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記者 毛麗萍 鄭春平
學者觀點
河村隆之的言論不是個人行為
對于河村隆之的謬論,朱成山表示:“市長先生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將會影響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正確的歷史認知。同時,也反映出你對歷史事實的不尊重,對仍然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遺屬們的不尊重,更是對曾經受到日本侵略和加害的南京市民們不友好。”
據介紹,該信在網上公開后,數小時內,上千人轉發,“這不是‘作業’,我們正在和日本友人聯系,請他們把這封公開信發到日本網站,尤其是知名網站,讓更多的日本人民知道真相,了解歷史。”朱成山表示。
昨晚,當朱成山獲悉南京市暫停與名古屋政府間的官方交往后,表示支持。朱成山說,這種“暫時中斷”兩市之間官方交往的做法,是維護歷史、維護真相的一種態度,“河村隆之是名古屋市長,他的言論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職務行為,由于他不尊重歷史,不正視兩市人民的友好感情,這種結果讓人非常遺憾。”
同樣,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也相當憤慨:“這么多年來,日本右翼一直妄圖通過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從而掩蓋侵華日軍對南京、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達到美化侵略戰爭的目的。但事實上,這段歷史是鐵的事實,國際社會早有定論。”
幸存者憤慨
憑什么這樣歪曲歷史?
河村隆之的謬論,目前在微博上已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強烈抗議。“絕大部分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青人因教科書原因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殺,假以時日估計連否認的聲音都沒有了,以后再提南京大屠殺,當會‘友邦驚詫’了。”網上“嚴重抗議”“抗議到底”的呼聲更是一個接一個。
相比之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們被“刺”得更深。昨天,在南京大屠殺中,一家7口被害的幸存者夏淑琴非常生氣地告訴記者:“我的家人死得多慘啊,我身上還殘留著刀疤呢,他怎么就可以這樣亂說……我要抗議,我還要告他,當年南京被日軍殺了幾十萬人,可是他們至今還不承認,這太不應該了,我要告他。”幸存者佘子清說,河村隆之是純粹地抹黑歷史,有可能的話,他非常想與河村隆之當面對話,警告他不要亂講亂說,“歷史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友好下去。”幸存者李高山、程云等也非常氣憤地質疑:河村隆之,你到底有沒有良心,憑什么這樣歪曲歷史?
新聞鏈接
南京與名古屋
名古屋是日本中部的經濟中心,愛知縣的首府所在地,是日本主要的工業中心和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之一,豐田汽車公司等著名跨國公司總部設于該市。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此舉行,賽后中國隊把美國乒乓球隊請到中國,為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走出關鍵一步。因此,名古屋被稱為中國乒乓外交的發源地。
1978年12月21日,南京與名古屋簽署了締結友好城市協議,成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以后兩國間的第一對友城。當天,名古屋市政府還把一條新建道路命名為“南京大路”。1980年南京贈給名古屋一對華表,并先后贈丹頂鶴、揚子鱷、鹿牙獐,兔猻等名貴動物各一對。名古屋市先后回贈了棕猩猩、達依安那猴、山魈各一對,長頸鹿兩對,其所贈的櫻花栽種在北京東路和雞鳴寺路,已成為南京一景。
專家批駁河村隆之的奇談怪論
否認史實
河村隆之在20日的談話中表示:“1937年‘南京事件’(日本針對南京大屠殺的表述)發生時,正常的戰爭行為是不可否認的,這也是比較遺憾的事情,但所謂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
駁斥
朱成山稱,多年來,南京市曾經在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在內征集和保存著大量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人證、物證和歷史檔案(含文字、音像)資料,清楚地說明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的客觀存在。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同盟國南京審判軍事法庭對甲級、乙級和丙級戰犯審判過程中,均涉及到南京大屠殺的調查和認定,都曾經對南京大屠殺有過歷史的定論和法的定性。雖然時隔多年,但至今不容許否認和抹殺。
荒謬邏輯
河村隆之的父親曾作為侵華日軍的士兵參與了“南京大屠殺”。河村自稱曾經從他父親那里了解到“在中國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因此他稱:“如果在8年的戰爭中發生過像‘南京事件’這樣的事情,中國人為什么還會做出(像父親所說的那樣的)熱情接待的事情呢?這是不可理解的。”
駁斥
朱成山在抗議信中指出:“你作為日本名古屋市長,以自己的父親戰時體驗的傳言為依據,多次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我認為這是極其荒謬的。作為侵略加害者的后代,理應就父輩當年曾經參與侵略戰爭,戰后南京人民對其寬大處理感恩于心,代表父輩對加害地的民眾真誠地道歉。可你卻反其道而行之,簡直不可理喻!”
倒打一耙
河村還宣稱:“對于這種一直因無法判明實情的事情,有如芒刺一樣,使雙方的交往始終處于不順利的狀態。應該在南京組織關于這段歷史的研討會。”
駁斥
據朱成山介紹,中日兩國關于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
“日本歷史學家洞富雄、藤原彰、吉田裕等諸多日本學者多次來南京,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與中方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多次召開過有數十名日本教授學者參加的南京大屠殺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別是近年來開始的中日雙方歷史問題研究中,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其中的課題之一,市長先生怎么會無視這些實際,妄言至今沒有開展研討呢?”朱成山說。
微博挑戰
南大教授發微博公開挑戰名古屋市長
愿在任何場合就南京大屠殺的基本史實進行公開辯論
“我向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發出公開挑戰: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任何旁聽人數,就南京大屠殺的基本史實進行公開辯論!”昨晚8:52,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張生發了這條微博,迅即引來諸多網友的支持和轉發。
歷史真相有必要公開討論
之所以要進行“公開挑戰”和“公開辯論”,張生接受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既然河村是在公務接待場合提出對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質疑,那就很有必要公開討論一下,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作為一名學者,張生長期從事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新著100多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也即將于今年4月份問世。“鐵證的認定來自三個方面:加害者日本、受害者中國,還有第三方的史料。目前,這三方的證據研究者都已大量掌握,完全可以拿到公開場合對河村隆之一類的謬論作公開反擊。”
另一方面,張生表示,公開辯論也有利于幫助對歷史文獻不了解的人,作出公正的判斷。“作為一名普通的歷史研究者,我與河村沒有交往,但是網絡和微博無國界,如果有此機會,我愿意就此與他進行公開的討論。”
暫停官方交往非常必要
昨晚,南京宣布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間的官方交往,張生也通過自己的微博第一時間轉發了這一消息。他對記者說,南京與名古屋市結成友好城市已近34年,歷史非常悠久,“以南京在中日關系中的敏感性,當初確立這樣的友好關系,應該說,雙方都是有勇氣和遠見的。表達了正視歷史、和平友好的愿望。但是很遺憾,河村顯然有負于這一美好的初衷。”
對于南京市政府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作出暫停官方交往的嚴正表態,張生坦言“非常必要”,“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沒錯,但必須是在正確的歷史認知和原則基礎上,而不是‘求’誰當朋友。更重要的是,在雙方相處的過程中就很多問題達成共識,這才能有利于達成友好而可預見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