多的安全感。
在鞏俐看來,本以為水到渠成的婚姻,
在張藝謀面前,卻成了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鞏俐親自對張挑明,我要結婚。
結婚?我從來沒想過。
于是,鞏家派來鞏俐哥哥,作為特使親自見張,說明利害。
結婚不就是一張紙嗎?你為什么非得看重這張紙呢?
張藝謀,輕描淡寫。
也許,他的閱歷,讓他知道相愛容易相處難。
至此,鞏俐死心。
謝謝你的絕情,讓我無可留戀。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殺青,兩人分道揚鑣。
1996年2月15日,鞏俐與英美煙草公司亞太區總裁黃和祥,結婚。
癡愛的人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聞知此事的張藝謀,心潮幾多澎湃?
2012年5月,經黃和祥證實,兩人已離婚三年。
無子女,無財產糾割,婚姻不在,再見仍是親人。
鞏俐,走出圍城。
而張藝謀,也娶了小他31歲的陳婷。
2001年,長子張壹男出生;
2004年和2006年,次子張壹丁和女兒張壹嬌出生。
兒女雙全,其樂融融。
四
【每一種相知,都是心緣】
2005年,張藝謀籌拍《滿城盡帶黃金甲》,
找到鞏俐,希望她出演皇后一角。
當年,兩人相戀,張曾向鞏俐許諾,讓她做一回女皇。
承諾,就是欠下的債。
在張的心頭,這債,未免太沉重。
八年的青春,因一紙婚書,
刀刀入骨,不堪回首。
如今,張藝謀終于有機會,兌現承諾。
真愛,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關心與照顧,它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嘩眾取寵的行動,只有在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樣平實,那樣堅定。
發布會那天,鞏俐淚流滿面,情不能已。
彼此心中,對方從未離去,只是變換了相處的方式。
張坦言,現在的我,與鞏俐就是哥們。
此時的鞏俐,四十歲了。
四十不惑,閱歷已教會她,更懂得愛惜自己。
她坦言——四十歲比二十歲美麗兩倍。
我覺得自己有點透支了,電影的宣傳任務之后,我要回家好好地休養一陣子,沉淀一下自己,給自己好好充電。
那又如何充電呢?
就是按照自己內心的節奏過生活,然后你就發現自己休養生息,積聚能量,不一定非要做什么功課,我很喜歡讀一些傳記。
是啊,電影,畢竟是來自心靈的,不是來自機器。
2014年,張藝謀導演的影片《歸來》,鞏俐飾演女主角馮婉瑜。
從頭到尾,她都輕聲細語、平淡如茶,卻讓人感覺渾身是戲,回味無窮。
她成功做到了“不出一聲,卻滿耳皆是吶喊控訴”。
后來,《歸來》在戛納參展,鞏俐再次見到張藝謀。
擁抱瞬間,鞏俐雙目泛紅。
影展結束,鞏俐哭得很兇。
媒體問她,為何一再落淚。
因為今晚讓我很感慨,真的很難忘。
那是,他們不在一起的第19年。
人生,有幾個19年?
對于鞏俐的成功,張藝謀曾說——
她貴在尊重自己,絕不聽人擺布,而有些演員為追求名利,結果反而丟失了自己!
今年的金馬獎頒獎晚會,有記者采訪張藝謀。
針對獲獎影片《影》,張指出——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本身具有極其復雜的成分……
有意無意間,心照不宣。
有人說——
遇見靈魂伴侶的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里——你認識那些家具,認識墻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里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里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張藝謀與鞏俐,是否是靈魂伴侶,我們不得而知。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歲月悠悠,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