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我國古代中醫圣賢揭示出來的一種規律:因太陽與地球位置的變化,其引力使人體的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有興有衰。子和午時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流”、“注”兩字,表示運動變化的概念。子午流注就是時空和運動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理論在傳統生命科學的體現。子午流注自古以來多用于針灸和藥物歸經。
一、子時(23點至1點)
此時膽經最旺。中醫理論認為:“肝之余氣,泄于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于膽。氣以壯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祛,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由此可見膽的重要性。有些人隨便切掉膽是輕率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1至2小時入睡者,晨醒后頭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而變濃結晶,猶如海水中水分蒸發后鹽分濃而曬成鹽一般,形成結石一類病癥,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而“膽怯”。此時的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二、丑時(1點至3點)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盛的丑時完成。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丑時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此時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三、寅時(3點至5點)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憂為強烈。
四、卯時(5點至7點)
此時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足的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此時有利于排泄。
五、辰時(7點至9點)
此時胃經最旺。人在7點吃早飯時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旺,會出現嘴唇干裂或生瘡。此時有利于吸收營養、生血。
六、巳時(9點至11點)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才是紅潤的。唇白標志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志寒人脾經。
七、午時(11點至13點)
此時心經最旺。“心主神明,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
八、末時(13點至15點)
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送于脾。小腸經在末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有利于吸收營養。
九、申時(15點至17點)
此時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嗽,且咳而遺尿。有利于泄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十、酉時(17點至19點)
此時腎經最旺。“腎臟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的階段。
十一、戌時(19點至21點)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興旺,可清楚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
十二、亥時(21點至23點)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經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修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通過上面講解每日12個時辰與人體12條經脈的關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則是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從亥時(21點)開始到寅時(5點)結束,使人體細胞修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隨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住靜,是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和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而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良是一樣的道理。
植物白天汲取陽光的能量,夜里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里可聽到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于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里睡覺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地衰老或者患病。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陽面前小如微塵,“與太陽對著干”是愚蠢的選擇,遲早會被太陽巨大的引力摧垮。這是客觀真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