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講到,襲人因為寶玉挨打的事,建議王夫人叫寶玉搬出大觀園。這一集,我們來看看,寶玉有沒有搬出大觀園?大觀園還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寶玉自從挨打后,每天只能躺在在床上養傷,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后,他的傷慢慢好了,可以下床走路了。
賈母見了很高興,但她又擔心賈政還會找寶玉的麻煩,就把賈政的隨從叫來,吩咐他說:“如果老爺要找寶玉,你就跟他說,少爺被打得太重了,要養幾個月才能走路。另外,就說我找人幫他算了一卦,他要過了八月才能出門。”隨從聽了,連忙答應。賈母又讓襲人把這些話告訴寶玉,讓他安心。寶玉聽了非常高興。
再說賈政,自從元妃省親以后,他為了報答皇上的恩德,做事就更加勤懇了。皇上見賈政做事積極,而且人品端正,家里又是世代書香門第,就給他升了官,派他到外地去當差。八月中,賈政拜別賈母后,就起程上任去了。
賈政走后,寶玉沒有人管束,每天在園子里閑逛,感覺整個人都變得自由了。一天,他收到探春發來的貼子,說想在大觀園辦一個詩社,讓大家一起到探春住的秋爽齋商議。寶玉拍手笑道:“還是三妹妹高雅,我現在就過去。”說著他就往秋爽齋走去。
寶玉來到秋爽齋,寶釵、黛玉、迎春、惜春和寶玉的嫂子李紈都到了。探春說:“我突然想到這件事,就給各位寫了貼子,沒想到大家都有興趣。”
黛玉說道:“既然要開詩社,大家就都是詩翁,不要再稱‘叔嫂姐妹’,都要起個別號才文雅。”
李紈說道:“這個主意好,我就自稱‘稻香老農’,這可是沒人用過的。”探春最喜歡芭蕉,叫“蕉下客”。黛玉住的是瀟湘館,到處是竹子,就叫“瀟湘妃子”。寶釵住在蘅蕪苑(héng wú yuàn),所以叫“蘅蕪君”。寶玉就叫小時候用過的稱號“絳(jiàng)洞花王”。迎春住的是紫菱洲,就叫“菱洲”。惜春住在藕香榭(ǒu xiāng xiè),就叫“藕榭”。
李紈說:“這里一共七個人,我年齡最大,我自薦當社長。但只有我一個人還不夠,還要請迎春、惜春當副社長,她們一個出題,一個監督大家,要是遇到容易的題目,我們三個也可以隨便作一首。”迎春、惜春本來就不擅長詩詞,也知道自己這方面比不上黛玉和寶釵,聽見李紈這樣安排,都高興地同意了。
探春見大家都沒有意見了,就約定每月聚會兩次,風雨無阻。李紈說改日再聚,寶玉卻說當天就要開社,探春說:“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李紈說:“好!剛才我看到管理花草的賈蕓送來兩盆白海棠,就以白海棠為題目吧。”說完,就叫丫環點起一炷香,宣布說如果香點完了,詩還沒寫出來的就要受罰。
不一會兒,探春、寶釵都寫好了,寶玉背著手在走廊上走來走去,他看到黛玉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就跟她說:“你看,他們都寫出來了。”
黛玉說:“你別管我。”寶玉又說:“不行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只寫了四句。香快點完了,你還蹲在那里干什么?”黛玉也不理他。寶玉說:“那我可顧不得你了。”說完,他也去把詩寫了出來。
等到大家都交完稿了,黛玉才拿起筆,一口氣寫了出來,連改都沒改。李紈看后點評說:“寶玉的排在最后,寫得最好的是寶釵和黛玉,不過對比一下,寶釵的更出色,應該排在第一,黛玉的排在第二。”
寶玉說:“我的那首本來就不好,你評得很公正。不過,寶姐姐和林妹妹這兩首還要再斟酌(zhēn zhuó)一下。”李紈笑著說:“我是裁判,我說了算,如果誰有意見的,我就要罰他。”寶玉原本希望黛玉能拿第一名,就想向著黛玉說話,但見李紈這樣說,他只好不說話了。李紈接著宣布,詩社名叫“海棠詩社”,以后每月初二、十六開社。
寶玉回到怡紅院,向襲人說起辦詩社的事,突然,他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說:“我好像忘了什么事,我怎么忘了請湘云,詩社要是沒有她,不知道少了多少樂趣。”
寶玉說的湘云,全名叫做史湘云,是一個性格豪爽的姑娘,比寶玉小一、兩歲。她是賈母哥哥的孫女,從小父母雙亡。賈母比較疼愛她,時不時會接她來賈府住一段時間。在寶玉他們成立詩社的時候,史湘云也正好來了賈府。
湘云接到寶玉的邀請,很快來到海棠詩社。李紈等人說:“先罰你以海棠為題作兩首詩,作好了才能入社,如果作不好,就要罰你做一次東道主。”東道主是指宴請賓客的主人。湘云笑著說:“只要讓我入社,即使讓我掃地點香我都愿意。”說著,就作了兩首詩。大家看了都贊不絕口,都歡迎她加入詩社。
湘云笑著說:“雖然我入社了,但我是來得最晚的一個,明天正好開社,就罰我做東道主吧,我好好犒(kào)勞一下大家。”
湘云拿出前一晚準備好的詩題,用針別在墻上,分別是“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zān)菊”、“菊影”、“菊夢”、“殘菊”等十二個題目。眾人看了都說:“這些題目太新奇!只怕做不出來。”湘云說這次做詩不需要限制韻腳。寶玉說:“這樣最好,我也最不喜歡限韻。”
大家都沒有急著選題目,而是各自在忙自己的事。黛玉倚在欄桿上坐著,拿著釣竿釣魚;寶釵手里拿著一枝桂花,掐了桂花蕊,扔在水面,引來一群魚游過來搶食;湘云出了一會兒神,又招呼山坡下的眾人;探春、李紈和惜春站在垂柳陰中看鷗鷺(ōu lù);迎春一個人站在花蔭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
過了一會兒,寶釵走上前,用筆勾選了“憶菊”。其他人也紛紛過來選題。選題后不到一頓飯的時間,大家就把十二首菊花詩寫好了,都交給迎春。眾人紛紛圍過來看,每看一首就贊一首。
李紈笑著說:“每一首詩都各自有出彩的地方,現在,我公正地宣布,‘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這三首詩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了,并且,這三首詩都是瀟湘妃子作的,所以,瀟湘妃子獲得了第一名。”
黛玉的“詠菊”是這樣寫的:“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yī)石自沉音。毫端運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意思是說,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糾纏著我,我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聲吟誦。筆端蘊涵著智慧臨摹秋菊,口齒中含著秋菊的芳香吟詠月亮。滿紙書寫的都是自己的哀怨,誰能透過片言只語理解自己傷感的心情呢?自從陶淵明寫了詠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寶玉聽到是黛玉拿到第一,心里為她感到高興,拍著手說:“很好!很公道!”
眾人互相品評了各自詩里的妙句,又要了熱螃蟹來吃。寶玉邊吃邊笑著說:“今日吃螃蟹、賞桂花,也不能沒詩,我已經作了一首,誰還敢作?”說著,就趕緊洗了手,提筆寫出一首吃螃蟹賞桂花的詩。
黛玉一看,笑道:“這樣的詩,我能作一百首。”寶玉笑道:“你剛才已經出盡了風頭,你應該說自己腦子掏空了,再也作不出來了才對,怎么還貶低人家?”
黛玉沒有理他,稍微想了一下,提起筆來寫了一首。寶玉看了連聲說好,黛玉卻一把撕掉了,并叫人拿去燒掉,她笑著說:“我作的比不上你的,我燒了吧。你那個很好,比剛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給別人看看。”
寶釵在旁邊笑著說:“我也勉強寫了一首,未必好,寫出來讓大家取笑吧。”說著,也寫了出來,“桂靄(ǎi)桐陰坐舉觴(shāng),長安涎(xián)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于今落釜(fǔ)成何益,月浦空馀(yú)禾黍(shǔ)香。”意思是說,桂花飄香的時節坐在桐樹蔭下舉杯飲酒,都城內的人們流著口水盼望著重陽節的到來。螃蟹分不清眼前的道路,外表好看但腹中只有空、黑、黃。只是飲酒并不能抵消螃蟹的腥氣,還要加上菊花才行,為了提防蟹肉寒冷一定要有生姜做佐料。螃蟹現在被放到鍋里去煮,當時再如何橫行又有何用呢?那月夜下的水邊,只留下稻谷的芳香。大家看了,都不禁叫絕。
寶玉說:“寫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大家一聽都笑了。
這一集講了寶玉和姐妹們在大觀園成立海棠詩社,并在一起比賽作詩的故事。接下來的一集,將會出現一個我們熟悉的人物,我們曾在前面講過她的故事,這個人是誰呢?我們下一集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