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高考,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個普通班級,有38人達到全國重點大學錄取線,22人考入清華北大,而在當年升入中學時,這個班2/3的學生,成績遠低于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線,還有1/3的學生是就近入學的,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般成績,絕大功勞出自一個叫孫維剛的普通教師,那么這位老師是如何教出來的呢?
1938年孫維剛出生于山東省海陽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一生平平淡淡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大學畢業之后就參加工作,于1962年進入北京二十二中任數學老師,外表看上去文文弱弱甚至還有有點病懨懨的感覺。在學校什么行政職務也沒有,就是名普通老師,但是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卻是發自肺腑的,用自己的靈魂去鑄造學生的靈魂。孫維剛他始終堅信沒有笨小孩,如果有他會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
1980年他成功說服學校,允許他建立了一個獨特的教育方法,實施六年一貫制教育實驗。他認為教育不是一個短期的行為,不應該將教育分階段,而應該盡量將教育的周期拉長,只有那樣教師才能站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教學方法。用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方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想法在當時可是非常大膽的行為,畢竟一個人連續帶六年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和勇氣的。他思想的創新和改革的勇氣,是常人不敢想象的。
第一輪實驗班他首先就立下了班規,不許留長頭發,不許穿皮鞋,不許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許輕浮地說笑等等。這一套嚴厲的班規是怎么出臺的呢,那一年北京22中一位物理老師跟孫維剛閑聊時,提醒孫維剛注意,那些中考成績原本排在前幾名的學生在22中上完高中后,到大學時往往會名落孫山,那是因為他們相對優秀,更容易引起異性同學的好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這一提點讓孫維剛有了主意,推出了這套標準的班規,孫維剛這套班規一出臺,不少家長正因為這種嚴厲,更愿意把孩子交給孫維剛,事實也正如他所期望的一樣。他所教出來的學生,不論是在大學里,還是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都是全面發展、備受稱贊。當初有位母親把孩子送到孫維剛的初一新班時說,我寧可孩子將來是個笨蛋,也不能讓她成個混蛋。如今讓這位母親自豪的是,她的女兒已經從北京大學生命科學系順利畢業。而那位母親說的,寧可孩子是個笨蛋,也不能讓他成個混蛋,也被孫維剛多次在家長會上引述,對待學生始終要堅持品德第一學習第二,訓練發達的腦子第一學分第二。
而他的教學方法在當時也是獨樹一幟,大多數中學生上到高三,數學課就不再學新東西,他們要開始整整一年地復習。而孫維剛則要把高三教材的全部內容都講完,他相信讓同學們掌握的東西越多,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越強,而講課越瑣碎越重復,學生思維受到的限制就越多。提升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這也就導致孫老師帶的實驗班,不單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績也有顯著提高。
除去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外,孫維剛同志還擔任了許多社會性工作。他是中國數學會理事。北京市數學奧林匹克學校校務委員兼教練,東城區奧林匹克學校校長。他不僅熱愛他所為之獻身的教育事業,孫維剛同志同樣還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是真心實意的把自己當作了社會和公眾的財產。
1991年孫老師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但他依舊堅守在自己的事業崗位。對學生家長說,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活6年就行。一定要把他們送進大學,我要讓一半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他成功了他的那些學生也沒有讓他失望。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學38人達到全國重點大學錄取線,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清華北大這是他實驗中最成功的一次。可惜好人不長命。2002年1月20日上午9時41分,在北京市第六醫院,63歲的孫維剛因癌細胞擴散去世,結束了他長達近四十年的教師生涯。
孫維剛同志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以自己突出的智慧、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教學教育方法,培養出了一批批全面發展,學有特色的優秀學生,他在數學教學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成為了我國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領域中極為難得的范本,被評為建國50年來50位'首都楷模'之一,他的毅力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也一直激勵著教育工作者們不斷創新不斷攀巖,一無返顧地走向奮斗之路,成功之路。視頻內容點我主頁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