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神州大地旱不得澇不得?(上)
上個月十幾個省份長期不下雨,湖泊水庫干枯見底,農作物和人畜飲水嚴重到十分嚴峻的地步。這個月只接連下幾天大雨,洪澇災害就立即發生了。
貴州省望謨縣“6·6”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全縣13.9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4.54萬人,因災死亡21人,失蹤31人。
截至6月10日11時初步統計,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湖北省襄陽、黃岡、咸寧3市因災死亡22人,失蹤5人,緊急轉移安置11.1萬人;
9日晚開始,湖南岳陽市、常德兩市部分縣(市)區因暴雨發生山洪泥石流,目前已造成19人死亡,28人失蹤。全市6小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站點42個,大于200毫米的站點14個。
9日晚上開始的強降雨,造成江西北部大面積受災。至10日凌晨,九江市修水縣出現罕見大暴雨,導致山洪暴發。修水縣有28萬人受災,18個鄉鎮交通、供電中斷,約1200人被洪水圍困,倒塌房屋1152間,1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當地緊急轉移2.7萬人。暴雨導致多處山體滑坡,已造成4人死亡。根據統計,10日1時至6時,修水縣白沙嶺等地降水228毫米,幾乎等于此前當地6個月的降水量。
至10日8時,黃山市平均降雨量117mm,降雨主要集中在休寧縣和屯溪區、歙縣一帶。據監測,休寧板橋一小時降雨達246mm、陳霞降雨達219mm、洪里降雨213mm、鶴城鄉大連村107.5mm。據黃山市報告,暴雨洪災造成休寧縣15個鄉鎮受災,重災9個鄉鎮,受災人口12萬人。
湖南平江一村暴發山洪 母子三人緊抱一起遇難,她一只手各緊緊抱著一個兒子,房頂的橫梁壓在母李林花身上。
……..災訊每天不斷增多。
昨天上海地區剛入梅,梅雨季節才拉開序幕,長江水位正上漲,洪澇災害才剛剛開始。二個月不下雨就成嚴重旱災,連天強降雨又轉瞬變洪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華大地這么不堪一擊? 按理低洼之地怎么可以建房住人? 河塘附近為什么不設立泄洪區、增添排水設施?….。為什么年年老是這般情景? 為什么年年旱撈大批死亡不見教訓不見改造? 說是神州大地太虛榮,不如直說是"災難大地"更真實!
有人說別的國家也一樣,有天災必死人。但是我們要和發達國家一比,好比礦難一樣,人家在洪災方面的死亡率同樣是我們的百分之一。但是,他們幾十年之前也曾和我們差不多,在此僅舉幾例。
舉例之一
英國1953年北海大潮危及泰晤士河,漲潮時最高8~9米,引發的洪水奪去300多人的生命。 災情如此嚴重,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經過工程師反復討論決定修建的泰晤士水閘,1984年5月8日,興建10年之后耗資數億英鎊的泰晤士水閘終于建成,由女王親自主持落成儀式。泰晤士水閘保護著中央倫敦125平方公里的面積,擁有一百二十五萬人和價值八千億英鎊的基礎設施。水閘修建在523米寬的河面上,由11座大型防水橋墩把泰晤士河分割成四個61米寬和兩個31米寬的可以通船的河道,以及四個不能通船的河道,通過控制一個或多個河道之間的閘門可以減少朝向上游的水量。
舉例之二
美國除了無法抗拒的龍卷風之外,在水利建設方面非常先進,值得借鑒。
美國東南部的田納西河建有世界上最大灌溉、水電系統之一的最為成功的水利工程。田納西河是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長約145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1933年之前,田納西流域由于長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流的主汛期12月至次年4月中旬的冬末春初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新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實施“新政”, 田納西流域被當做一個試點,1933年5月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對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使其成為一個具有防洪、航運、發電、供水、養魚、旅游風光等綜合效益的水利網,對田納西河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全面的綜合開發和管理。
諾里斯大壩建于1933年于1936年,總共建造花費了3千6百萬美元。移民2900戶。是田納西河支流中最大的一個水庫,有130平方公里的水域,沿岸總長1302米。大壩裝備了兩個50MW的發電機。大壩的最大發電功率為131,400 千瓦。岸邊的小鎮諾里斯原本是為建造大壩的工人修建的新市鎮。大壩的周邊地區現為諾里斯大壩州立公園,是以游艇、垂釣、登山為主的旅游勝地。大壩命名是為了紀念內布拉斯加州參議員喬治·諾里斯,他長期支持政府主建大型發電設施,尤其支持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工作。
對三峽疑異最大的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專家黃萬里,1934年初赴美國留學,先后就讀于康奈爾大學、愛荷華大學和伊利諾大學,獲得土木工程碩士和水利工程學博士學位,是伊利諾大學工程院第一個獲博士學位的中國人。除在諾利斯大壩上以工務員身份實習四個月外,他還自己駕車行駛四萬五千英里,看遍了美國的各大重要水利工程。密西西比河1936年特大洪水后,黃萬里特地到該河了解情況,河道管理機關招待他坐船參觀,直達出海河口。
舉例之三
還有值得稱譽的密西西比河防洪工程。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千米,其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中國的長江,是整個北美大陸的第一長河。主干流域加上分支占了美國29個州,密西西比河滋潤著美國大陸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國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萬的美國人飲用水的來源。流域包括美國31個州和加拿大的兩個省的全部或一部分。流域遼闊,支流眾多,其洪水主要來自暴雨,也有融雪、冰凌、颶風、風暴潮及其組合洪水。河流下游的廣大沖積平原,每逢大面積暴雨,支流洪水匯集干流,出現較大的洪峰,往往決堤成災,是防洪的重點地區。與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積計為世界第三大水系(約310萬平方公里)。作為高度工業化國家的中央河流大動脈,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業水道之一。這條難以駕馭的河流流經北美大陸一些最肥沃的農田,現已完全由人類控制得當。
20世紀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斷發生泛濫,城鎮鄉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毀,農田和果園遭到破壞,工業和交通幾乎全部癱瘓。許多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經濟損失非常嚴重。百余年來,密西西比河曾發生重大洪災36次,平均3年就有1次。1927年洪水,下密西西比河堤防潰決200余處,淹沒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兩岸城鎮農村遭到嚴重破壞。孟菲斯市被洪水圍困107天。沿河兩岸鐵路、公路、電線被沖毀,死100余人,80萬人無家可歸,損失牲畜約17萬頭。1937年1月俄亥俄河流域普降大雨,連續20天,雨量平均284mm,總水量逾1500億立方米,死142人,60萬人無家可歸。197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是由大面積暴雨造成的,干支流均處于高水位,圣路易斯市于1973年3月9日達警戒水位,高水位持續77天。1993年上密西西比河流域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洪水,95個預報站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約占美國土地15%的9個州遭受水災。圣路易斯站流量超過30000m3/s(1973年為24100m3/s),水位超過1973年最高水位1.95米。這次洪災死亡38人,毀房5萬多間,54000人背井離鄉,直接經濟損失150億美元~200億美元。
1879年美國國會批準成立密西西比河委員會。該會成立后,積極進行密西西比河的整治,包括防洪、航運工程在內。1927年密西西比河水災后,美國國會深知單純由地方政府和土地所有者修堤防汛是不夠的,必須由國家承擔巨大的防洪工程建設,于是通過了1928年防洪法(參見美國防洪法規),要求建設包括防洪在內的多目標工程,以取得不斷增長的經濟效益。以后,國會又陸續通過了各種防洪法案,推動了該河的大規模防洪工程建設。從1930年到1980年,美國政府先后投資85億美元用于密西西比河的綜合治理。在防洪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第一堤防: 迄今為止,堤防仍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防洪工程。該河現有干流堤防3540km(包括城市防洪墻在內),支流堤防4000余km,保護耕地606.7萬hm2。于流堤防平均高7.5m,頂寬9m,高出當地最高洪水位1.5m。
第二分洪工程: 當密西西比河洪峰流量超過河槽宣泄能力時,運用分洪工程分泄多余的洪水。(1)新馬德里分洪工程。分洪區寬約8km,面積525km2,內有耕地約4.7萬hm2,城市占地733hm2,進洪處(上口)和泄洪處(下口)堤防略低,大洪水時可自動沖開。設計分洪流量為15600m3/s。該工程建于20世紀30年代,1937年用過一次。(2)阿查法拉亞分洪工程,位于密西西比河右岸老河至阿查法拉亞河一線,目的是減少雷德河碼頭以下密西西比河洪峰流量,以保護巴吞魯日、新奧爾良等城市的安全。1973年、1975年、1979年、1983年等年曾運用過。(3)邦內特卡雷分洪道。該分洪道能分洪7100m3/s人龐查特雷恩湖。分洪道長9.2km,寬2.4km。控制閘全長2346m,共350孔,于1931年建成。1937年、1945年、1950年、1973年、1975年、1979年、1983年共用過7次,每次運用時間,短則12天(1975年),多則74天(1983年)。
第三河道整治:下密西西比河河身蜿蜒彎曲,水淺灘多,對行洪及航行均不利。20世紀30年代~40年代,在孟菲斯至雷德河碼頭之間裁彎16處,使該段河流泄洪能力增加2800m3/s~22600m3/s。孟菲斯、海倫那、阿肯色城、維克斯堡等站洪水位分別下降0.6m、0.6m、3.9m、2.1m。在740km河段內航程共縮短274km,后來河道又有變彎趨勢,為保護河岸,采用鋼連桿串聯的混凝土板護坡護堤。經多年實踐,確認對防止堤岸沖刷崩塌有效,但造價高,故在次要河段上,仍用塊石護岸。此外,還修建了大量的丁壩和順壩。
第四支流水庫: 已建成防洪作用較大的水庫約150座,總庫容2000多億m3。但這些水庫的下游仍有許多暴雨區未得到控制。根據不同的洪水典型,水庫約可削減雷德河碼頭處洪峰8%~14%。
在目前主干大堤已能控制河水的情況下,日益需要整治一條條單獨的支流。一些地方已設置耗資巨大的泵站,以便將攔蓄的洪水提升超過大堤注入主干道。
上述防洪工程建設歷時半個多世紀,已發揮很大效益。據統計,1970年~1980年累計防洪經濟效益達800億美元,1983年-年就達170億美元。1993年僅水庫的防洪經濟效益即達110億美元。使密蘇里河變成了優良的內河航道,分擔著美國中西部地區繁忙的運輸任務。如今的密蘇里河流域集航運、防洪、灌溉、發電、漁業等多方位、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經濟效益,在美國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密西西比河千支流主要通航里程達19875公里,其中水深在2.7米以上,可通過千噸級船隊的航道為9700公里,整個密西西比河已成為世界上內河航運最發達的水系了。今天,經過美國人民開發建設,半個世紀以來密西西比河流域發生了深刻變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處處是綠色的河岸,生氣勃勃的工業城鎮星羅棋布,繁忙的船隊與輕快的游艇使美國這條源遠流長的大河蘇醒過來了,美麗富饒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國的大地生輝增色,更加嬌媚。
2011.6.11
美國個體的偉大——自建大壩抗洪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