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好的中醫偏方,民間祖傳秘方,請關注民間偏方PF99PF
清朝末年的好幾位皇帝,都子嗣不豐,甚至大多數都未能留下子嗣。從同治帝開始,到宣統帝結束,這幾位皇帝之間的皇位繼承,并不是正常的父傳子的關系,而是過繼襲位的。而更可悲的是,自同治始,大清朝的江山實際上便一直被掌握在一個女人的手中,這個女人便是聞名后世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先是不顧宗親反對和祖宗規矩,而選定了一個與同治帝同輩的光緒帝為皇,隨后在死之前又下達諭令,讓宣統帝繼位,一人承兩珧。這位宣統皇帝,實際上就是愛新覺羅。溥儀。所以溥儀的父母并不是宮中的貴人,而是皇室宗親之人。溥儀與光緒同出醇親王府,溥儀是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母親是攝政王的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
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原為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子,光緒帝五弟,滿族人,為道光帝的孫子,公元1883年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去世于公元1951年。光緒十六年,老醇親王去世,承襲自己父親的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后來宣統帝溥儀登基為帝后,溥儀年幼,載灃便為攝政王,與隆裕皇后一起治理風雨飄搖的大清國,后又領陸海軍大元帥之職。隆裕皇后只一介普通婦人,并沒有慈禧太后那般敏銳的政治觸覺,在溥儀年幼的情況下,載灃是清朝最后三年的實際統治者。溥儀登基三年之后,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解放后,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于2月3日病故。
溥儀是一個極為傳統的封建王族,堅持著皇族的自尊。清朝末年農民起義,各地硝煙紛飛,其中除了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外,還有一個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清朝政府委派他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當時的德國皇帝要求他跪拜相見,遭到他嚴厲的拒絕,堅持了自己心中的大義。
退位后的溥儀,在日本建立偽滿洲政府的時候,被日本政府看中。將他接去,成為偽滿洲州政府的統治者,號“康德”,為康德皇帝。對于溥儀同意日本人要求,擔任偽滿洲政府的做法,載灃極為排斥。他不僅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后返回關內居住。
溥儀的母親為載灃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一脈的親信。載灃最開始議親之人并不是她,而是其母劉佳氏為其定下的另一位貴女。可是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很喜歡收養在宮中。到了議婚的年齡之后,便被慈禧指給了載灃。醇親王府上奏慈禧太后,告知已給載灃定下了親事,哪知慈禧根本不理,堅決要將蘇完瓜爾佳氏指給醇親王府。沒有辦法,只得將已經議定的婚事退了,迎了蘇完瓜爾佳氏入府,這才有了后來的溥儀。蘇完瓜爾佳氏,全名蘇完瓜爾佳·幼蘭,為滿洲正白旗,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之女、慈禧太后的養女,被稱為第二春公主。蘇完瓜爾佳氏嫁給載灃后,一共生育了一子三女,一子為溥儀,三女分別為:長女愛新覺羅·韞媖,次女愛新覺羅·韞和,此女后來改名金欣如,三女愛新覺羅·韞穎。
蘇完瓜爾佳氏是一個個性極為要強的人,加之從小被慈禧太后接近宮中撫養,因此自有自己的一種堅持。1921年,宣統帝與光緒帝的瑾妃,因范一梅辭退事件爆發激烈沖突。蘇完瓜爾佳氏與醇親王的母親劉佳氏,一同被瑾太妃召入宮中,被大大訓斥了一通。無端遭受指責的蘇完瓜爾佳氏,因個性強而受不了這個刺激,從宮里回去后,便吞食鴉片自盡身亡,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七歲。
(內容來源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佛道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