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曉聲說第1281篇文章
文丨曉峰 圖丨源自網絡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城市極為重要,不得不提。
這個地方叫漢中,觀其位置,真的還可以說是天下之中。
要說漢中,當然離不開“漢”。
可以說,漢中的地形是自然賜予的,但是地位卻是因地制宜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的。
漢中農村
這不得不說第一個“漢”——西漢。
春秋戰國時,漢中一帶屬于楚國。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奪取漢中,取地六百里,因當地河水漢江名而置郡,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迄今有2300多年的歷史。這便是“漢中”一名的由來。
秦四十八郡圖
秦朝興也勃長,衰則短忽。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各地起兵,最后剩下劉邦項羽兩隊人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軍領先一步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贏得了民心,為后來進駐長安奠定了民意基礎。
劉邦斬白蛇
當時劉邦這一隊人馬力量還是很弱的,于是劉邦守住關中后聽言暫時避露鋒芒。鴻門宴上,劉邦在項羽的遲疑之中奪過致命一劫。
項羽自恃兵強馬壯,自封為西楚霸王,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并且違背了違背楚懷王'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實際的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實際上就是牽制劉邦北上。項羽把當時還很荒涼的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劉邦自然心懷怨恨,想率兵攻擊項羽,后經蕭何、張良勸阻,決定暫且隱忍。
陳倉古道風景
在去往屬地的途中,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燒毀入蜀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消除項羽猜忌,同時可防備他人襲擊。同時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劉邦依計而行燒掉了沿途棧道。入漢中后劉邦勵精圖治等待時機。
陳倉古道(圖中黃線)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并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
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痹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本該屬于他的關中寶地。
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隨后與項羽逐鹿天下。后面的歷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在此不提。打敗項羽后,劉邦統一天下,定都關中長安,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就一脈相承至今。
漢高祖劉邦像
再說第二“漢”。
這個漢就是漢朝滅亡后的三國“蜀漢”。
京劇經典劇目《定軍山》劇照,《定軍山》也是中國第一部電影
三國鼎立,孫劉較弱,因此二者的共同對手是曹魏。劉備以漢室后代“皇叔”自居,以恢復漢室為己任,自立漢中王。后來以四川盆地為據點建立蜀漢后,漢中成為魏蜀兩國兵戎相見的主戰場,老將黃忠在漢中定軍山下刀劈夏侯淵,驍將趙云漢水之濱大敗曹軍。
諸葛亮北伐圖
為了實現恢復漢室的夙愿,丞相諸葛亮的最終目標都是圍繞“北伐”來進行的——因為只有除曹魏才能興漢室。諸葛亮在漢中屯兵8年,度過了他一生最為嘔心瀝血的歲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盡瘁,最終歸葬定軍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武侯墓
漢中的位置特殊在于這里是曾經長期處于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關中盆地與可以與世隔絕但自給自足的四川盆地之間的必經之地。連接兩個盆地的中轉站和樞紐就是漢中,因而來往的道路被稱為蜀道。
唐朝時期,重慶乃至三峽生產荔枝,達官顯貴樂此不疲。從山中采摘的荔枝就由蜀道進入關中的都城長安,其中的洋巴道因為常被用來運送荔枝叫荔枝道。
經過自有史料記載商周以來的兩千多年里,蜀道既是千百年來官驛大道,也是百姓必經之路,是連接川陜的最優路徑。而位于必經之地的漢中自然身價水漲船高,不在話下。
但提到蜀道,只有一個字形容:險!
蜀道
劉邦毀掉棧道就隔絕了關中與蜀地,足見蜀道的重要性;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統軍平定漢中張魯,親身領略了褒斜谷道的艱險后評價道:“南鄭直為天獄,中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
險不險自行感受
科技發達的今天在這里修建公路鐵路依舊非常不容易,更別提技術極為落后的古代開山鑿石的方法了。也難怪大詩人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中猛看起來夸張的感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秦嶺山脈
漢中被高大險峻的秦嶺隔絕在關中盆地南邊,從地形上看顯然更接近四川盆地。有鑒于此,漢中與四川盆地更容易交流。因此人文風物與天府之國四川更像,而與關中平原差異較大,似乎更應該劃入四川省。
但如果將漢中和四川盆地劃入同一省份,一旦四川當權者與北方中央政權分離而割據或對抗,就可以輕易堵塞蜀道,阻擊來自北方的軍隊。歐陽直公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除了上面提到的蜀漢政權,四川盆地曾多次發生企圖裂土分疆的叛亂,先后建立過成漢、前蜀、后蜀等游離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據政權,動輒延續數十年。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屠川亂蜀的張獻忠便是最突出的例子。
將漢中劃入陜西省,一旦四川發生叛亂,中央政府平叛軍隊在掌握漢中的情況下,進軍成都平原平叛輕而易舉。因此有古書直言:“漢中,益州咽喉,若無漢中,是無蜀也”。歷史也證明,自從漢中劃入陜西省后,再未發生過川蜀叛亂與割據。
今天的漢中劃歸陜西也是延續了歷史的習慣格局,智慧自在不言中。
歡迎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贊美
據說心情好的還會打賞一下
藍字很神奇,點開就是新世界
《河西走廊》 | 《目擊者之追兇》 | 《黑錢勝地》 | 《太陽之下》 | 紀錄片《蘇東坡》 | 《兩桿大煙槍》 | 《大護法》 | 清華女教授顏寧 | 李文星之死 | 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 | 乒乓退賽和茍 | 香港經典電影 | 祁同偉下場 | 深圳四胞胎 | 人民的名義 | 魚玄機 | 西游記 | 美聯航暴力事件 | 奧黛麗·赫本 | 達康書記 | 婚姻 | 借錢 | 林小莫的奇幻漂游記 | 共享單車 | 一只特立獨行的王小波| 瀘縣太伏墜亡 | 九色鹿 | 網易云音樂地鐵 | 雄安新區 | 中美南海撞機 | 遼寧洪災瞞報 | 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