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葉瓊章
時間:2007-07-10 00:00:00  來源:  作者:
之所以本站突然關(guān)注葉瓊章了,是因為今日在看南師的中觀與唯識第12集時.(可在本站找到) .發(fā)現(xiàn)南師提到葉瓊章,南師還斷定葉瓊章是再來人,這引起了我的高度關(guān)注.于是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葉瓊章是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可能性很高.現(xiàn)將此文貼上如下:
林黛玉,小說人物,《紅樓夢》中虛構(gòu)的;葉瓊章,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人物,文學(xué)史上的詩人。把她們的名字放在一起,是怪異的排列,未曾見于紅學(xué)家筆端。但我忍不住心里那點好奇。這當然需要一些理由。比如,她們都是撲朔迷離而又令人著迷的美女,還是詩人。再比如,她們都是蘇州人。不敢妄言倆人存在某種風影的關(guān)聯(lián),然而,僅憑偶然得來的印象,也不是沒有現(xiàn)實與文學(xué)兩種人物相映照的妙趣。
曹雪芹在書里說過:“假作真時真不假,無生有處有非無”。誰知這兩個因了文學(xué)而永生的人物,不披著同一條綺麗的霓裳?我曾經(jīng)疑問:滿文化出身的曹雪芹,是怎樣創(chuàng)造筆下如許江南女子的?僅以童年的生活記憶,能有這樣明晰的人物映象嗎?他說自已的寫作“毫不干涉時世”,卻與“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大有關(guān)系。
我在《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一文中,似乎找到了一條線索。在蘇州,午夢堂的故鄉(xiāng),和午夢堂的研究者那里,流傳著葉瓊章是林黛玉原形的說法。但我不知道依據(jù)是什么。現(xiàn)在,我試圖從另一個通道,從閱讀比較的角度,走近她們。
從名號說起吧。葉瓊章,她的另一個名字,也許更有知名度。葉小鸞。瓊章與黛玉之間,含“玉”量是太相當了。都是美玉。而小鸞之名及其自號“煮夢子”,與林黛玉的號“瀟湘妃子”,共有的仙氣,也是可以意味的。葉瓊章的詩句 “遠山如黛波如鏡,宜入瀟湘畫里看”,如同為黛玉而寫。至于姓氏對稱的奇趣,或可簡略。她們都出生在初春。居所的名稱,一個叫瀟湘館,一個叫疏香閣。
葉瓊章是美女。至今仍在《百美圖》或《十美圖》中流傳。載入該類書刊的是中國歷史上女性群體中的翹楚,聰慧和善良固然是青睞的原因,容貌和姿色卻也是資本。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美人煙標上,也有這位葉氏美女。她是一些愛慕古人的浪漫主義者的心中偶像。對她美貌的公認,更有時人的諸多記載可稽。母親沈宜修是這樣表述她的容貌的:
“鬢發(fā)素額,修眉玉頰,丹唇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無妖艷之態(tài),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林下之風,閨房之秀,殆兼有之。”
父親葉紹袁稱“兒有絕世之姿”,“十七年裊裊素姿,亭亭香閣。”他曾與女兒戲言:“兒嗔人贊汝色美,今粗服亂頭,尚且如此。真所謂笑笑生芳,步步移妍矣。我見猶憐,未知畫眉人道汝何如?”舅父沈君晦更以一首長詩夸贊其嬌美,句云:“雙眉纖影月初三,碧黛描成石竹衫。南國無雙應(yīng)自貴,北方獨立詎為慚。飛去廣寒身似許,比來玉帳貌如甘。”
但是,葉瓊章對這些贊美不僅不覺得開心,還非常討厭。她對父親說:“女子傾城之色,何所取貴?父何必加之于兒?”
這位美女的生活習(xí)性,尤其特立獨行。母親說她“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衣服不喜新”,“然又非纖嗇,視金錢若浼,淡然無求,而濟楚清雅所最喜矣。”葉紹袁也有“首無璣珥之耀,衣無羅綺之容,鬢發(fā)素簪,舊衣淡服,天姿潔修,自然峻整”。勾勒出這位美女的質(zhì)樸自然之美:不喜妝扮,簡約素雅。
對技藝卻癡迷。“喚之出庭,方出,否則,默默與琴書為伴而已”,“不分寒暑,靜坐北窗下,臨書學(xué)畫或讀書”。葉瓊章也說自己:“靜對圣賢書史,一爐香,盡消夢思。”她又是活潑機靈的。“偶談世事,吐口應(yīng)聲,選詞入意。”“輕衫日下,素質(zhì)風前,同諸姐弟弄花爭草,紛然笑語,靡不開顏。”嫻靜沉思的她,則是:“風雨晦明之際,低眉疾首之時,思郁郁而未伸,景茫茫而生感。”
林黛玉的天姿、氣質(zhì)和性情如何?《紅樓夢》第三回有兩處,寫到她的容貌:“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天然的風流態(tài)度。”“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閑靜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第五回說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二十回稱她“素性好潔。”奇怪的是,曹雪芹對賈府人物的服飾描繪不厭其煩,卻不寫女主角的服飾裝扮。似乎故意把她摒棄于世俗打扮之外。也許是表明她不喜奢華,性儉。或許,作者認為,服飾屬凡間的塵濁之物,為空靈的世外仙姝所不屑。
關(guān)于林黛玉的肖像描寫,向被世人嘆為傳神之筆。但在原作里,“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是留空格以待的。或是寫了又刪去。現(xiàn)在的“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屬后人妄筆。眼態(tài),是刻劃這個美女主人公的重要特征,到底該是怎么樣的?曹雪芹覺得很費思量,他擱置下來,一擱便無從尋味,成了千古之謎。
葉瓊章有一首寫美女眼睛的詩,叫《題美人遺照》:“微點秋波溜淺春,粉香憔悴近天真。玉容最是難摸處,似喜還愁卻是嗔。”這畫上的美人微含秋波,頭發(fā)雖然有些散亂,卻顯得自然真實。她的面部表情最令人難以捉摸。因為眼睛微閉,一時看不出是喜還是愁。仔細一看,原來正不知為什么事有點不高興呢。
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再次寫到林黛玉的眼睛:“瞪起兩只似睜非睜的眼”。他似乎偏愛用這個句式寫林黛玉的眼睛。甚至寫賈寶玉出場時的眼睛,也是類似句式:“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是不是葉瓊章的詩,給了曹雪芹什么啟示?而葉詩中的美女眼神,專注性靈。略形而寫神,虛無又縹緲。是葉瓊章的臨鏡自狀?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她與林黛玉的容貌、氣質(zhì)、神態(tài),近在咫尺。曹雪芹是不是當初因為這句詩躊躇?
我所關(guān)注的葉、林在容貌習(xí)性上的相仿佛,似已呼之欲出。回過頭去,再看葉母夸贊女兒美姿的比喻,看葉瓊章狀寫美人之目的詩意,好像就能看見曹雪芹筆端的林黛玉了吧。盡管曹雪芹對她外表神情的直接描寫,如此簡約。到八十九回,有一個贊美林黛玉的聯(lián)句:“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仍然酷似葉瓊章。只不過那已不是曹雪芹的手筆了。
林黛玉“本性嬌懶”。葉瓊章的慵閑“晝眠”、“終日掩重門”、“強起亭亭臨鏡看”、“倦倚碧羅裙”等生活作派,如一脈相承。她們自小病態(tài)懨懨。對春的來臨與逝去、秋的燦爛與蕭條凄清,也一樣多愁善感地體味著。和秦觀的一首詞中,葉瓊章喟嘆:“過了千秋會,荷葉將成蓋。春不語,難留在,幾番花雨候,一霎東風改。腸斷也,每年賺取愁如海”。與林黛玉深心里的愁怨相比,并不少幾許。
詩人身份,大概是葉瓊章與林黛玉最顯著的共同特征。紅樓群釵中,林黛玉是作詩最多最好的詩人。她在書里一直以詩化的形象存在。感悟、才情、作品俱全,而且,所作多是精品佳構(gòu)。讀者印象里的林黛玉,便是一位血肉豐滿的真詩人。詩風和性情,又迥然不同于他人,自成個性而異峰獨立。書中人就稱她“與眾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詩即其人品的注腳,氣質(zhì)和天姿的調(diào)色。海棠詩社以三寸長燈草粗細的夢甜香燃盡為限作詩,別人窘迫苦吟時,她從從容容,一揮而就擲與眾人。史湘云所出酒令。應(yīng)對敏妙,如得神助。她的詩詞,以及表達的感傷情調(diào),在《紅樓夢》全書風格表現(xiàn)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少和替代的。
現(xiàn)實中的葉瓊章,享有領(lǐng)袖晚明初清女性文壇的一代文學(xué)高手之譽,生前詩名流傳。被人稱作后世班婕妤和蔡文姬。同代名流多以為她的詩詞成風散雨,出口入心,雖唐宋名人,亦當避席。身妝名詩人的父母,因她的才情,而以朋友相待。她有謝道蘊的捷才、雋才之外,還表現(xiàn)出一種精工博大的氣象。模寫物態(tài),曲盡其妙。或情深語雋,或意境高遠,或深峭隱秀,具多方面的美學(xué)欣賞價值。詩詞文均收入歷代名賢之編,到如今仍受青睞。她的詩人地位,自是不必多加記述。倒是她與林黛玉之間的異彩同趣,值得玩味。
葉瓊章九歲時,陪母親清燈夜坐。面對秋竹、丹桂和月影。詩人沈宜修觸景生情,誦出一句“桂寒清露濕”。葉瓊章附聲吟道:“楓冷亂紅凋”。應(yīng)詩中的冷寂與凋零之感,讓人驚駭。而才情卓異。葉瓊章去世后,被看作是讖語。《紅樓夢》六十三回寫黛玉掣得花名簽:“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兩者意近,且同樣是對命運的預(yù)示。葉、林的詩詞中,類似讖語的都并不僅見于此。美麗的神秘主義女郎。
林黛玉珍視草木,曾感嘆“草木當春,花鮮葉茂。想我年紀尚小,便像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隨愿,或者漸漸好來;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殘春,怎經(jīng)得風催雨送?”有一顆易于感悟的心。聽了《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曲調(diào),“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典型的詩人氣質(zhì)。敏銳地感時詠懷、睹物傷情。她的名詩,如《葬花詩》、《秋窗風雨夕》,以及《題帕詩》等,無不是“心有所感,發(fā)于章句”。所謂“與物鳴不平”。
葉瓊章格外頻繁地傷春、悲秋,情滲于心,然后托于詩詞。無論花草人物,還是飛禽走獸,都被抹上一層愁怨色彩。葉瓊章愁哭。一次,舅父問她:還記得和你舅母雪夜圍爐,誦讀《詩經(jīng)》的事嗎?她說完“記得”就嗚咽失聲,終席無一寒喧語,只低首掩淚。她的許多春閨詩詞,最動人的佳句,也是最悲情的。如“流水畫橋愁落日,飛花飄絮怨東風,不禁憔悴一春中。”她們似乎都留戀落日。留戀那些快要消逝、容易變幻的美好事物。或許,心底里有種同命相惜之情。
葉瓊章的詩詞,以春、秋、夜、雨、花為題居多。諸如:“秋雨急,釀就曉寒相逼”、“蕉雨瀟,不管人愁只亂敲”、“柳絮飛殘不見春,近來閑殺惜花心”、“隔簾飄落知多少,樹下香魂應(yīng)自消”,以及“花開若使不須春,年年何必春往來”、“花開花落負東君,賺取花開花又落,都是東風。”從這些靈動而憂郁的文字,與林黛玉相對照,仿佛能看到另一位沉浸在相同意境的情投趣合的孿生姐妹。有的幾乎被林黛玉移情到了自己的字里行間。或者,林詩更像它們的讀后感。
葉瓊章曾作《詠畫屏上美人十首》。表面看來似在狀寫女性之美,其實抒發(fā)的還是女子的閨怨。如“昨夜纖纖雨過時,強扶春病看花枝。無聊獨倚湖山畔,蝴蝶雙飛那得知。”葉、林之詩,共同的引人入勝處,不是來自遣詩造句。在于詩詞表達的那種摧人肺腑的情感,和對生命無常的失落感。飄蕩語意之中的戚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
黛玉向香菱講詩時說,“詞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葉瓊章經(jīng)常與母親探討詩詞的寫作手法和意境表現(xiàn)方式。正是立意高曠,使她的詩詞被評家稱為“無不哀艷芊綿,卻是神仙人語,無一字凡間道得出來。”林黛玉的詩,便俱此神韻。所以,《紅樓夢》的第一知己讀者脂批:“逸才仙品”。兩者評論何其相通?遍觀中國文學(xué)史,女性詩詞最堪當此評的除了葉瓊章,還有誰呢?所有書中人的詩詞,也好像只有林黛玉的才見貼切吧?
林黛玉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葉瓊章一樣多才多藝。葉瓊章十四能弈,十六善琴,清泠可聽。家有畫卷,即能摹寫。也都一樣不喜女工,“慵刺繡”。而在博古經(jīng)史方面,涉獵之廣,見解之特,更一樣地為別人所難企及。葉瓊章詩詞博采歷史人物和事件,同林黛玉對古今的熟識與關(guān)注,如出一轍。
瀟湘館中,“窗下案上設(shè)著筆硯”,“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葉瓊章住的疏香閣,也是臨床一張幾案,上置文房四寶,墻邊書帙滿架。這類陳設(shè)不僅表明她們是勤讀之輩,琴棋書畫之外,學(xué)殖豐富,更隱示她們的詩人身份。迥異于恪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寶釵之流。
她們甚至都一樣地喜慕和欣賞晉人風度。葉瓊章常把東晉衛(wèi)茂漪墨寶放在幾案上。十二歲臨王獻之書帖,自述“臨到一番神往處,不禁欣賞古人奇”。順便一提,曹雪芹字夢阮,取意對阮藉的向往。這就不難理解他對所造人物林黛玉,賦予名士型文化人格的衷懷了。他對這個書中女性的同情與熱愛,超過任何一個人。
葉瓊章、林黛玉身邊的人,都用“神仙中人”來稱譽她們。 兩人風神飄逸的容止氣質(zhì),不僅要有較好的容貌、蕙心靈性,更要借重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在這三方面她們都占有得太多了。她們化俗為雅,生前死后賺盡愛慕、憐憫和惋嘆。而且,兩人身上最教人迷惑的,就是“世外仙姝”的色彩。
林黛玉具非凡的仙根,因為她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由于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脫卻草胎木質(zhì),修成女體,游于離恨天外。只因尚未報答灌溉之德,便郁結(jié)纏綿不盡之意。隨神瑛侍者下凡人間,以一生所有的眼淚,償還灌溉之情。《紅樓夢》開篇就用千古未聞的奇事,道出林黛玉的來歷。
葉瓊章死后,產(chǎn)生一段神話般仙女的傳說。據(jù)她父親葉紹袁自述,葉家特請當?shù)啬苤^去未來之事的“神女”泐庵大師,為她招魂。泐庵大師審戒葉瓊章之魂,有一節(jié)對話,當時流傳很廣。應(yīng)屬愛女深切的葉紹袁“編造”,但因他作為女兒傳記來寫,時人多信以為真。又被別人寫入《仙女傳》。
對話饒有趣味和詩意,如:“師問‘曾兩舌否?’女答:‘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師問‘曾惡口否?’女答:‘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師問‘曾犯貪否?’女答:‘犯。經(jīng)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鶯花滿一庭。’師問‘曾犯癡否?’女答:‘犯。勉棄珠環(huán)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招魂之事,初衷是因為亡女生前未傳遺照,喚形容來鏡中,摹繪她的像,葉紹袁文中記述詳盡。據(jù)說她的其他諸像,就是依此而來。也是為尋獲亡女死后的消息。沒有想到,仙逝的葉瓊章果然還魂,顯靈映像,更教父母確信女兒是神仙中人。葉紹袁還著有兩篇至今傳世的紀事文,《窈聞》和《續(xù)窈聞》。如同夢囈一般的篇章。是他與泐庵大師的對話。記敘葉瓊章前身來歷及仙去情形:
“余又問:‘亡女小鸞何往?’師云:‘月府侍書女也。’余又問:‘月府即世所傳廣寒宮耶?’師云:‘非也,固別有耳。’余問:‘然則何故落凡下謫?’師云:‘游戲。’余問:‘游戲何必至我家?’師云:‘神仙游戲,固必擇清節(jié)之家。’……余問:‘鸞今往何處?’師云:‘緱山仙府。’余問:‘即今嵩山緱嶺在中州者耶?師云:‘非也。云宵之外,在月府。’余問:‘鸞今喚何名?’師云:‘寒簧。’”
在這一傳奇中,前身月府侍女的葉瓊章,在婚期前五日死去,也是因為后悔了對凡間書生一笑的姻緣,斷不愿行鄙褻事。包括葉父在內(nèi)諸多有關(guān)葉瓊章成仙和仙跡的記載,大部分輯入《硯緣集錄·征仙集》。給她籠上了濃郁的神秘色彩。成仙的說法,在現(xiàn)實中用慰安和解脫痛苦,是那個時代可以理解的安魂方式。
賈寶玉詩謎有:“天上人間兩茫茫,鸞音鶴信須凝睇。”也暗喻林黛玉死后返仙。來自天上的仙姝,大結(jié)局時當然還是回到仙界。神奇的來歷和仙去,未婚及早逝等人生經(jīng)歷,似在印證著兩位仙子驚人的相似。
葉瓊章詩詞,濃重的仙隱氣息彌漫。“自知此生山水邇?,誰教生性是煙霞”、“流光閑去厭繁華,何時驂鶴到仙家”等句,實教人難以置信出于天真的閨閣少女之手。“瑤臺”、“瑤琴”、“瑤池”、“飛瓊”,是她經(jīng)常的習(xí)慣用語。在一些詩里,她設(shè)想著十分美妙的神仙生活。在一次的夢境中,她還夢見過兩個綠衣女郎,與她相會。連夢也超凡脫俗。如果要替林黛玉找一個現(xiàn)實人來對應(yīng),恐怕沒有比葉瓊章更合適的。
然而,葉瓊章似無愛情傳奇的渲染。她的本事中,只有一件未完成的婚姻。以她的性情、穎悟,居然沒有動過春閨之心,月夜夢境里,不曾有過被月光浸潤的神秘書生?這是我懷疑卻不可觸摸的一頁。但仍有蛛絲痕跡。
李一氓收藏的葉紹袁《午夢堂集》刻本后印本,對她葉瓊章的作品和記述,多有刪挖之處,似有某種隱諱。其中《季女瓊章傳》刪去這樣一節(jié):“于歸已近,竟成不起之疾。十月十日,父不得已,許婚來就婚,即至房中,對兒云:‘我已許彼矣,努力自攝,無誤佳期。兒默然,父出,即喚紅于問:‘今日何日?’云:‘十月初十’。兒嘆道:‘如此甚速,如何來得及?’未免以病未有起色,婿家催迫為焦耳。不意至次日天明,有此慘禍也”。
李一氓認為,刪挖葉瓊章之死和有關(guān)佛的文字,必有原因。又眉批:“刪去這一段,想掩飾什么?此段文字隱隱道出小鸞之死為婚事也。”我覺得這刪挖之人便是葉紹袁,或葉家某人。后來可以刪挖,葉紹袁自已編輯全家詩文時當更加審慎,而且,未必沒有另外的刪減。或許,她和林黛玉一樣,有一個不幸的戀愛,而止于另一場婚姻。如果責任在父母,就更需要諱莫如深。
死后的葉瓊章,以“寒簧”的仙名,進入《紅樓夢》。她作為現(xiàn)實的詩人,與另一個虛無人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是否存在,其實并不重要。她們留下來了,從人們的記憶中。此外,一切都可以欲說還休。正如同那業(yè)已堙沒、不可知的一切,不必更多搜尋。
我們感覺著她們:慘痛的早逝,或者還有淚盡的苦戀。葉瓊章像林黛玉一樣,擁有一個永恒的花季妙齡。惟因不會隨時光流逝而衰老的美貌少女,才更教人親切懷念和思慕。并且,一代一代地用戀人般的情愫,去閱讀她們。迷醉于那永遠不散的新鮮氣息。這是她們的共同結(jié)局。
附錄:
《文匯讀書周報》刊出拙作《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后,又發(fā)表一組“讀者短箋”。
其一,云:“林黛玉的形象中有葉小鸞的影子,其實另有更直接的證據(jù),并且也在《續(xù)窈聞》里。其文稱,葉小鸞人答問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這末三字,便是林黛玉與史湘云聯(lián)句‘冷月葬花魂’的出處。關(guān)于‘葬花 魂’及‘寒簧’,周汝昌《紅海微瀾錄》和滕蘿苑《‘冷月葬詩魂’》兩文已有論述”。僅用三個字,斷定證據(jù)更直接,似還不夠。
其二,稱:“葉紹袁之子、葉小鸞之弟葉燮,與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有交往,為其寫《楝亭記》,并寫有《曹荔軒內(nèi)部過訪有贈即和韻答》一詩,詩文均收在《已畦集》中。葉朗先生還發(fā)現(xiàn)葉燮《原詩》與《紅樓夢》有血緣關(guān)系,寫過《葉燮對曹雪芹的影響》一文”。
其三,一語概括,曰:“曹雪芹與 午夢堂一門的淵源,看來不僅是讀過《午夢堂集》而已”。這段附錄應(yīng)該加在《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里。但本文當屬續(xù)篇,也算合適。看來曹雪芹是知道葉瓊章,并在作品中試圖復(fù)活她。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中國文化 > 醒世異人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葉瓊章
時間:2007-07-10 00:00:00  來源:  作者:
之所以本站突然關(guān)注葉瓊章了,是因為今日在看南師的中觀與唯識第12集時.(可在本站找到) .發(fā)現(xiàn)南師提到葉瓊章,南師還斷定葉瓊章是再來人,這引起了我的高度關(guān)注.于是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葉瓊章是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可能性很高.現(xiàn)將此文貼上如下:
林黛玉,小說人物,《紅樓夢》中虛構(gòu)的;葉瓊章,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人物,文學(xué)史上的詩人。把她們的名字放在一起,是怪異的排列,未曾見于紅學(xué)家筆端。但我忍不住心里那點好奇。這當然需要一些理由。比如,她們都是撲朔迷離而又令人著迷的美女,還是詩人。再比如,她們都是蘇州人。不敢妄言倆人存在某種風影的關(guān)聯(lián),然而,僅憑偶然得來的印象,也不是沒有現(xiàn)實與文學(xué)兩種人物相映照的妙趣。
曹雪芹在書里說過:“假作真時真不假,無生有處有非無”。誰知這兩個因了文學(xué)而永生的人物,不披著同一條綺麗的霓裳?我曾經(jīng)疑問:滿文化出身的曹雪芹,是怎樣創(chuàng)造筆下如許江南女子的?僅以童年的生活記憶,能有這樣明晰的人物映象嗎?他說自已的寫作“毫不干涉時世”,卻與“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大有關(guān)系。
我在《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一文中,似乎找到了一條線索。在蘇州,午夢堂的故鄉(xiāng),和午夢堂的研究者那里,流傳著葉瓊章是林黛玉原形的說法。但我不知道依據(jù)是什么。現(xiàn)在,我試圖從另一個通道,從閱讀比較的角度,走近她們。
從名號說起吧。葉瓊章,她的另一個名字,也許更有知名度。葉小鸞。瓊章與黛玉之間,含“玉”量是太相當了。都是美玉。而小鸞之名及其自號“煮夢子”,與林黛玉的號“瀟湘妃子”,共有的仙氣,也是可以意味的。葉瓊章的詩句 “遠山如黛波如鏡,宜入瀟湘畫里看”,如同為黛玉而寫。至于姓氏對稱的奇趣,或可簡略。她們都出生在初春。居所的名稱,一個叫瀟湘館,一個叫疏香閣。
葉瓊章是美女。至今仍在《百美圖》或《十美圖》中流傳。載入該類書刊的是中國歷史上女性群體中的翹楚,聰慧和善良固然是青睞的原因,容貌和姿色卻也是資本。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美人煙標上,也有這位葉氏美女。她是一些愛慕古人的浪漫主義者的心中偶像。對她美貌的公認,更有時人的諸多記載可稽。母親沈宜修是這樣表述她的容貌的:
“鬢發(fā)素額,修眉玉頰,丹唇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無妖艷之態(tài),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林下之風,閨房之秀,殆兼有之。”
父親葉紹袁稱“兒有絕世之姿”,“十七年裊裊素姿,亭亭香閣。”他曾與女兒戲言:“兒嗔人贊汝色美,今粗服亂頭,尚且如此。真所謂笑笑生芳,步步移妍矣。我見猶憐,未知畫眉人道汝何如?”舅父沈君晦更以一首長詩夸贊其嬌美,句云:“雙眉纖影月初三,碧黛描成石竹衫。南國無雙應(yīng)自貴,北方獨立詎為慚。飛去廣寒身似許,比來玉帳貌如甘。”
但是,葉瓊章對這些贊美不僅不覺得開心,還非常討厭。她對父親說:“女子傾城之色,何所取貴?父何必加之于兒?”
這位美女的生活習(xí)性,尤其特立獨行。母親說她“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衣服不喜新”,“然又非纖嗇,視金錢若浼,淡然無求,而濟楚清雅所最喜矣。”葉紹袁也有“首無璣珥之耀,衣無羅綺之容,鬢發(fā)素簪,舊衣淡服,天姿潔修,自然峻整”。勾勒出這位美女的質(zhì)樸自然之美:不喜妝扮,簡約素雅。
對技藝卻癡迷。“喚之出庭,方出,否則,默默與琴書為伴而已”,“不分寒暑,靜坐北窗下,臨書學(xué)畫或讀書”。葉瓊章也說自己:“靜對圣賢書史,一爐香,盡消夢思。”她又是活潑機靈的。“偶談世事,吐口應(yīng)聲,選詞入意。”“輕衫日下,素質(zhì)風前,同諸姐弟弄花爭草,紛然笑語,靡不開顏。”嫻靜沉思的她,則是:“風雨晦明之際,低眉疾首之時,思郁郁而未伸,景茫茫而生感。”
林黛玉的天姿、氣質(zhì)和性情如何?《紅樓夢》第三回有兩處,寫到她的容貌:“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天然的風流態(tài)度。”“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閑靜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第五回說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二十回稱她“素性好潔。”奇怪的是,曹雪芹對賈府人物的服飾描繪不厭其煩,卻不寫女主角的服飾裝扮。似乎故意把她摒棄于世俗打扮之外。也許是表明她不喜奢華,性儉。或許,作者認為,服飾屬凡間的塵濁之物,為空靈的世外仙姝所不屑。
關(guān)于林黛玉的肖像描寫,向被世人嘆為傳神之筆。但在原作里,“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是留空格以待的。或是寫了又刪去。現(xiàn)在的“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屬后人妄筆。眼態(tài),是刻劃這個美女主人公的重要特征,到底該是怎么樣的?曹雪芹覺得很費思量,他擱置下來,一擱便無從尋味,成了千古之謎。
葉瓊章有一首寫美女眼睛的詩,叫《題美人遺照》:“微點秋波溜淺春,粉香憔悴近天真。玉容最是難摸處,似喜還愁卻是嗔。”這畫上的美人微含秋波,頭發(fā)雖然有些散亂,卻顯得自然真實。她的面部表情最令人難以捉摸。因為眼睛微閉,一時看不出是喜還是愁。仔細一看,原來正不知為什么事有點不高興呢。
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再次寫到林黛玉的眼睛:“瞪起兩只似睜非睜的眼”。他似乎偏愛用這個句式寫林黛玉的眼睛。甚至寫賈寶玉出場時的眼睛,也是類似句式:“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是不是葉瓊章的詩,給了曹雪芹什么啟示?而葉詩中的美女眼神,專注性靈。略形而寫神,虛無又縹緲。是葉瓊章的臨鏡自狀?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她與林黛玉的容貌、氣質(zhì)、神態(tài),近在咫尺。曹雪芹是不是當初因為這句詩躊躇?
我所關(guān)注的葉、林在容貌習(xí)性上的相仿佛,似已呼之欲出。回過頭去,再看葉母夸贊女兒美姿的比喻,看葉瓊章狀寫美人之目的詩意,好像就能看見曹雪芹筆端的林黛玉了吧。盡管曹雪芹對她外表神情的直接描寫,如此簡約。到八十九回,有一個贊美林黛玉的聯(lián)句:“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仍然酷似葉瓊章。只不過那已不是曹雪芹的手筆了。
林黛玉“本性嬌懶”。葉瓊章的慵閑“晝眠”、“終日掩重門”、“強起亭亭臨鏡看”、“倦倚碧羅裙”等生活作派,如一脈相承。她們自小病態(tài)懨懨。對春的來臨與逝去、秋的燦爛與蕭條凄清,也一樣多愁善感地體味著。和秦觀的一首詞中,葉瓊章喟嘆:“過了千秋會,荷葉將成蓋。春不語,難留在,幾番花雨候,一霎東風改。腸斷也,每年賺取愁如海”。與林黛玉深心里的愁怨相比,并不少幾許。
詩人身份,大概是葉瓊章與林黛玉最顯著的共同特征。紅樓群釵中,林黛玉是作詩最多最好的詩人。她在書里一直以詩化的形象存在。感悟、才情、作品俱全,而且,所作多是精品佳構(gòu)。讀者印象里的林黛玉,便是一位血肉豐滿的真詩人。詩風和性情,又迥然不同于他人,自成個性而異峰獨立。書中人就稱她“與眾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詩即其人品的注腳,氣質(zhì)和天姿的調(diào)色。海棠詩社以三寸長燈草粗細的夢甜香燃盡為限作詩,別人窘迫苦吟時,她從從容容,一揮而就擲與眾人。史湘云所出酒令。應(yīng)對敏妙,如得神助。她的詩詞,以及表達的感傷情調(diào),在《紅樓夢》全書風格表現(xiàn)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少和替代的。
現(xiàn)實中的葉瓊章,享有領(lǐng)袖晚明初清女性文壇的一代文學(xué)高手之譽,生前詩名流傳。被人稱作后世班婕妤和蔡文姬。同代名流多以為她的詩詞成風散雨,出口入心,雖唐宋名人,亦當避席。身妝名詩人的父母,因她的才情,而以朋友相待。她有謝道蘊的捷才、雋才之外,還表現(xiàn)出一種精工博大的氣象。模寫物態(tài),曲盡其妙。或情深語雋,或意境高遠,或深峭隱秀,具多方面的美學(xué)欣賞價值。詩詞文均收入歷代名賢之編,到如今仍受青睞。她的詩人地位,自是不必多加記述。倒是她與林黛玉之間的異彩同趣,值得玩味。
葉瓊章九歲時,陪母親清燈夜坐。面對秋竹、丹桂和月影。詩人沈宜修觸景生情,誦出一句“桂寒清露濕”。葉瓊章附聲吟道:“楓冷亂紅凋”。應(yīng)詩中的冷寂與凋零之感,讓人驚駭。而才情卓異。葉瓊章去世后,被看作是讖語。《紅樓夢》六十三回寫黛玉掣得花名簽:“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兩者意近,且同樣是對命運的預(yù)示。葉、林的詩詞中,類似讖語的都并不僅見于此。美麗的神秘主義女郎。
林黛玉珍視草木,曾感嘆“草木當春,花鮮葉茂。想我年紀尚小,便像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隨愿,或者漸漸好來;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殘春,怎經(jīng)得風催雨送?”有一顆易于感悟的心。聽了《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曲調(diào),“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典型的詩人氣質(zhì)。敏銳地感時詠懷、睹物傷情。她的名詩,如《葬花詩》、《秋窗風雨夕》,以及《題帕詩》等,無不是“心有所感,發(fā)于章句”。所謂“與物鳴不平”。
葉瓊章格外頻繁地傷春、悲秋,情滲于心,然后托于詩詞。無論花草人物,還是飛禽走獸,都被抹上一層愁怨色彩。葉瓊章愁哭。一次,舅父問她:還記得和你舅母雪夜圍爐,誦讀《詩經(jīng)》的事嗎?她說完“記得”就嗚咽失聲,終席無一寒喧語,只低首掩淚。她的許多春閨詩詞,最動人的佳句,也是最悲情的。如“流水畫橋愁落日,飛花飄絮怨東風,不禁憔悴一春中。”她們似乎都留戀落日。留戀那些快要消逝、容易變幻的美好事物。或許,心底里有種同命相惜之情。
葉瓊章的詩詞,以春、秋、夜、雨、花為題居多。諸如:“秋雨急,釀就曉寒相逼”、“蕉雨瀟,不管人愁只亂敲”、“柳絮飛殘不見春,近來閑殺惜花心”、“隔簾飄落知多少,樹下香魂應(yīng)自消”,以及“花開若使不須春,年年何必春往來”、“花開花落負東君,賺取花開花又落,都是東風。”從這些靈動而憂郁的文字,與林黛玉相對照,仿佛能看到另一位沉浸在相同意境的情投趣合的孿生姐妹。有的幾乎被林黛玉移情到了自己的字里行間。或者,林詩更像它們的讀后感。
葉瓊章曾作《詠畫屏上美人十首》。表面看來似在狀寫女性之美,其實抒發(fā)的還是女子的閨怨。如“昨夜纖纖雨過時,強扶春病看花枝。無聊獨倚湖山畔,蝴蝶雙飛那得知。”葉、林之詩,共同的引人入勝處,不是來自遣詩造句。在于詩詞表達的那種摧人肺腑的情感,和對生命無常的失落感。飄蕩語意之中的戚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
黛玉向香菱講詩時說,“詞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葉瓊章經(jīng)常與母親探討詩詞的寫作手法和意境表現(xiàn)方式。正是立意高曠,使她的詩詞被評家稱為“無不哀艷芊綿,卻是神仙人語,無一字凡間道得出來。”林黛玉的詩,便俱此神韻。所以,《紅樓夢》的第一知己讀者脂批:“逸才仙品”。兩者評論何其相通?遍觀中國文學(xué)史,女性詩詞最堪當此評的除了葉瓊章,還有誰呢?所有書中人的詩詞,也好像只有林黛玉的才見貼切吧?
林黛玉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葉瓊章一樣多才多藝。葉瓊章十四能弈,十六善琴,清泠可聽。家有畫卷,即能摹寫。也都一樣不喜女工,“慵刺繡”。而在博古經(jīng)史方面,涉獵之廣,見解之特,更一樣地為別人所難企及。葉瓊章詩詞博采歷史人物和事件,同林黛玉對古今的熟識與關(guān)注,如出一轍。
瀟湘館中,“窗下案上設(shè)著筆硯”,“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葉瓊章住的疏香閣,也是臨床一張幾案,上置文房四寶,墻邊書帙滿架。這類陳設(shè)不僅表明她們是勤讀之輩,琴棋書畫之外,學(xué)殖豐富,更隱示她們的詩人身份。迥異于恪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寶釵之流。
她們甚至都一樣地喜慕和欣賞晉人風度。葉瓊章常把東晉衛(wèi)茂漪墨寶放在幾案上。十二歲臨王獻之書帖,自述“臨到一番神往處,不禁欣賞古人奇”。順便一提,曹雪芹字夢阮,取意對阮藉的向往。這就不難理解他對所造人物林黛玉,賦予名士型文化人格的衷懷了。他對這個書中女性的同情與熱愛,超過任何一個人。
葉瓊章、林黛玉身邊的人,都用“神仙中人”來稱譽她們。 兩人風神飄逸的容止氣質(zhì),不僅要有較好的容貌、蕙心靈性,更要借重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在這三方面她們都占有得太多了。她們化俗為雅,生前死后賺盡愛慕、憐憫和惋嘆。而且,兩人身上最教人迷惑的,就是“世外仙姝”的色彩。
林黛玉具非凡的仙根,因為她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由于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脫卻草胎木質(zhì),修成女體,游于離恨天外。只因尚未報答灌溉之德,便郁結(jié)纏綿不盡之意。隨神瑛侍者下凡人間,以一生所有的眼淚,償還灌溉之情。《紅樓夢》開篇就用千古未聞的奇事,道出林黛玉的來歷。
葉瓊章死后,產(chǎn)生一段神話般仙女的傳說。據(jù)她父親葉紹袁自述,葉家特請當?shù)啬苤^去未來之事的“神女”泐庵大師,為她招魂。泐庵大師審戒葉瓊章之魂,有一節(jié)對話,當時流傳很廣。應(yīng)屬愛女深切的葉紹袁“編造”,但因他作為女兒傳記來寫,時人多信以為真。又被別人寫入《仙女傳》。
對話饒有趣味和詩意,如:“師問‘曾兩舌否?’女答:‘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師問‘曾惡口否?’女答:‘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師問‘曾犯貪否?’女答:‘犯。經(jīng)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鶯花滿一庭。’師問‘曾犯癡否?’女答:‘犯。勉棄珠環(huán)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招魂之事,初衷是因為亡女生前未傳遺照,喚形容來鏡中,摹繪她的像,葉紹袁文中記述詳盡。據(jù)說她的其他諸像,就是依此而來。也是為尋獲亡女死后的消息。沒有想到,仙逝的葉瓊章果然還魂,顯靈映像,更教父母確信女兒是神仙中人。葉紹袁還著有兩篇至今傳世的紀事文,《窈聞》和《續(xù)窈聞》。如同夢囈一般的篇章。是他與泐庵大師的對話。記敘葉瓊章前身來歷及仙去情形:
“余又問:‘亡女小鸞何往?’師云:‘月府侍書女也。’余又問:‘月府即世所傳廣寒宮耶?’師云:‘非也,固別有耳。’余問:‘然則何故落凡下謫?’師云:‘游戲。’余問:‘游戲何必至我家?’師云:‘神仙游戲,固必擇清節(jié)之家。’……余問:‘鸞今往何處?’師云:‘緱山仙府。’余問:‘即今嵩山緱嶺在中州者耶?師云:‘非也。云宵之外,在月府。’余問:‘鸞今喚何名?’師云:‘寒簧。’”
在這一傳奇中,前身月府侍女的葉瓊章,在婚期前五日死去,也是因為后悔了對凡間書生一笑的姻緣,斷不愿行鄙褻事。包括葉父在內(nèi)諸多有關(guān)葉瓊章成仙和仙跡的記載,大部分輯入《硯緣集錄·征仙集》。給她籠上了濃郁的神秘色彩。成仙的說法,在現(xiàn)實中用慰安和解脫痛苦,是那個時代可以理解的安魂方式。
賈寶玉詩謎有:“天上人間兩茫茫,鸞音鶴信須凝睇。”也暗喻林黛玉死后返仙。來自天上的仙姝,大結(jié)局時當然還是回到仙界。神奇的來歷和仙去,未婚及早逝等人生經(jīng)歷,似在印證著兩位仙子驚人的相似。
葉瓊章詩詞,濃重的仙隱氣息彌漫。“自知此生山水邇?,誰教生性是煙霞”、“流光閑去厭繁華,何時驂鶴到仙家”等句,實教人難以置信出于天真的閨閣少女之手。“瑤臺”、“瑤琴”、“瑤池”、“飛瓊”,是她經(jīng)常的習(xí)慣用語。在一些詩里,她設(shè)想著十分美妙的神仙生活。在一次的夢境中,她還夢見過兩個綠衣女郎,與她相會。連夢也超凡脫俗。如果要替林黛玉找一個現(xiàn)實人來對應(yīng),恐怕沒有比葉瓊章更合適的。
然而,葉瓊章似無愛情傳奇的渲染。她的本事中,只有一件未完成的婚姻。以她的性情、穎悟,居然沒有動過春閨之心,月夜夢境里,不曾有過被月光浸潤的神秘書生?這是我懷疑卻不可觸摸的一頁。但仍有蛛絲痕跡。
李一氓收藏的葉紹袁《午夢堂集》刻本后印本,對她葉瓊章的作品和記述,多有刪挖之處,似有某種隱諱。其中《季女瓊章傳》刪去這樣一節(jié):“于歸已近,竟成不起之疾。十月十日,父不得已,許婚來就婚,即至房中,對兒云:‘我已許彼矣,努力自攝,無誤佳期。兒默然,父出,即喚紅于問:‘今日何日?’云:‘十月初十’。兒嘆道:‘如此甚速,如何來得及?’未免以病未有起色,婿家催迫為焦耳。不意至次日天明,有此慘禍也”。
李一氓認為,刪挖葉瓊章之死和有關(guān)佛的文字,必有原因。又眉批:“刪去這一段,想掩飾什么?此段文字隱隱道出小鸞之死為婚事也。”我覺得這刪挖之人便是葉紹袁,或葉家某人。后來可以刪挖,葉紹袁自已編輯全家詩文時當更加審慎,而且,未必沒有另外的刪減。或許,她和林黛玉一樣,有一個不幸的戀愛,而止于另一場婚姻。如果責任在父母,就更需要諱莫如深。
死后的葉瓊章,以“寒簧”的仙名,進入《紅樓夢》。她作為現(xiàn)實的詩人,與另一個虛無人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是否存在,其實并不重要。她們留下來了,從人們的記憶中。此外,一切都可以欲說還休。正如同那業(yè)已堙沒、不可知的一切,不必更多搜尋。
我們感覺著她們:慘痛的早逝,或者還有淚盡的苦戀。葉瓊章像林黛玉一樣,擁有一個永恒的花季妙齡。惟因不會隨時光流逝而衰老的美貌少女,才更教人親切懷念和思慕。并且,一代一代地用戀人般的情愫,去閱讀她們。迷醉于那永遠不散的新鮮氣息。這是她們的共同結(jié)局。
附錄:
《文匯讀書周報》刊出拙作《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后,又發(fā)表一組“讀者短箋”。
其一,云:“林黛玉的形象中有葉小鸞的影子,其實另有更直接的證據(jù),并且也在《續(xù)窈聞》里。其文稱,葉小鸞人答問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這末三字,便是林黛玉與史湘云聯(lián)句‘冷月葬花魂’的出處。關(guān)于‘葬花 魂’及‘寒簧’,周汝昌《紅海微瀾錄》和滕蘿苑《‘冷月葬詩魂’》兩文已有論述”。僅用三個字,斷定證據(jù)更直接,似還不夠。
其二,稱:“葉紹袁之子、葉小鸞之弟葉燮,與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有交往,為其寫《楝亭記》,并寫有《曹荔軒內(nèi)部過訪有贈即和韻答》一詩,詩文均收在《已畦集》中。葉朗先生還發(fā)現(xiàn)葉燮《原詩》與《紅樓夢》有血緣關(guān)系,寫過《葉燮對曹雪芹的影響》一文”。
其三,一語概括,曰:“曹雪芹與 午夢堂一門的淵源,看來不僅是讀過《午夢堂集》而已”。這段附錄應(yīng)該加在《曹雪芹與蘇州及午夢堂》里。但本文當屬續(xù)篇,也算合適。看來曹雪芹是知道葉瓊章,并在作品中試圖復(fù)活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林黛玉原來真有其人
才女魅影:晚明葉小鸞《返生香》的性別書寫【林津羽 】
葉嘉瑩講《紅樓夢》中的詩詞(上下)
論述百練:曹雪芹與唐詩的淵源
明末才貌雙全三姐妹:葉小鸞被傳是林黛玉原型,婚前五日猝然去世
葉小鸞、金圣嘆與《紅樓夢》 ——金圣嘆對曹雪芹的影響 作者:葉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闽清县| 屯留县| 淮北市| 白河县| 莫力| 潮安县| 永丰县| 石泉县| 铁岭县| 宾阳县| 墨江| 淮南市| 库尔勒市| 樟树市| 德州市| 乌拉特中旗| 衡水市| 安阳市| 界首市| 开原市| 宕昌县| 虞城县| 营山县| 建宁县| 德保县| 崇礼县| 汕头市| 怀集县| 临江市| 陆良县| 浮梁县| 本溪市| 吐鲁番市| 边坝县| 万源市| 宁都县| 城固县| 清新县| 沙雅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