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禪門公案 發(fā)布日期:2007-08-14
有一位管刑法的官員陳君,年老辭職還鄉(xiāng),為信佛因緣,途中參訪法演禪師,問道:“如何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法演禪師是有道高僧,但解釋問題時卻用艷詩回答道:“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此中事不知長官會得也嗎?”
陳君應(yīng)聲道:“會得!”
法演禪師問道:“會得聲?會得意?”
刑官陳君不能答。
一日,圓悟禪師自外返寺,問道:“聽說老師用艷詩和官員陳君談?wù)摲鸱ǎ恢麜矄幔?#8221;
法演禪師道:“他只認得聲,不能會得意!”
圓悟禪師道:“詩中意思,只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什么又要說他不能會意?”
法演禪師答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你道會也不會?”
圓悟禪師聽后,心有所悟,作禮退出時,忽見一只公雞飛上欄桿,鼓翅鳴叫,圓悟自語說道:“此亦不是聲。”遂再回法演禪師丈室,以詩偈呈明心得道:“金雞香鎖錦繡幃,竺歌叢里辭扶歸;少年一段風(fēng)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法演禪師聽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詣,我為你歡喜。”
這首古人的艷詩,從字面上看,目的只是求認得聲音,但詩的含意,卻不是以認聲為足,這是要聞聲的人,能體會發(fā)聲的人呼叫小玉的本心,由認聲而能通達心源深處,由認聲而能彼此兩心相結(jié)。
既是兩心相結(jié),那就無聲勝有聲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