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開,不少人的生娃焦慮也來了。80后陷入一場拉鋸戰,“生吧,養不起,不生吧,一個娃又感覺太孤單”。父母卻又歡呼雀躍,邊鼓敲得震天響,更有50后長輩許諾,生下二孩獎勵10萬元。生還是不生,難做決定。
1月6日,華西都市報收集了諸多“過來人”的建議——要二孩不光是錢的事兒,夫妻還要先過“六道關”。比如老大關,據山東青島市一所小學四年級擔任班主任的王老師說,前段時間,她發現班里有七八個孩子經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后來找了個孩子一問才知道,他們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比這更嚴重的事情,在單獨二孩政策開放后就出現過。
“反弟弟妹妹聯盟”莫當兒戲
斯涵涵
不僅反對父母生二胎,還搞了個“聯盟”,恐怕大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真是“人小鬼大”。
在很多大人們的眼中,這種聯盟不過是小孩子們的游戲,看過即忘。然而,太多的事實告訴人們,大寶的反應早已超出了家長們的預料,有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棄二胎,懷孕媽媽含淚流產,也有提出加大財產分成的……種種情狀令人瞠目。
希望被重視、被寵愛是人之常情,況且我國長期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處于家庭中心,享受幾代人的溺愛嬌寵,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狹隘心理,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分享。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弟弟妹妹心生恐懼,害怕“父母不再愛我”,故而將滿腔怒火撒到二胎身上,把這個尚未出生的弟弟妹妹視為敵人,“反弟弟妹妹聯盟”自然生成。
“反弟弟妹妹聯盟”也是輿論過度反應的結果。二胎政策放開以來,生還是不生?無數中國家庭在天平的兩邊游走,難做決定。與此同時,大寶的不解或不平則被過度放大,從”把弟弟扔河里”到“死給你看”,一些家長拍攝上傳的視頻以及熱議,無形中放大了這種負面效果。孩子年幼,心智尚不健全,需要平和的情緒安撫和良好的環境引導,而熱炒這類新聞會從反方向刺激孩子,形成潛意識的模仿效應和“錯覺”。
事實上,“反弟弟妹妹聯盟”也不乏積極因素。長期以來,家長把孩子看作私有財產,是而沒有把其當做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平等對待,更鮮少尊重其合法權益,“反弟弟妹妹聯盟”折射出孩子權利意識的覺醒,此乃法治社會的根本。其二,獨生子女“不善與人交往,缺乏友愛和協同合作精神、孤僻”的特點常被大人憂慮,現在從“聯盟”中尋找“同仁”,獲得安慰和支持,或許是其正確看待他人、了解社會的一個開端。
因此,“反弟弟妹妹聯盟”不必簡單批評,而不妨因勢利導。既然同學之間都可以相互取暖,血濃于水的同胞手足應該更勝一籌。可以借機告訴大寶,弟弟妹妹的到來會帶來家庭的歡樂和“好處”,爸爸媽媽的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一份手足之情,而以此告誡“離家出走”是極端錯誤和危險的,“扔河里”更是法律和人倫親情絕對不允許的。
身體關、成本關、保姆關……二胎之路上關卡重重,而老大關更是不容小覷。人類學龐大蕪雜,生育二孩牽涉到個體、家庭和社會的諸多方面,需要孩子、父母和社會充分做好準備,既要算好經濟賬,也要做好親情平衡賬,既要看到二胎的煩惱,也要看到勞累過后的幸福。
“反弟弟妹妹聯盟”莫當兒戲。引導適宜,處理得當,小則利于家庭和諧,減少“養育”成本,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大則有利于重塑守望相助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價值觀,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END-
2015TOP熱文回顧
點擊↓↓↓
熱點丨一道高考作文題為何引發網絡論爭
閱卷名師講高考丨“高考萬一腦袋一片空白”怎么辦?有什么萬能素材嗎?
狀元談丨高考語文148分,她說:語文從來就是一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高考現場丨高三老師最后叮囑:“高考等待發卷時應該做些什么?”等19個考場超常發揮技巧
溫馨提示:公眾號的評論功能開通啦!
將屏幕拉到結尾,點擊右下角,就可以寫評論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