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種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含糖的產品,經過發酵制成的一種含有酒精的飲料,常見的有葡萄酒、白酒等。
提到酒就不得不提我們中國的酒文化,酒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飲料。中國的制酒歷史十分久遠,而且品種繁多,名酒薈萃。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便是我國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的古人所制,利用中國人獨創的酒曲復式發酵,釀制了大量的黃酒。
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而酒也是一種文化,我們將之稱為酒文化。
酒在古時候的別稱也有不少,例如杜康、杯中醁、金波、白墮、壺觴、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忘憂物、釣詩鉤、狂藥清圣、濁賢等。
酒的誕生可以說是偶然的,也可以說是必然的。酒是由食物發酵而來,無論在哪總會有人不經意間會發現沒有及時處理的糧食剛好發酵產生芳香,而歷史上也正是如此。
酒的始祖我們一般認為是儀狄、或是杜康,對于這兩者來說,我們對杜康更為熟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對釀酒的工藝非常講究,而且他本人還善于制酒。杜康釀的酒被稱為秫酒,原料是一種叫黑秫的高粱。杜康酒是中國酒宗,洛陽是中國酒文化的故鄉。
(酒曲)
三國時期是我國酒文化的發展時期,當時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了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讀過三國的都知道張飛就是個嗜酒如命的,就因為太過于嗜酒,而誤了太多的事。
(影視劇中的張飛)
往后不論是魏晉南北朝還是隋唐時期,酒漸漸與各種文化相結合,也成了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東西。
比如蘭亭序中所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就很好的說明了酒在文人之間的地位與用途。
(流觴曲水)
酒可以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香型,可有: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等五種;
二是按種類可分為:
啤酒、白酒、葡萄酒、黃酒與藥酒等。其中白酒是中國特有的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酒文化就是白酒的文化。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精神的象征。
古代文人飲酒特別講究飲的過程,尤其是飲酒過程中的那套繁文縟節。
與酒有關的娛樂活動有我們熟知的“酒令”,酒令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早在春秋戰國時酒令就在黃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現了。
酒令分為俗令和雅令,俗令通常來說就是猜拳;雅令就是文字令,而文字令又包括字詞令、謎語令和籌令等。
清代俞敦培將酒令分為四個種類:占令、雅令、通令、籌令,籌令是酒令中的重頭戲。
茅臺、五糧液、古井貢酒、郎酒、杜康、西鳳、酒鬼、洋河、水井坊、劍南春、沱牌、瀘州老窖、稻花香。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