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營幫 擁抱健康
每個人都會發夢。每個人亦都會活在自己夢的世界里面。古今中外,不少人都為夢煩惱。也有不少人對夢作出各種各樣的解釋。但是,到底夢是什么?人為什么會做夢?無論哪個國家,這從來都沒有統一的意見和解釋。
有科學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斷人做夢的試驗。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立即把睡眠者喚醒,如此反復進行,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皮膚的點反應能力均有提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在深度睡眠時進行。如果發夢不是在深度睡眠時進行,醒來后人會顯得精神疲憊。說明發夢是保證機體正?;顒恿Φ闹匾蛩刂弧?/span>《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一書中說:“當人們處于異相睡眠期間,如果將其喚醒,被喚醒的人往往會說他們正在做夢,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做夢是異相睡眠的特征之一,研究發現,人人都做夢”。
中國是世界上對夢的研究最早的國家。不管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從幻想的角度,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文字的文化理論。并且各家的理論都有準確的依據。在科學上,《黃帝內經》是最有說服力的代表著作。通過從生理和生活上的特質,詳細地闡述了夢的發生以及夢境中的故事反映著身體上五臟六腑各種功能的表現。在幻想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周公解夢》,這部書一直以來都是占卜學的一部分。尤其在民間流傳最廣。它通過各種夢境,闡釋著發夢人就近生活的吉兇禍福。幾乎從世界上各家對夢的研究理論中,都能找到這兩部著作的影子。研究最深的還是《心理學》方面的內容。
所以,曾經有人說“弗洛伊德是夢解析的開山鼻祖”這是一種錯誤的表述!弗洛伊德,全名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的著作成書于20世紀,而我們的《皇帝內經》、《周公解夢》最起碼比他的出生還早2000多年,所以,什么“夢解析的開山鼻祖”之說,純粹是一些不懂歷史的嘔相(偶像)派人物無知的傳播!
黃帝曰:愿聞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氣淫于腑,則有余于外,不足于內,氣淫于臟,則有余于內,不足于外。
黃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饑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
厥氣客于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于肝,則夢山林樹木;客于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游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斗訟自刳嵋;客于陰器,則夢接內;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布 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膻,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這段文字,從邪氣侵入身體,擾亂臟腑功能,出現發夢,發什么類型的夢用針刺瀉法可治愈,什么類型的夢用針刺補法可治愈,都歸類說的很清楚。夢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的反映。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夢中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例如:人清醒時發生心動過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恐懼的惡夢;人清醒時發生心動過慢或早搏,引起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會出現人在懸空漂浮,或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到的輕微的生理癥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這些研究與《黃帝內經》中的論述不謀而合。
但是,做夢并不就是病態的,或者只是提示身體功能的一個信號。《黃帝內經》所說的疾病并不等同于現代醫學說的疾病,而是泛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功能表現。
現代醫學只是對發夢的研究更加細化,精細到腦神經系統功能的活動狀態。認為人在睡眠時,腦細胞進入了放松和休息狀態,但有些腦細胞沒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會引起他們的活動,從而引發夢境。比如,白天有一件事令你特別興奮,臨睡前你還在想著這件事,當大腦其他的神經細胞都休息了,這一部分神經細胞還在興奮, 你就會做一個內容相似的夢,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種做夢人的睡眠一般很淺,嚴格來說,這些人的大腦沒有得到有效的休息。人的大腦半球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是有區分左右支配的。由于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覺醒后則左側大腦半球占優勢,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的人,夢發多了就會害怕。特別是那些沒有深度睡眠發夢的人,因為大腦得不到有效的休息,第二天醒來覺得特別疲累,如果夢境中出現一些奇里古怪的東西的話,第二天醒來的情緒就更差,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得什么病了。其實無夢睡眠是否就表示健康呢?也不是!無夢睡眠不僅睡眠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到損害和有病的一種征兆。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證明了這個觀點,認為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夢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倘若大腦調節中心受損,就形成不了夢境,或僅出現一些殘缺不全的夢境片段,如果長期無夢睡眠,那真值得引起警惕了。當然,若長期噩夢連連,也常是身體虛弱或患有疾病的預兆。
總之,夢是人生的另一部精彩篇章。 不管怎么去評論夢,事實是我們每天必須做夢。 所不同的是,知夢者,觀照心靈,終身受用;不知夢者,照樣生活,一無所害。 夢就是這樣,既慷慨大度,又吝嗇小氣,關鍵在于自己怎樣的認為。夢體現著深埋在潛意識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憶起來的夢的碎片則能幫助我們揭露這些深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