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司法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人12日介紹,條例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如增設“處罰到人”制度、最高可處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年收入10倍罰款。
條例禁止利用會議、講座、健康咨詢等任何方式進行虛假宣傳;對特殊食品檢驗、銷售、標簽說明書、廣告等管理作出規定;禁止發布沒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機構所出具的檢驗報告;明晰了進口商對境外出口商和生產企業審核的內容等。為進一步提高監管工作效能,提出建設食品安全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對企業內部舉報人給予重獎;制定并公布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質名錄、補充檢驗方法等。
鼓勵秘密舉報,重獎企業內部舉報人
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規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日常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可以采取上級部門隨機監督檢查、組織異地檢查等監督檢查方式;對可能摻雜摻假的食品,按照現有食品安全標準等無法檢驗的,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以制定補充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明確獎勵資金納入各級人民政府預算,并加大對違法單位內部舉報人的獎勵。實施聯合懲戒,將食品安全信用狀況與準入、融資、信貸、征信等相銜接。
對企業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追究到人
條例細化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規定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加強供貨者管理、進貨查驗和出廠檢驗、生產經營過程控制等工作;規范食品的貯存、運輸,規定貯存、運輸有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的食品,應當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并保持有效運行,同時規范了委托貯存、運輸食品的行為;完善特殊食品管理制度,對特殊食品的出廠檢驗、銷售渠道、廣告管理、產品命名等事項作出規范。
條例規定,學校食堂應當執行原料控制、餐具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制度,并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承包食堂的,應當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對食堂的食品安全負責;學校應當督促承包方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承擔管理責任。
所謂保健食品,不許制定所謂地方標準
不允許對保健食品制定地方標準,防止一些食品生產者對本應實行特殊嚴格管理措施的保健食品,以地方特色食品的名義生產,逃避檢查;規定保健食品生產工藝有原料提取、純化等前處理工序的,生產企業應當具備相應的原料前處理能力;規定銷售者應當核對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內容是否與經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一致,不一致的不得銷售;保健食品不得與普通食品或者藥品混放銷售。
禁止利用包括會議、講座、健康咨詢在內的任何方式對食品進行虛假宣傳;明確非保健食品不得聲稱具有保健作用。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信息,不得利用上述檢驗信息對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等級評定,欺騙、誤導消費者,對違法者最高可以處100萬元罰款。
另外今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檢豬肉產品2.3萬批次,對于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重拳打擊,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巴黎L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