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重點:將欲取天下、見、不得已、天下神器、圣人無為、夫物。。。、甚、奢、泰
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將,順從,如將計就計。將欲:將要,打算。
將要(打算)為了獲得天下而有所為。
②見:建議,認為。
③不得已:無可奈何(沒辦法,只能這樣。),不能不如此。
吾見其不得已:我認為(建議)應該這樣。
④天下神器:天地乃大道所化,天下萬物皆是道果之顯現。非以人力就能再造一個天地。
⑤圣人無為: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法道而為,讓事物與道相合,用道的法則來掌控事物的發展。萬物受益于道似是自成(自然),故無敗,無失。
⑥夫物。。。:天下事物各有其特點,皆是道果之顯現,其數量可以說是無窮無盡。人若為之不若是以有涯隨無涯。所以天下神器,不可為不可執。
⑦圣人三去:從事于道者,同于道。三去則無“我”之凸顯而能與道相合,避免了“我”與物相沖突,而不能施之以無為。
甚:很,極,超過。
奢:過分的,夸張。
泰:驕縱,傲慢。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重點:好還、善有果而已、矜,伐,驕、物壯則老
①好還:極易得到報應。
②善有(者)果而已:知其雄守其雌,依德而行。因此擅長軍事者不能妄起戰事,況且其事好還,所以有果而已毋以取強。
矜:自大
伐:自夸
驕:自滿
③物壯則老:“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所以物壯則老,說明其與道德相悖。缺德失道會“早已”。以戰爭為手段而強大的國家是缺德失道的,會很快走向滅亡。
正確的過程才會產生正確的結果,問題在于,每個人對于 正確的過程 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呢,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無奈的是,很多人不會在意其結果的合理性,正確性。大家在意的只是這個結果是否能讓我滿意。我滿意那就是對的,不對也對。我不滿意那就是錯的,對也不對。這一章強調的是正確的過程比結果重要,正確的過程就是依德而行,以德服人。當事物進入一個正確的過程,那么勢必會生出一個正確的結果。因此,只要過程正確,就不必去糾結結果是否讓人滿意,因為滿意不代表正確。(此三章其實都是在強調依德行事,以德服人。)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重點: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①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右:左為陽,右為陰。陽生陰殺。此章中的左,右字面上的理解是古人的禮儀。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左為陽,為主動。右為陰,為隨動。隨動的意思不是被動。是后治于人。從軍事層面而言,不要貴左(主動發起戰事),應以貴右(根據對方可能的意圖積極做好防御,以不變應萬變。)后面的“偏將軍,上將軍”也應是此意。偏將軍的職務應當屬于內勤之類,維持并壯大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將軍則有發起戰事的權利。(偏將軍,上將軍的資料,網上也沒幾個言之有物的,就沒有仔細去找了。只是根據左與右來理解的。)
君子平時要以道德來約束自己,教化眾人。“用兵”時應以忍耐自保為主。
②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生命受到威脅,迫不得已時用以自保。善有(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