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肥胖研究領域頻頻取得的成果,讓一位讀者悲憤地在留言中表示:“為什么你們的研究總是盯著我的脂肪!”又到了貼秋膘的季節,奇點糕也不是不想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既要滿足口腹之欲,又要實現健康長壽,這兩份喜悅想要相互重疊起來,怕是不那么容易。
fatcat4-1024x681胖成這樣,再流體力學的喵星人也吸不動啊
減肥的真諦,無非就是早已被說得無比熟練的“管住嘴、邁開腿”。不過,如何更有效率實現這兩大目標,一直是眾說紛紜,不斷有新的理念和方法被提出。
在2012年BBC的《進食、斷食與長壽》紀錄片和《輕斷食》一書問世后,斷食飲食法成為了
減肥手段的新寵,奇點糕此前也曾帶大家了解過不少相關的發現:JAMA:「模擬斷食飲食」或許真能讓時光倒流,讓我們活得更久 | 奇點猛科技;這位就是最近刷屏的「輕斷食療法」的教父!丨奇點實力派。對斷食
減肥機制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之中。
《細胞》子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發表的湖南師范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讓科學家們向解開這個謎題又邁進了一步。本文的第一作者是湖南師范大學的李國林副教授,中美兩國研究人員經過一系列探索和試驗發現,斷食
減肥,靠的也是不斷被發現奇妙功用的腸道微生物!特定腸道微生物分泌的代謝產物可以把儲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細胞,轉化成消耗能量用于代謝的米色脂肪細胞。同時斷食還可減輕肥胖導致的脂肪肝,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既然講的是減肥,就不得不把脂肪這個罪魁禍首拉出來批判一番。哺乳動物體內主要存在的脂肪組織有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三種,白色脂肪主要負責儲存過剩的能量,棕色脂肪主要在嬰兒期遇到冷刺激時代謝產熱,成人期逐漸消失,而形態介于二者之間的米色脂肪與棕色脂肪具有相似的產熱功能,也可以促進能量消耗。
由于成年人體內棕色脂肪的含量極少,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相比在棕色脂肪上做文章,使人體內的白色脂肪“米色化”,完成從壞肥油到好脂肪的華麗轉身,有著更高的實用價值,但目前還缺乏實現這一過程的有效手段。
斷食減肥與脂肪的“改頭換面”有何關聯呢?這要從斷食引起的代謝變化說起。
本次研究的第一部分實驗,對比是在進行15個周期的隔天斷食(即24小時斷食,24小時恢復飼料供給為一個周期的MODF組,下文簡稱斷食)的小鼠和同在一個月周期內飲食供給不加限制,每天隨意吃吃吃的小鼠(AL組)之間進行的,研究人員發現,雖然總體食物攝入量上并無差異,但斷食組的小鼠體重更輕。為什么會這樣呢?要么是將食物內營養轉化成體重的代謝效率低了,要么總體能量的消耗高了。
進一步分析顯示,斷食組小鼠的確實現了明顯減脂,內臟脂肪的減少尤為突出,同時肌肉量沒有減少,意味著整體代謝效率并未下降,第一種可能就被排除了。高消耗的能量到底去了哪?研究人員分析代謝數據后確定,這部分能量是經脂肪的代謝產熱消耗掉了。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在作為棕色脂肪產熱主要區域的肩胛間脂肪內,介導產熱關鍵分子解耦聯蛋白-1(Ucp-1)的基因表達被顯著抑制,這意味著燒掉的燃料并不是原有的棕色脂肪。
在小鼠的腹股溝區,研究人員最終找到了答案——是這里的白色脂肪被米色化了,提供了代謝所需的能量。在進一步的短期斷食(3個周期)試驗后,研究人員也確定,脂肪米色化是體重減輕的原因而非結果。
說到這里,急性子的讀者不禁要問了:腸道微生物呢?標題說了它先來的,到底跑到哪去了?
此前的實驗中,斷食的減脂作用已經得到了闡明,但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介導這一過程的機制與此前研究揭示的棕色脂肪產熱機制有所不同[3-4]。
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與肥胖有所關聯,研究人員也從這一角度入手,發現斷食組小鼠腸內厚壁菌門與擬桿菌門的比例明顯升高,而此前有研究顯示這可導致腹股溝區白色脂肪組織攝取的葡萄糖增多,意味著此處脂肪組織因米色化而消耗增加,也與本次試驗此前的結果相合。
為了證實這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研究人員又將從斷食組和肥胖組小鼠腸道中提取的微生物移植到經
抗生素處理的小鼠當中,同樣觀察到了與斷食實驗相似的結果。而對經
抗生素處理的小鼠進行斷食,并無同樣的效果,證實了腸道微生物在調控斷食減肥效應中的必要性。
研究人員又對長期斷食和短期斷食小鼠的腸內容物進行了分析,以確定腸道微生物分泌出的真正調控減肥效應的物質。分析顯示,醋酸鹽和乳酸鹽在兩組小鼠的腸內容物中均出現了明顯上升,它們可以誘導白色脂肪的米色化。
這些發現已經形成了清晰的鏈條:斷食改變了腸道內微生物的組成,促使醋酸鹽和乳酸鹽的分泌增多,使白色脂肪米色化,代謝產熱,實現減脂。這一系列變化,在清空腸道微生物的小鼠中都無法被觀察到,但植入斷食小鼠的腸道微生物后就可實現。
研究人員把試驗對象全部換成由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后,再分組進行斷食試驗,發現斷食組的小鼠不僅隨著斷食周期的進行,體重不斷降低,還對胰島素有著更高的敏感性,肥胖導致的脂肪肝也顯著減輕。
進一步的試驗顯示,對肥胖小鼠不采用斷食方法,只在
抗生素清除原有腸道微生物后,移植入斷食小鼠的腸道微生物,同樣也得到了相似的減重、降脂、護肝多重效果,這就意味著,即使不進行斷食,單純補充斷食小鼠的腸道微生物也可能實現同樣的減肥效果。
本次研究不僅闡明了腸道微生物調控的斷食減肥機制,還展示了斷食對治療肥胖相關的脂肪肝、
糖尿病等疾病的良好效果。結合目前對腸道微生物如火如荼的研究,相信這條道路距離臨床應用已經不太遙遠,對于奇點糕這樣一枚吃貨來說,那時得到的大概就是夢境一般幸福的時間了。(
生物谷Bioon.com)