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女士的女兒在杭城一所熱門民辦初中就讀。
“她的成績不錯,發揮最好時進過年級前20,一般的話在班里第10名左右,中考(微博)發揮正常的話前三所沒問題。”吳女士說,女兒放棄的是前八所的一所學校,保送生的總成績出來之后,女兒的排名不是很靠前。“輪到她時前三已經選完了,她就放棄了,還是比較果斷的。”
吳女士說,雖然女兒主意已定,自己還是覺得可惜。
“她放棄的那所學校比較老牌,也不差的。她成績有波動,我最擔心的是她中考發揮不穩定。往年我一些朋友小孩的情況,中考發揮通常都會比平時成績差一點,失常的也不少。你說萬一考不好,連這個保送的學校都進不了,還白白多復習了一個多月,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好在女兒的堅定和樂觀讓吳女士逐漸放寬心:“她心態很好,我也問過她萬一考不好怎么辦?她說,她就是想要盡自己的能力試試,讓那些選了保送卻沒進自己心儀學校的同學看看。”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沒告訴她,但自己心里一直覺得不舒服,可能對現在小升初的家長(微博)來說也能借鑒一下。”吳女士說,她有點后悔讓女兒讀民辦。
“女兒就讀的小學是很普通的公辦,但成績很好,當時公辦初中來摸過底,跟我們說可以進實驗班。如果成績一直保持前列,保送前三所肯定沒問題。最后我們還是選了民辦,當時搖號沒搖進,是自己考進來的。多少難考啊,她小學班里就她一個考進。有幾個小孩當時成績和女兒差不多,后來都進了公辦,我也一直關注著,初中全區模擬考成績都不如女兒,但聽說大部分保送進了前三所。”吳女士嘆了口氣說,現在真是很為女兒遺憾啊。
女兒果斷放棄,父母深感可惜
說起女兒放棄保送資格,高女士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雖然不是前三,但也是排在很前面的高中。最后一個月,其實就是不斷地重復練習,沒有太大意義,我和她爸都反對題海戰術。我覺得當時小孩可能也受到虛榮心影響,排她前面的一些小孩都放棄了,在那種情形下,她也做了放棄的決定。班里有個男孩成績非常好,因各種原因只能保送前八,老師們都以為他會放棄的,沒想到他卻堅定地選了保送。看得出來女兒后來有點后悔。”高女士說,女兒在一所優質公辦初中,各方面都比較不錯。
“我們可能算那種太過隨意的家長,從來沒有要求小孩一定要怎么樣,從來沒去上過學科輔導班,只給她找過一個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練習口語,因為她喜歡。有時候看她整天做卷子,還會鼓勵她休息,不要做了。保送之前也沒特別給女兒做思想工作,一切都比較隨意。老師也覺得女兒成績不算特別穩定,有一次模擬沒考好,放棄保送不是很明智。中考畢竟有一道分數線,有不確定性。”不過,高女士說,那些糾結都是過去式了,她現在想不好的是要不要女兒試試國際高中。
“我們比較糊涂的,杭外劍高考(微博)試,考試時間也錯過了。前幾天知道十四中有個中美合作班,女兒心思又有點活絡絡了,小孩子么,都討厭考試。”高女士說,自己比較認可外國的教育,她覺得外國的教育方式對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思維能力更好。
“以后想去美國讀書,就是時間點沒想好,進重高機會更多一些,可以出國也可以參加高考。女孩子么又舍不得讓她太早一個人出去,商量一下覺得國際班不錯,在十四中和師大附中兩個國際班糾結啊。”
孩子放棄前八保送資格的張女士最近也在糾結是中考還是國際高中。
“孩子綜合素質很好,考考么前三沒問題的。不過以后也決定出國的,這次沒做任何準備,去上師大國際高中裸考的,成績很不錯,老師來電話催了好幾次,這幾天就要決定了,要不要去讀呢?”張女士仍在糾結。
放棄后,孩子又有點后悔
昨天早上7點不到,Lizzie已經吃好早飯,準備去學校自習,備戰中考。
Lizzie是杭城某優質公辦中學的初三生,如果不是之前放棄前八所重高的保送資格,這會的Lizzie,應該跟很多保送生一樣提前學學高一課程,或者給自己放個“小假”,看點輕松的課外書。
上周六,是今年重高保送生測試的日子。今年前八所重高的保送生比例由去年的35%提高到40%,8所省一級重點中學共計劃招收保送生2234人,比去年增加284人。
保送生比例的增加,從另一個角度說,今年通過中考上前八所的名額少了,一些學校透露,今年放棄保送的學生比往年少了一些。
不過,仍有一些同學,曾有保送資格,卻因為選不上心儀的學校,和“保送”打了個照面后,揮手作別,繼續投入中考復習。
放棄保送,需要一定勇氣。這些孩子,有著什么樣的想法?他們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選擇,又是怎樣一番感想?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潛力,表現在不同的方面,中考是現在社會相對于讀書這么一個相對公平的一個競爭平臺,也是對于我們這些青少年人生的第一次篩選和分層,有人喜,有人悲,很殘酷,很現實。”談起對中考的看法,Lizzie這樣回答。
Lizzie在杭城一所優質公辦初中讀初三,她放棄了前八所的保送。說起保送,Lizzie很坦然,還帶點戲謔。
“前一段時間,學校根據申請保送的同學三年來大考的綜合成績以及一些榮譽加分進行了綜合排名,確定保送生。我認識的一個‘奇葩’,文化課一般,但是科技類的獎項很多,保送加分接近封頂了;還有同學獎項還沒寫滿,加分已經封頂了。他們有他們的一技之長,但這樣保進前三,文化課未必就跟得上。”
她也調侃自己:“我初一初二學習就像打醬油一樣,基本沒有認真讀過書,在班里偶爾拔尖,基本中上。但是人緣很好,所以年年的優秀學生都評來了(相當于三好生),有時也評個區級的。這樣我加分也就加個十幾二十分,比不上那些加滿的,但也算多了。輪到我選時前三所沒了,前八所有,但不是我想去的學校,而且那所學校的分也是我隨便考考就能上的,所以放棄我也沒有糾結過。”
最讓Lizzie無奈的是,現在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早上7:25到校,下午5:30放學,回家休息一會兒,然后寫作業、復習,弄到11點多,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又從頭開始。
“既然選擇了放棄,那最后幾十天總要堅持住。”Lizzie笑著說。
學會放棄,也是一種自信
保送,抑或中考,青少年求學階段面臨的一場重大抉擇。
保送進重高前三所,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所以一圈調查下來發現,放棄前三保送資格的孩子基本沒有。但保送前八,對于這些原本成績就很優秀的孩子來說,有點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放棄與不放棄之間,他們掂量了很久。保送吧,萬一自己考能考進前三呢?放棄吧,萬一中考發揮失常連保送的學校都考不上呢?
尤其是在前八所重高保送比例逐漸提高的前提下,自己考進的概率逐漸下降。所以很多人說,今年放棄保送機會是不明智的選擇。
但仍有一些孩子,毅然選擇了這種“不明智”。
與孩子和家長聊天下來發現,這些一般人眼里“不明智”的孩子,往往主意很大,往往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還會想盡方法寬慰父母。
生活中,有些東西需要學會放棄。這并不是說,我就一定贊同他們放棄,鄙視不放棄;而是說,既然放棄了,選擇放棄的這個過程足以讓一個孩子學會很多,成長很多。
正如Lizzie說的,經歷了這些,她懂得了要學會放棄:“我自己希望能考進理想中的高中,只要中考正常發揮,應該能進前三的X中。之所以選擇中考,一來這是靠自己的真正實力換來的果實,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二來經歷過中考這么一個過程,內心會變得強大許多,也為三年后最重要的高考做鋪墊。”(記者: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