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1,有子妃嬪隨其子出藩國,可有王太妃號,如太宗妃韋氏“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冊拜紀國太妃”。2、唐初,無子之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低等妃嬪出家為尼,如四品才人武氏之于感業氏。一種是高等妃嬪無需出家,依例居于太宗別廟崇圣宮。如昭容韋尼子和后來自殉的充容徐氏,都死于此地。3、殉葬。唐武宗有兩妃殉葬,一為王賢妃。“帝熟視曰:“吾氣奄奄,情慮耗盡,顧與汝辭。”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語不祥?”帝曰:“脫如我言,奈何?”對曰:“陛下萬歲后,妾得以殉。”故帝崩后殉葬。另一妃孟才人,正史未錄,但唐人張祜有《孟才人嘆》。武宗病重,自覺不久將去世,于是把孟才人召到跟前,問之“我如果死了,你準備怎么辦?”,孟才人抱著笙囊哭泣,答道愿自縊以追隨陛下,武宗默許。孟才人要求唱一曲以表達自己的哀傷,武宗點頭應之,于是她高歌《何滿子》,唱罷后昏倒在皇帝的榻前,即死。
宋朝:1、皇后高等妃嬪等遷居別宮,如高宗后吳氏于帝崩后遷居德壽宮,并可有位號之不斷升級,如宋神宗之武賢妃,“歷美人、婕妤。徽宗即位,進昭儀、賢妃”。2、殉葬。宋高宗寵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駕崩后,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讓其自便,李氏王氏等唯能殉葬。3、低等妃嬪守陵。宋神宗死后,其美人等守陵,中有陳氏,收一義女,后此女亦入徽宗掖庭,陳美人為趙宋徽宗趙佶之母。4、死于非命。據《開封府狀》統計,靖康之難時,徽宗有封號的妃嬪及女官共143人,無封號的宮女多達504人。多數為金人所殺或擄。
明朝:1、為太后或太妃。2、殉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就有多達38人為之殉葬且都是太祖的嬪妃。據《明史》本紀和后妃傳等記載,僅太祖加上其后繼的四位皇帝就一共有上百位嬪妃殉葬。為明成祖殉葬的共有宮女嬪妃三十多人。景帝逝世后,英宗讓其后宮唐氏等人殉葬。3、奉養于別院別宮。劉昭妃為明神宗的妃嬪。冊封為昭妃,年21歲。無寵無出。天啟、崇禎時受尊封太妃,嘗居慈寧宮。4、發還原家。英宗曾下旨給周憲王弟朱有爝,“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雖只說是親王家,但也可以看出皇帝的態度。
清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