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熱河省,熱河省是舊時代的塞外四省之一。同時,也是建國之后被裁撤的省份之一。當然,除了熱河省之外,還有好幾個省份也是這樣的命運,其中就包括察哈爾省。1952年,已經存在了40年的察哈爾省被撤銷。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這個省份已經存在了40年,為何又會被撤銷呢?其實,原因很多,從經濟到人口都有很大的問題。
察哈爾原本是蒙古部落之一,在蒙古語中,察哈爾是宮殿門前侍衛的意思。其實從地圖上來看,察哈爾確實拱衛著京師的安全。從清朝入關之后,察哈爾地區就非常的重要,屬于清朝京師北邊的屏障。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前期,察哈爾王還趁著三藩之亂的機會,自己也發動了叛亂。當然,這次叛亂沒有成功。清朝的區域劃分制度非常糟糕,內陸地區沿用了行省制度。但是其他地區則比較模糊,例如察哈爾、熱河等地,當時都被稱為地方。在察哈爾,只有軍事將領,而沒有行政官員。
進入清朝統治的后期,西方列強開始窺視清朝的北部地區,為了拱衛京師的安全,察哈爾等地駐扎了大量的軍隊。清朝高層準備把察哈爾提升為行省,就像新疆和東北三省一樣。但是清朝末期的事情非常多,根本沒有精力劃分省份。1912年,清朝滅亡。隨后,剛剛組建的北洋政權將察哈爾提升為省份。察哈爾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內蒙古的中部地區。北部地區是遼闊的草原,由于察哈爾省境內沒有什么大城市,因此把山西的大同和河北的張家口也劃入了察哈爾省。
當時,張家口成為了察哈爾省的省會。察哈爾省的轄區面積有28萬多平方公里,比內陸省份都要大一些。但是整個察哈爾省的人口還不到200萬,人口過少直接影響了察哈爾省的經濟。在近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吉鴻昌將軍曾經擔任察哈爾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到了抗戰期間,察哈爾地區的游擊隊讓日本軍隊十分頭疼。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在全國局勢基本穩定之后,國家開始考慮重新劃分各省的區域。當時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建立,但沒有什么像樣的大城市。
在50年代初期,內蒙古自治區的轄區只有現在的內蒙古東部,根本沒有多少地盤。察哈爾北部一直是草原,和內蒙古自治區屬于同一文化圈。在這樣的情況下,1952年,察哈爾省被撤銷,此時的察哈爾省已經建立了40年時間。察哈爾省被撤銷之后,大部分地區并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張家口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大同重新被劃歸山西省。2年之后,綏遠省也被撤銷,并且并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從張家口,遷往了中部地區的歸綏。
歸綏其實就是呼和浩特,被改了一個名字。至于張家口,省會遷走之后,張家口被劃歸河北省。請注意,張家口地區地形十分復雜,一直就是拱衛京師的第一線。在上世紀70、80年代,張家口附近駐扎了大量的軍隊。直到80年代后期,張家口的經濟才開始迅速增長。除了熱河省和察哈爾省以外,在50年代,還有很多省份被撤銷,小編以后會慢慢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