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四篇文章簡單介紹了大家最為熟悉的“四藝”,即琴、棋、書、畫。而今這篇文章將對“詩”進行介紹。
詩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從小學到高中可以說每個學期的語文課本上都有好幾首,往后就或許很少時候能在書本上見到,但也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在最初的時候“詩”可以說是《詩經》的簡稱,但隨著愈來愈多詩詞被創作出來之后,“詩”的含義便漸漸的變得廣義起來。如今我們一提到“詩”這個字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古詩詞等。
(詩經)
如今我們把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統稱為詩詞。
早在先秦時詩就產生了,往后一直在發展,到了唐朝達到了空前的盛況,單單一個唐朝便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人。
例如我們熟知的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還有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以及白居易、劉禹錫、元稹、韋應物、韓愈、柳宗元、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耳熟能詳的著名詩人,可以說當年上學時或多或少都背過他們所寫的詩詞。
(李白)
相比于詩的起源,詞可以說比較晚,詞是在隋唐時誕生的,直到宋朝才流行起來。在宋朝同樣也出現了許多著名詩人,例如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范仲淹、歐陽修、文天祥等等。根據記載宋代總共有7868位詩人!
(辛棄疾)
提到唐宋兩個朝代,有些“組合”就不得不提,例如“初唐四杰”指的就是王勃、盧照齡、楊炯、駱賓王四人;
李商隱和杜牧二人并稱為“小李杜”;
著名的“組合”還有“唐宋八大家”,為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以及韓愈等八人組成。其中蘇軾、蘇轍和蘇洵又合稱“三蘇”,蘇洵是蘇軾和蘇轍兩人的父親。
最后一個最強的“組合”便是“李杜”,李白與杜甫可以說是寫詩最為杰出的兩個人。
詩是一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詩句富有節奏,能高度集中地概括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包含著作者的想象與思想感情。詩句分行排列,十分注重詩句的結構形式。
詩在格式上可分為五絕、五律與七絕、七律四種格式。
詞是由五言詩、七言詩以及民間歌謠發展而成的,詞句長短不一。詞具有合樂的特點,一般來說所配合的是“燕樂”,燕樂隋唐以來新興起的一種音樂。
詞必不可少的就是詞牌,而詞牌僅僅是一種曲調而已,可不必依據詞牌填詞。
《詩經》
《唐詩三百首》
《樂府詩集》
《花間集》
《隨園詩話》
《白氏長慶集》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