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年前的核爆炸
非洲西海岸四季如夏的赤道附近,加蓬共和國的奧克洛鈾礦中,埋藏著六個反應堆的遺跡--化石反應堆爆炸。反應堆爆炸主要是在奧克洛礦的富鈾礦體中達到過臨界,消耗了部分燃料,后來爆炸停息了下來,在地下沉睡了18億年。在1972年法國的科學工作者終于把它們發現了。
這個古老核反應堆爆炸的線索主要還是由法國的鮑齊奎斯發現的。鮑齊奎斯本是法國彼埃爾拉特氣體擴散工廠的一個工作人員,他主要對天然鈾進料進行常規分析。鈾是原子反應爆炸的主要物質,在天然鈾中,鈾-235含量的精確數值是0.7202%,這個數值是相當恒定的,最大偏差也不超過千分之一。后來在對往常一樣對天然鈾進料作常規分析時,得到了一個奇怪的結果,一個天然鈾樣品中鈾-235的含量為0.7171%,這樣的數值就有些不太正常。這也有了重大的意義了。鮑齊奎斯沒有放過它,法國原子能委員會也沒有忽視它。那么為何會產生這樣子的偏差呢?科學家發現這些鈾礦石早已被燃燒過,也就是說早已被人用過!
這也發現驚動了整個科學界,經過了長時間得考察,終于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一座古老的核反應堆爆炸,這個核反應堆爆炸是由6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它的輸出功率很低,只有1000千瓦。經過多年探索,科學界終于認定,奧克洛鈾礦的鈾-235,是鏈式反應中生成的礦渣是核反應堆曾經存在的證據,這表明奧克洛鈾礦區的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已經點火工作,運轉時間更長達50萬年之久。
發生核裂變鏈式爆炸反應,先要有大量高濃度鈾-235,而天然鈾礦中只含有極少比例的鈾-235,即使鈾-235足夠多,要想使核反應不成為核爆炸,還必須使用中子慢化劑,如重水等。即使上述兩個條件滿足了,也并不等于真能發生持續的核反應,還必須使鈾與慢化劑之間有某種比例的配置。
人類建造的核電站中,通常都是核裂變反應堆。為了達到這反應,必須用高純度濃縮鈾或钚為燃料,這些東西西藥用石墨、重水等慢化劑來來獲得慢中子。
科學家認為這是大自然的手筆,在20億年前,奧克洛鈾礦中鈾-235含量比現在高很多,鈾-235產生的快中子經過礦石中地下水慢化和控制后,變成了慢中子,使鏈式反應能以緩慢,奧克洛核反應堆之所以沒像原子彈那樣爆炸,功勞全在于地下水的神奇控制,使之在持續幾千年的鏈式反應中,一直緩慢釋放著原子能。
但是也有人認為,地下水畢竟不是重水,用來做核反應堆的慢化劑有點勉強,如此巨大的一個核反應堆,對周圍環境的熱干擾卻局限在反應區周圍40米之內。更讓人吃驚的是,核反應所產生的廢物,并沒有擴散,而是局限在礦區周圍。與這個20億年前的大型核反應堆相比,今天人類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應堆,也顯得黯然失色。因為20億年前地球上才剛剛萌發出最原始的生命,人類的出現不過是距今約200萬年~300萬年或150萬年前的事,而人類只是在幾十萬年之前才開始使用火。那么,是誰留下了這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呢?
在世界史上是否能夠找到痕跡呢?《摩訶婆羅多》中印度的一部史詩,
讓我們從古代傳說中尋找一點歷史的痕跡吧。這書中記載了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的兩次戰爭。書中的戰爭場面描寫得比較夸張,后來廣島和長崎兩顆原子彈爆炸后的情景,讓人們認為,那里實際上是原子彈爆炸的目擊實錄。
為了考察這個是否真實,考古學家也對記載的地點進行發掘,發現恒河上游發現眾多已成焦土的廢墟。這些廢墟里,有許多巖石大塊大塊粘連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狀。物理學家知道,只有原子彈爆炸,才有這樣的能量。而森林大火、火山噴發是達不到這樣子的水平,在德肯原始森林里,廢墟中海有保留著被晶化的城墻,光滑的像玻璃,這些也是源自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
但是在這么久之前人們是怎么有那么高超的技術的呢?這依然是一個謎。
人們抱著進化論,斥宗教道德善惡為迷信,蔑視古人的一切。當我們發現這是誤入歧途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他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危害,這也正是今天科學的不足之處的一個表現。
進化論誤導了整個生物學,同時誤導了生理學、心理學、倫理學和哲學等許多領域,誤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它讓人把宗教和道德善惡視為欺騙,敗壞精神寄托和道德制約;它告訴人們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競爭中采取各種手段發展自己;它強調個性的發展,讓人們相信反傳統、反潮流的畸變可能出現更進化的、更好的結果;它讓人相信人是動物的后裔,讓人相信人的本性來源于動物;西方心理學進一步發展認為:人的欲望是人最本質的本性,甚至是進化出來的最好的本性,為物欲橫流和倫理的敗壞從科學上解除了約束,這種宣傳已經充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種種這類敗壞的因素滲透進現代常人社會的一切,潛在地推動了人類道德的滑坡。
科學使人們相信人是自然的主宰,對自然進行貪婪的掠奪和破壞,無休止的競爭、社會的畸形發展、資源的耗竭、環境的污染、慘列的戰爭、為所欲為、只為自己、不計后果。
人們強調著個性,一面放縱地發展、“進化”自己,一面在緊張的競爭和顧慮中生存。人越來越自私,當自私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犯罪愈演愈烈了。人們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會上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失去道德的約束,人們失控發展私欲,短暫的享受和榮耀,換取著無可挽回的一切,人類對此無能為力。與那期巨石建筑代表的史前文明相比,今天科學的不足取、今天文明發展的誤入歧途顯而易見。
今天忘記了過去,歷史卻在警告我們
周期輪回的史前文明告訴我們:歷史是重演的,就象星球的運轉有規律一樣。
昔日我們憑借進化論自豪地甘當動物的后裔,自詡科學蔑視古人的愚昧。許多從事進化研究的科學家奮斗幾十年,越研究越發現進化的飄渺,有人象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最終醒悟,去宗教中尋找答案。有一些陷入不可知論,還有一些人對科學的新進展所知甚少,還在維護著進化論----這個今天看來已經毫無科學性可言的信仰。
當人們開始認識人類文明發展的周期性規律的時候,一些考古學家,認識到古老傳說的真正價值,特別是對自己祖先的故事,在后續的考古分析中,許多相繼得到了證實。
留存至今的遠古文明的后裔,他們信仰神靈,相信因果,也就有著道德的約束。他們早已知道了文明輪回的規律,在世界各地的傳說,比圣經還要古老,在上一次文明毀滅的災難形式上驚人地一致---大洪水?!在文明被毀滅的原因上驚人的一致---人類道德的敗壞?
在古老文明的發源地的古老傳說中,我們也能知道人類如何敗壞,如何走向毀滅。留下的人在警醒后人,而今天的人類,卻把古人的警告看作神話。
無數輝煌的文明消失了,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的殘跡,在我們的記憶中,只記得柏拉圖時代留下的傳說:發達的亞特蘭帝斯文明葬身海底。當我們勇敢地正視人類真正歷史的時候,也許能體會到那一期睿智的人類為什么要建造那些堅不可摧的“紀念碑”。復活節島上,那些默默望著東方的巨石人像,那些刻著眼淚的面孔,是祖先留今天最珍貴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