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老子列傳》合冊,紙本,縱20.9厘米,橫11厘米,每頁8行,正文每行18字。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老子列傳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名耳,
字聃,周收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
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
朽也,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
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
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
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
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
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
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
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疆為我著書。”於是老
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終。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
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蓋老子百有六
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
孔子死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
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復合
合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
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
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幹。宗子註,註子宮,宮玄
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
仰太傅,因家於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
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
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它能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龍一樣吧!”
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于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隱君子。
老子的兒子叫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文帝時做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
社會上信奉老子學說的人就貶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貶斥老子學說“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
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