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茫然變成坦然,把征途變成坦途
最近在朋友家聚會時,發現她的孩子不像以前一樣抱著 ipad 不撒手,而是在玩一種叫做“數獨”的游戲,非常癡迷。
朋友說,孩子最初知道數獨,是通過《最強大腦》的胡宇軒:
胡宇軒從 6 歲開始練習數獨,在小學時考上了育才學校中科院實驗班,只上了 4 年就跳級,初中上了 2 年,現在在北京第八中學少年班,12 歲就讀高一,還被清華大學錄取。
直到現在,他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練習數獨。
無獨有偶,重慶高考狀元劉之銘也是數獨的深度玩家。
2017 年,劉之銘以數學 149 分,總分 671 分拿下文科狀元。
她對記者說,高中三年,她沒上過補習班,課外生活最大的愛好是玩數獨,以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實,乒乓球大魔王張怡寧的愛好之一,也是數獨,而國際象棋女子冠軍侯逸凡,更是廣為人知的數獨高手。
那么,為什么高智商的人,都癡迷于數獨呢?
數獨越玩越聰明,
讓孩子在游戲中成為學霸
數獨,是種邏輯性非常強的數字拼圖益智游戲,被稱為“思維的樂高”。
它的規則非常簡單、容易上手,可玩起來卻非常容易上癮。
這看似簡單的“填空游戲”,可以打造一個非常強悍的大腦:
每填一個數字,都需要邏輯推理,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力會得到有效訓練,從而使人養成愛思考、愛分析的習慣。
它還能練就孩子銳利的“鷹眼”:在練習數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觀察規律、找到突破口。所以孩子的數字敏感度和觀察力都能得到明顯提高。
數獨也能磨出孩子鋒利的“豹爪”: 想要解開一道數獨題,需要 10 分鐘左右,它不僅能訓練孩子的耐心、細心和專注力,還能解決孩子粗心馬虎、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數獨更可以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孩子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好奇心,讓孩子自發性地去學習它,而數獨恰恰可以引導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數獨也能夠增強孩子的大局觀:由于解數獨題時,需要全局視角去觀察布局,所以,能敏銳地把握系統和局勢,學會“全盤把握”。
孩子、大人都能玩,
練就靈活的大腦,受益終生
數獨除了能夠練就“學霸大腦”,它還會像小提琴、鋼琴和畫畫一樣,成為陪伴孩子終生的愛好:
小時候玩數獨,是為了培養對理科的興趣和增強思維能力;
長大后,數獨提供一個讓抽離煩擾世界的放松方式,很多人把它當做一種清理思緒、激活思維的日間游戲,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平靜感;
對老年人來說,數獨還能幫助抵抗阿爾茲海默癥。
但是,并非每個人都能有如此幸運,能夠遇到數獨,可小魚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幸運兒。
她是數學滿分學霸
也是混跡小說、電影、音樂圈的斜杠女青年
小魚老師從小就是很多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身上有很多令人羨慕的經歷:
超級數學學霸、前學而思最受孩子歡迎的數學老師;
初中奧數競賽一等獎,高考數學滿分,大學數學更是次次滿分通過;
她輔導的學生,獲得過世界級頭腦奧林匹克競賽冠軍,刷新了中國隊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除此之外,演話劇、寫舞臺劇、寫小說、出原創音樂專輯等等,小魚老師樣樣不落。
所以,朋友們都戲稱她為“斜杠女青年” —— 既玩得轉數理化,也撐得起文藝范兒。
而小魚老師神奇的數學之旅,都源于她小學時偶然遇見的數獨,帶她打開了一扇興趣的大門。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小魚老師第一次在一張廢報紙上發現了數獨,本來只想試一下,結果一玩就停不下來了,一定要把所有空格都推理出來才肯罷休。
自此,數獨就成為了小魚老師學習數學的“超級外掛”。做數學題可能很討厭,做數獨題卻很好玩。每填一步,都要推理分析,而過程中用到的,都是數學思維。
順著數獨的軌跡,小魚老師愛上了數學。帶著數獨培養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強大的數感,她的考試成績也一路開掛。
現在,小魚和她的全碩士團隊花了三年心血,拆透了上萬個數獨,第一次研究出了如何用數獨來訓練數學思維的系統方法論,打造了一套能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數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