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軌與進化心理學
讀完這本書,知識儲備的增長還是絕對可觀的。至少對于進化心理學這門學科,多少會有所了解,而且可以用來理解身邊的社會現象,比如女性出軌,本書就從進化心理學的視角給出了好玩的解讀。
談女性出軌,前提框架一般都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離開這一制度,也就無從談出軌。賴特認為,從進化的觀點看,“一夫一妻”的模式是對人類更加有利的生存方式,但是在從原始社會到今天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男女關系沒有這么簡單。不僅有常見的男性出軌,女性出軌也很普遍。按照生理特性看,雌性與異性發生性行為的愿望遠沒有雄性那樣迫切。這就讓人更想了解女性出軌的深層原因,即,女性能夠從出軌行為中得到什么?賴特認為首要原因是生物學家所說的“資源提取”行為,就是為了資源的攫取,即與女性與男性發生的性行為越多,得到的好處就越多。當然了,讀到這里,很多女權主義者肯定會不愉悅,因為賴特此時已經把性行為隱然尚品交易化。但是,如果把視野放在進化的開始階段,在沒有愛情而只有生存需要的進化初期,女性通過與資源攫取能力更強的男性發生性行為來攫取資源,確實是一種明智的策略行為。在生存面前,性是要讓步的。比如在《1942》中,地主純潔的女學生閨女,最終為了生存還是選擇了一條風塵路。
除了“資源攫取”,賴特還認為“雙方互利”理論可以有效解釋已婚婦女的出軌行為。這涉及女性的另外需求:女性需要從男性身上獲得優質基因和穩定且較高的男性撫育投資,但是女性往往很難從一個男性身上同時獲得這兩種。于是,與具有不同資源的男人發生行為并滿足需要,便成為策略根植于女性的基因中。不過,如果仔細對比第一點,我們會發現這仍然是個資源問題,只是資源的形式不同了而已。
顯然,從資源與進化的角度理解女性出軌,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種視角帶有強烈的“男性中心主義觀”,而且越來越無法解釋現代社會的女性出軌行為。比如,只談資源,而忽視了女性本身對于性刺激的渴求,以及感情需求。有一句網絡妙語總結出軌行為,就比較透徹:女人出軌,因為心動;男人出軌,因為新洞。這說明,情感需求也是不容忽視的,現代社會,女性很多女性出軌,已經沒有了資源考慮,更多的是為了情感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