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藥物導致的肝功能損傷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與中國老百姓模糊的用藥認識相關甚大,那么平日里容易引起肝損傷的藥物有哪些?該如何預防呢?
“那個醫生才給我開了三粒藥!這醫生水平不行哇!”
路過門診聽到等候取藥的阿姨們在討論。
中國的老百姓總體對藥的認識是模糊而矛盾的,總擔心藥不夠“力”,又怕藥吃多了很“受傷”。無論哪種認識狀態,都帶來一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服藥亂象:藥還沒服夠療程就自行停藥,或者總疑心醫生藥開少了不管用,自己搭配各種藥吃。
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不論西藥還是中草藥,都可能增加肝臟代謝負擔,甚至引起肝損傷、肝衰竭。
中國藥物性肝損傷專業網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300多家醫院,納入近30000名病人的數據,是全世界最大的藥物性肝損傷專業數據庫。
基于上述數據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團隊對中國住院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發生與治療狀況進行了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
1、每1000人次的住院患者中,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比例高達1.75人次。
2、中草藥、中成藥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占比為30%,大量病例報告使用了“不明中草藥”(各種祖傳偏方、宮廷秘方)。
3、國人出現藥物性肝損傷的情況通常比較嚴重,其中30%的患者轉氨酶高于正常上限的10倍,出現肝衰竭或死亡高達3.09%!
4、肝損傷病例中,高達40%的患者聯合使用了兩種或以上的肝損藥物。
為什么會發生藥物性肝損傷?
有些藥物本身或其在體內的代謝物具有直接的肝毒性,例如 對乙酰氨基酚,這是感冒藥中常見的成分,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引起藥物性肝損害最常見的藥物,這類肝損傷與用藥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由于這類藥物已知有直接的肝臟毒性,因此臨床上往往可以預測,也便于防范和處理。(毒物,包括毒品,而藥物的不恰當使用或者過量使用就變成了毒品。鴉片、嗎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一種情況,藥物本身或其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肝臟沒有直接毒性作用,大部分人使用不會出現肝損傷,但少部分人存在個體差異(基因的多態性決定的),用藥后會出現肝損傷甚至藥物過敏。
通俗來說,第二種藥物性肝損害是和服用該藥物的“人”有關。
對于這類病人而言,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往往難以預測,一旦發生,后果可能比較嚴重,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威脅生命。
容易導致肝損傷的藥物有哪些?
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某止痛藥)、某些抗生素(如:萬古霉素、大環類脂類藥物)等是歐美國家引起肝損傷常見的藥物。另外,抗結核藥(如:異煙肼)、抗腫瘤藥(如:環磷酰胺)、神經系統治療藥物(如:卡馬西平)、精神類藥物(如:奧氮平)、心腦血管藥物(如:胺碘酮、他汀類藥物)、抗真菌藥(如:酮康唑)、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包括口服避孕藥、抗甲亢藥物)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藥物肝較常見的藥物。
因此,在應用這些藥物時要注意定期復查肝功能(尤其是前3個月至6個月期間),以早期發現肝損害的苗頭,采取適當措施避免肝損傷進一步加重。
多用幾種藥,醫生水平高,疾病也好得快?
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在中國,藥物引起的肝損傷中,40%的病人都是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
某些藥物單用,對肝臟的危害不大,但同時聯用,可能會因為藥物的互相作用而帶來嚴重后果,所以醫生在聯用藥物時會仔細斟酌衡量利弊。由于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肝臟的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的,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時,一種藥物可能會影響另一種藥物的代謝,從而引起血藥濃度過高,引起肝臟損傷。
這樣致命的組合,也存在于酒精與藥物、咖啡因/茶堿與藥物。因此吃藥的時候最好不要喝酒。
中藥夠天然,不刺激,無毒無害?
這是另一種誤區!
事實上,中草藥導致的肝損傷占到藥物性肝損傷的至少20%至30%。嚴重的可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目前已知的能夠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常用中藥包括:
雷公藤、烏頭、斑蝥、蓖麻子、天花粉、菊三七、何首烏、柴胡、番瀉葉、大黃、虎杖、朱砂、穿山甲、蜈蚣、罌粟、麻黃、丁香……(還有不少)。
中草藥本身成分非常復雜,有些成分本身就有肝臟毒性,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配伍和禁忌尚不十分明確;中草藥在種植、運輸、儲存過程中可能存在農藥、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同時,許多中藥的制作工藝相對落后(尤其是注射用針劑,慎重使用!)
因此,在服用中草藥,尤其是長期、頻繁服用時,應密切監測肝腎功能(抽血化驗)。
如何有效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1、治療疾病時,應在有經驗的醫生或臨床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2、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確診藥物的適應證與治療的疾病一致,并了解其劑量、療程、藥物相互作用、是否有肝損傷的報道及注意事項等;
3、確診藥物在有效期內,過期的藥物果斷丟棄;
4、確診既往服用該類藥物,沒有藥物過敏反應;
5、除非必須,盡可能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
6、用藥過程中,一旦出現不適癥狀,及時與醫生溝通。一旦確診肝損傷,立即前往肝病專科醫生處就診,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與健康成人相比,兒童的肝臟尚未發育完全,老年人的肝腎代謝功能下降,因此這兩類人更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
另外,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病基礎的,建議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藥則不作為首選。
流行病學調查還顯示,肥胖、過敏體質者、酗酒、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也更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因此建議這類人群在接受藥物治療時需要格外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